中国唱片总公司上海分公司出版的《太阳的到来》
回首过去,当时我国的音乐教育制度,没有吉他的一席之地,始终是搁置在主流教育平台之外的异类乐器,相反,它在民间却广受偏爱,生命力勃发。一九七九年中美建交,国家大事、世界大事,紧接着两国文化交流应声而起。其时,美国著名吉他演奏家克里斯托弗·阿什比到上海交流访问,由上海音乐学院负责接待,时任院长谭冰若先生深感责任重大,音乐学院没有吉他专业方面人才,谈何交流。而当时这一切都是政治任务,正如周恩来总理说,“外交无小事”。情急之下,谭院长想到了民间力量,自古民间出高人,辗转探访,找到了冯敏老师,临危受命,参与整个接待过程,承担起官方的音乐使者和自由音乐人的双重角色。这次活动后来的发展,顺水顺势,圆满完成。在之后的上海吉他发展史上,冯敏老师一直不遗余力无私奉献,支持吉他的发展,积极参与上海各界吉他组织,先后担任上海音乐家协会吉他专业委员会的理事,中国音乐吉他网的艺术顾问,上海市吉他艺术协会的监事,《新吉他之友》会刊编委等等。江风浩荡,外滩的海关大钟泮水迴响,1977年,中华大地从十年的漫漫长夜中渐渐苏醒,大地回春。上海市总工会沪东工人文化宫音乐大教室里,优美的吉他琴声缓缓流出,《爱的罗曼斯》、《雨滴》等经典旋律轻轻奏出,担当教学演奏的冯敏老师神情专注,精心讲授。课余时自已亲手编排乐谱,参与钢板刻字油墨印刷。
冯敏老师亲自编辑的吉他教材
在教学中,冯敏老师将传统的手法和即兴的表演,有机的糅合在一起,于是便产生了极度诱人的音乐魅力。他教学生涯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和即兴性,让学习者和聆听者沉浸在音乐之中。为激起初学者弹奏的兴趣,冯敏老师用心设计了一套二十二个音符的卡片,每一个音符在吉他(六弦琴)上的相对位置,都完美的呈现在卡片上。通过这些卡片,他把枯燥的乐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给初学者,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去记忆。为增加初学者对古典吉他的信心,根据教学需求,冯敏老师自编一套《古典吉他教材》和《吉他练习曲》教材。同时,将改编的几十首中外民歌、名曲,汇编成《古典吉他曲集》,针对不同的学生,选用其中的部分,进行练习与授教。若非亲眼所见,真不知道这些小小卡片和看似单一的书籍,会给学习者从弹奏的过程中,享受来自吉他发出的美妙魅力。
冯敏老师不仅具有精湛的演奏技巧,将吉他这件乐器玩于股掌之间,并且热爱生活。他热爱美食、热爱运动、热爱旅行,在四十五年的教学中,他将生活的美好和着音乐的节奏,抱着对吉他的钟爱,引导了数以万计的学生,用“心”去弹好每一个音符、每一首曲子。冯敏老师在1977年把吉他在中国的处女地上开拓出来,率先在上海市总工会沪东工人文化宫开办了吉他班,当时全国还没有,是第一个古典吉他培训班。四十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上海市吉他艺术协会领导来到东宫和沈雄峰书记聊起东宫第一个吉他班,正好冯老师和上海市吉他艺术协会很有渊源,是协会的缔造者之一,是上海吉他界的前辈,于是多年以后,冯敏老师又一次站在了东宫的讲台上。
冯敏老师受聘艺术顾问和杰出贡献奖
2017年8月12日,冯敏老师吉他从教四十年分享会会上,原上海市吉他艺术协会会长、现任名誉会长的范慧英向冯敏老师颁发了协会“艺术顾问”聘书,同时授予冯敏老师“杰出贡献”奖。原杨浦区总工会副主席朱晓雯出席并讲话,感谢冯敏老师当年选择在沪东工人文化宫开展吉他教学工作。冯敏老师将珍藏四十年的由他主编的吉他教材赠予东宫,当时的东宫党总支书记沈雄峰代表东宫接受了这份有历史意义的珍贵礼物。
冯敏老师赠送东宫当年收藏的吉他教材
冯敏老师知道在日本有位著名的吉他演奏家、教育家阿部保夫先生,曾根据各国的民歌民谣改编过100首吉他小品,为了在我国普及和推广古典吉他,冯敏老师在谭冰若教授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自学了许多音乐理论,几个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也改编了107首,简单易学的吉他小品。冯敏老师编著的《简易少儿吉他入门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