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琴演奏
演奏时,多采用坐姿,将琴筒置于左腿上,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弓拉奏。演奏只用第一把位,一般不换把。铁琴按五度关系定弦为:bb、f1,音域?bb—e2。音色柔和明亮。左手技巧以滑音为主,常用食指和中指滑奏,并以上滑音为主,下滑音较少使用,右手技巧有连弓、分弓、顿弓等。铁琴长于演奏舒缓的曲调,过去多用于伴奏藏族古典歌舞“囊玛”和民间歌舞“堆谐”。铁琴常和藏京胡一起使用,铁琴代表男性音色,藏京胡代表女性音色,二者一刚一柔,刚柔相济,民族色彩浓郁;现在铁琴常用于重奏、合奏或为歌舞和藏戏伴奏。在囊玛、堆谐的伴奏乐队中,铁琴是不可缺少的乐器,尤其在演奏囊玛乐曲时,铁琴是最重要的乐器之一,在乐队中常担任领奏,或与扎木年共同担任独奏声部,极富特色。有些囊玛乐曲,则只用铁琴和扎木年两种乐器演奏。著名铁琴演奏家有西藏自治区藏剧团的琴师大尼玛等。
铁琴发音
铁琴也叫“钢片琴”或“铝板琴”。铁琴由长短不一的钢片或铝板组成,排列法与风琴的黑白键相似。演奏时,用两根金属小槌或木槌直接敲击钢片或铝板而发音。现今也有键盘式的钟琴,通过键盘的机械装置来敲击钢片,发音原理均相同。音色尖锐、清脆如银铃。奏单音时优美动听,也可奏双音或强音。用高音谱号记谱,音域达二组至三组,乐队中偶然使用,属色彩性乐器,用以描绘崇高的意境或幻想、仙境等段落。
钢片琴
击奏体鸣乐器。用于管弦乐队的打击乐器。钢片琴为法国米斯泰尔发明。最初的发音体用一系列音叉,亦称钢叉琴。1886年正式命名为钢片琴,实际现在的钢片琴音条和共鸣管均以铝制作。钢片琴外形如小形簧风琴,声源体为金属板条,以类似钢琴的击弦机击奏、有踏板制音器控制音响的长短,和键盘钢条琴相似,但每一钢音条下方附有共鸣管,放大音量,并使音色清晰纯净。钢片琴音域一般为4个八度。
铁琴种类
外形与木琴相似,只是以钢条代替木条而已。铁琴的种类复杂,中文名称也颇不统一,主要可分三类:
(1)竖式铁琴
外形如里拉(Lyre)。英文有时亦称Lyrebells。可供携带,使用于行进演奏的管乐队中。很多人习惯称其为钟琴。
(2)平式铁琴
全部金属棒均平放于架上,与简单式的木琴相似,铁条下无共鸣管,但声音极为清脆明亮,大部用于管弦乐团。这一型也有人称为钟琴。
(3)立式铁琴
外形与上述附有共鸣管的木琴相似,音色丰满,但无平式铁琴之亮丽感。
(4)波音琴(Vibraphone)
外形与立式铁琴相同,但在共鸣管上方装有电力驱动旋转之小盘,使其声音产生一种波动感。
时代意义
自从人类开启文明以来,铁琴就已存在于人们的生活里世界最古老之铁琴出土于巴比伦遗迹,三千年前便已存在于人类之生活中,无论是实用性、宗教性,铁琴都一直敲打著人们的心灵。(从单音到旋律、进而产生了铁琴)在中世纪之欧洲,铁琴之演奏便已非常发达,最初的有比利时之钟楼﹙钟47个﹚,后来有荷兰、德国、奥地利等,都看的到大型之铁琴,在日本,东京国立音乐大学之铁琴也非常有名。
十九世纪以铁琴技术为基础,发展出新的乐器---管琴钟琴基本上是室外演奏用的,用于室内时会有声响过大的缺点,因此为了室内也能演奏出美妙之音乐,人们下工夫研发出---管琴。(用电脑演奏)当初铁琴之演奏,是用人手拉著绳子撞击钟面,因此需要有很好的体力及熟练度,现在的电脑演奏方式,是以电力驱动自动机械装置来演输入乐曲,便可指定时间及曲目,在任何地方演奏。演奏时间的不朽之物铁琴。
人与钟之情结,就如同文明与历史般,在世界最古老都市之一的巴比伦市发现钟的遗迹。原本钟只是用来报时的,但在中世纪时,由于钟的大小、重量的改变及音阶的作成进而发展成不同音程之组合;且能演奏出音乐之钟,这也就是钟琴或者称为演奏钟之起源。最初之铁琴是由绳索及铁线连结而成之大型组合,所以演奏起来非常之费力且需很高之协调性,后来由于利用磁性之机械式及利用卡带之电气式而开发出自动演奏之铁琴,且在欧洲各地普遍的被使用,在比利时、西德、奥地利等,皆可看到装有铁琴之代表性建筑物,现在之铁琴由于电子技术之日新月异及使用电脑控制系统,所以更被广泛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