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唢呐,彝族双簧气鸣乐器。彝语称莫合、莫轰、拜来、泽乃等。因通体用木制成,故又有彝族木唢呐之称。流行于贵州省威宁、毕节、六盘水和四川省凉山彝 族自治州甘洛、喜德、布拖等地。
中文名: 彝族唢呐
类 型: 彝族双簧气鸣乐器
别 称: 莫合、莫轰、拜来、泽乃等
材 料: 木头
组成部分: 簧哨、芯子、管身和喇叭筒等
大 小: 45厘米到达90厘米不等
介绍
形制较古朴,比普通铜碗唢呐长大。由簧哨、芯子、管身和喇叭筒等部分组成。规格大小不 一,较小者高约45厘米,较大者可达90厘米,常见者通高72厘米左右。簧哨是用芦苇或麦杆 制成的双簧哨子,长约2厘米。芯子用木棍或铜片制成,上细下粗,呈锥形管状体,上口套进簧哨,下口插入管首;也有的芯子用木制成漏斗状,与气牌合二为一,外径和高度均为5 厘米左右,中间有插管安置簧哨,下端插入管首。管身多使用红木、梨木或椿木制成,管长 45厘米左右,管尾外径2.4厘米,管身上开有七个或八个圆形按音孔,七孔者无背孔 ,八孔者第八孔为背孔,孔径0.6厘米。管身下端套有一个用椿木或棕树杆旋制的喇叭筒, 筒身较细而口小,筒高22厘米,上口外径4厘米、内径2.3厘米,筒下口外径12厘
使用
演奏时,管身竖持,双手扶管,右手拇指按背孔,食指、中指、无名指按正面上三孔,左手 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按正面下四孔。口含簧哨,用循环换气法吹奏,音域a—a?2, 有两个八度。发音较为柔和,音量较大,音色浑厚。可用于独奏、齐奏或器乐合奏。彝家经 常使用两支音高相同的唢呐一起吹奏,演奏乐曲的中音旋律时,两支唢呐就齐奏;演奏乐曲 的高音旋律时,有一支唢呐吹奏低八度音,民间称这种两支分别吹奏高低八度的奏法为“倒 扣”。每逢佳节喜庆或婚丧嫁娶之时,彝族人民都要请民间艺人演奏唢呐,并且还常有由小皮鼓、铜钹等乐器一起进行合奏。据传,唢呐的曲谱,是受岩洞滴水的“叮咚”声的启发而 来的,民间称其为“声谱”。唢呐传统曲牌较多,流传较广泛的有《迎上谱》 、 《阴谱》 、 《扣谱》等。
结构及作用
哨子
唢呐的哨子, 主要由大麦的桔杆制成。在每年4、5 月份大麦正要抽穗的时候, 看准两、三丛长势比较好的麦苗, 连根拔起带回家后, 放置在房前屋后的房檐下使其阴干, 然后再收到家里, 每株只能选用中间的1 节最多两节, 每节中的两头必须去掉, 只能用其中间长约3 寸左右部分。大麦桔杆皮要不厚不薄, 假如不光滑、不柔软、色泽白净反而发黑或有黑斑点就不能用。选好之后, 再用剪刀剪成每截约0. 5 厘米长, 然后把它们, 放置在小盒子里, 这样, 随时都可以取来作哨子用了。用的时候要先把哨子放在嘴里滋润, 再用牙齿轻轻地咬一下, 然后再将其套在鸭毛筒上并用细线打个活套扎在哨子与鸭毛筒结合部的中间位置, 松紧适中。唢呐的每个部件都很重要, 但哨子的作用特别突出。
哨子不好或哨子坏了, 就会影响吹奏或吹奏的效果。哨子, 主要起发音作用, 当人口里的气流强行通过扁型哨嘴的时候, 哨子就会发出声音, 它相当于人们发音时发音器官中的声带。如人的声音高亢、浑厚, 就说明声带厚长, 人的声音尖锐, 就说明声带薄短。如出一辙, 质地比较厚和剪得长的哨子吹出来的声音就浑厚、低沉, 质地比较薄和剪得比较短的哨子, 吹出来的声音就比较尖锐。因此, 根据唢呐的大小, 如何选择哨子成了吹奏唢呐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