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持琴姿势
① 琴鼓放置的位置
京剧三弦演奏运用平腿式坐姿时将琴鼓放在右腿上,鼓皮正面向外,鼓腔左下侧贴放在右大腿根部,鼓皮背面距离腹部约一拳距离,不要将琴鼓紧贴腹部,否则会直接影响鼓腔发声的传导。
② 右手持琴方法
由于每个演奏者小臂的长度不同,因此,要以右手指甲能够触到琴弦为原则,将右手小臂放在琴鼓侧面的鼓腔上,保持右手小臂自然展开,手臂与手腕、手背尽可能成为同一平面。右手食指、拇指前端自然交叠,其余手指自然放松呈空握拳状。(参见图7)
图7:右手持琴姿势
(照片由王玉提供)
③ 左手持琴方法
将琴杆外侧面(下侧)放于左手虎口处,食指掌关节将其托起约45°方向,拇指(大指)第一关节自然平放在琴杆内侧面(上侧),虎口与琴杆之间必须保持一个手指空隙的距离。另外,其余按音手指自然放松呈空握拳状,如按音时将第一关节指尖弯曲尽可能地垂直于指板上,确保左手掌心与鼓腔上沿侧方向相对。大臂、小臂自然下垂,使肘部与身体相隔约一拳距离。(参见图8)
图8:左手持琴姿势
(照片由王玉提供)
4.定弦、定音、把位
(1)定弦
定弦,又称弦式,是指弦与弦空弦音高之间所构成的音程关系。京剧三弦的定弦是根据不同行当、流派及不同声腔体系的调式、调性而确定的,最常使用的有如下三种定弦:
① 正调定弦(第三弦到第二弦为大二度音程关系、第二弦到第一弦为纯五度音程关系),此种弦序音程关系的定弦是传统京剧三弦最早确定的方式,普遍运用在京剧小三弦演奏中,随着京剧音乐的发展,至20世纪中叶以后较少使用。此种定弦方法根据声腔调式而确定,在“二黄”、“西皮(反西皮)”唱腔中,定弦为某调的“合四工”[],“反二黄”及“高拨子”唱腔定弦为某调的“上尺五”[]。
② 平调定弦(第三弦到第二弦为纯四度音程关系、第二弦到第一弦为纯五度音程关系、第三弦到第一弦为纯八度音程关系),俗称“软中弦”定弦,此种定弦是目前京剧三弦运用最普遍的方式,常用于京剧小三弦及中三弦,适用于演奏各行当、流派的“西皮(反西皮)”唱腔以及大部分“二黄(反二黄)”唱腔中。定弦方法是在“二黄”、“西皮(反西皮)”调式唱腔中,定弦为某调的“四工”[],“反二黄”及“高拨子”调式唱腔中定弦为某调的“四尺五”[]。
③ 越调定弦(第三弦到第二弦为纯五度音程关系、第二弦到第一弦为纯四度音程关系、第三弦到第一弦为纯八度音程关系),俗称“硬中弦”定弦,此种定弦通常运用在京剧大三弦演奏旦角音韵舒缓、委婉抒情的“二黄(反二黄)”唱腔,以及现代京剧音乐唱腔及京剧器乐曲中。定弦常为某调的“合尺六”[]或“合上”[]等。此外,在京剧小三弦与中三弦演奏一些速度较快的板式唱腔,例如:【快原板】【快三眼】【快板】等,为了便于演奏者在快速的旋律进行中减少左手频繁使用纵向换把技法,可利用高音区固定把位按音及横向换弦按音技法完成流畅自如地演奏,通常会选用此种定弦方式,俗称“掐把”,定弦为某调的“一工”[]。
除以上三种常规定弦外,在历史时期的舞台实践中还会出现在演奏中临时改变定弦的现象,被称为“变化定弦”。例如,传统京剧小三弦在演奏“反二黄”调式唱腔时,会将原正调定弦“上尺五”[]的第二弦音高临时上升大二度,变为“上工五”[],此种变化定弦便于利用第二弦音位演奏“反二黄”唱腔,目前较少使用。
(2)定音
定音是指以定弦方式为前提所调定的空弦音高。在京剧音乐中,三弦空弦的音高通常取决于演唱者嗓音的高低而确定,因此,往往是依据不同行当角色、不同流派风格以及演唱者的嗓音调门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3)把位
在三弦指板上的任何一个音位都可以构成一个把位,从而形成一个音区。以左手食指(一指)为定把位指,其余三指按指序依次排列,在指板上形成相对固定的位置。传统京剧三弦主要划分为三个把位:低音区把位、中音区把位、高音区把位。
二
京剧三弦基础演奏技法⑦
京剧三弦的演奏技法与北方曲艺三弦、民乐三弦的演奏技法基本一致。右手演奏技法分为:弹、挑、换弦(过弦)、双弹、双挑、滚奏(撮儿或轮儿)、扫、拂、临、挂、分、扣。左手演奏技法分为:按弦(按音)、换弦、换把、滑音、揉弦(吟)、粘音(扳弦或扳音)、打音、泛音。将以上左、右手演奏技法结合运用并组合变化,从而能够表现出不同行当流派的京剧唱腔特点及不同风格的京剧乐曲。
1.右手弹、挑技法
弹、挑,是京剧三弦演奏最主要运用的技法,运用手指带动腕部拨弦的方式演奏。弹、挑与京剧乐队武场中板鼓演奏的节奏与律动(“鼓点”,俗称“鼓套子”)以及文场中京胡的推、拉弓法关系密切、相互衬托。
弹,是右手食指指甲尖部自琴弦内侧由内(上)向外(斜下方)拨动琴弦发音的动作。在京剧音乐中主要演奏强拍(板鼓击板)骨干音或板鼓击鼓的重音音位(常在弱拍上)以及京胡演奏推弓技法的音位上,此外,演奏“切分音”、“三连音”节奏时也通常连续使用弹技法演奏。
挑,是右手拇指指甲偏角尖部由琴弦外侧由外(下)向内(斜上方)拨动琴弦发音的动作。在京剧音乐中通常运用在弱拍音位以及经过音上,与京胡的拉弓技法基本一致。
(1)基本动作
首先,将右大臂自然下垂,小臂自然弯曲,保持右手手背、腕部、小臂尽量为同一平面,食指指甲前端使用“正锋”与所要拨奏的琴弦内侧接触,指尖在“触弦点”上与琴弦产生阻力关系,即琴弦的弯曲感,又称阻力感或触弦感,在能够感觉到大臂、小臂自然下垂重量后,运用指甲前端带动腕部以一定的阻力感及“指速”(经过琴弦的速度),使用“下偏锋”离弦,向外侧(斜下方)拨动琴弦。特别注意手腕整体在运动拨弦时,食指与拇指前端的交叠框架(参见图9)不要分离,手指不要脱离腕部独立进行屈伸拨弦动作。在弹的技术动作后,按以上相同方式,将拇指指甲偏角角尖由琴弦外侧(下)向内侧(斜上方)向拨动琴弦完成挑技法,需要与弹技法动作的运动轨迹、触弦点、指锋、指速等要素均要尽量保持一致,才能达到力度、音色相同,运用此种方式一弹一挑,往复如一,从而构成了弹、挑技法的技术动作。
图9:右手弹、挑技法预备动作的手型框架
(照片由王玉拍摄并提供)
(2)触弦点
触弦点是指右手弹、挑技法动作指前端与琴弦接触的位置。由于弹、挑技法通常采用的是指前端带动腕部及整体拨弦的技术动作,食指指甲前端运用“正锋”触弦,“下偏锋”离弦,指前端带动腕部、小臂旋转摆动的方向是斜下方,因此右手框架整体的摆动轨迹呈斜线,从而在演奏时三条琴弦上的触弦点放大后也应该呈斜线,而不是与琴码平行的直线。另外,如演奏时触弦点靠近琴码的位置,琴弦张力会过紧,音色则生硬尖锐,而远离琴码的位置,琴弦张力会过松,音色则虚浮轻飘。由此最佳音色的触弦点坐标应该是以第三弦琴码到琴鼓顶端二分之一的位置为第三弦触弦点,依次向第一弦方向作下斜线定位并延伸,每条琴弦触弦点相差约5毫米距离(参见图10)。
图10:每条琴弦上的触弦点位置
(照片由王玉拍摄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