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锣鼓镲>锣鼓镲教程>

戏曲锣鼓知识与学习(2)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24-01-09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一.从[扎多乙]说起

  在京剧演出当中,鼓师不仅是乐队的指挥,也是包括表演在内的整个舞台的音乐节奏的控制者。

  上面谈到,“开头”锣鼓对于唱腔起着开领的作用,因此,它的节奏快慢、力度强弱,也必然成为整个行腔的基准和依据。

  所以,“开头”锣鼓的演奏必须是引领准确和节奏鲜明的。

  下面谈的第一个唱腔“开头”就是人们习惯念的[扎多乙]。

  为什么是习惯念的呢?

  因为[扎多乙]的确只是口头念法,鼓板实际击奏的音响是“龙大多”或“龙多大”,但念法均为“扎多乙”(下面细做解释)。

  因其形式简单,节奏鲜明,作为[原板]、[慢板]及[中三眼]、[快三眼]的“开头”,[扎多乙]是最为基本和原始的形式。

  如[夺头]、[仓大乙]等其它“开头”锣鼓,或内含有[扎多乙]的节奏原理,或就是以[扎多乙]的节奏型为依据演化而来的。

  所以,以[扎多乙]来说明锣鼓“开头”与唱腔、过门之间的这种连带关系、节奏逻辑是最为显明且具代表性的。

  作为[原板](一板一眼)“开头”的[扎多乙],它的节奏位置是:“扎”是板,“乙”是眼,“多”在板、眼之间。

  除旦角、小生以外,老生、花脸及老旦的[二黄原板]和[西皮原板]的[扎多乙]“开头”打法是不同的。

  如《搜孤救孤》程婴(老生)唱的“娘子不必太烈性”一段[二黄原板],它的[扎多乙]“开头”,鼓板实际打出来的是“龙大多”:“龙”是击板“扎”和鼓上轻击“多”的齐打,“大”是鼓上重击,“多”是鼓上轻击。

  这是[二黄原板]的[扎多乙]“开头”的规范打法,它从引导意图和击奏效果上都十分清楚、明确,但人们在念这个“开头”时仍习惯地把“龙大多”念作“扎多乙”。

  [西皮原板]的[扎多乙]“开头”一般打为“龙多大”(习称“龙咚大”)。

  如《乌盆记》刘世昌(老生)唱的“好一位赵大哥真慷慨”一段[西皮原板]的“开头”就是“龙咚大”。

  此外,鼓板为了与胡琴过门更严密地配合,也会对“开头”做一些变通处理。

  例如《文昭关》伍子胥唱的[西皮快原板]“恨平王无道乱楚宫”,它的“入头”过门是抢在眼上入的(一般是过眼入),如果鼓板“开头”还采取常规打法,打“龙咚大”,则与这个过门在乐感的强弱、击打的逻辑上都不太和谐,所以,鼓板就变“龙咚大”为“龙大哆”,则与胡琴的拉法天衣无缝地配合而显得十分流畅。

  再如《四郎探母》“见弟”中杨延辉唱的[西皮快原板]“弟兄们分别十五春”情况也与此一样。旦角、小生[原板]唱腔的旋律、节奏均与生、净不同,对照而言,旦角[原板]的格式、节奏倒很接近于老生的[三眼]唱腔,所以,旦角、小生的[二黄]、[西皮]的[原板]唱腔,[扎多乙]“开头”在形式上没有区别,都是打为“龙多大”。

  作为[慢板]“开头”的[扎多乙],其节奏位置与开[原板]时自然不同:“扎”为板,“多”为头眼,“乙”在中眼。

  打法是“龙(板)多(头眼)大(中眼)”,[二黄慢板]与[西皮慢板]之间、不同行当之间,打法上都大致无异。

  如《文昭关》伍子胥(老生)唱的[二黄三眼]“一轮明月照窗前”、《三娘教子》王春娥(青衣)唱的[二黄慢板]“王春娥坐草堂自思自叹”和《桑园会》罗敷(青衣)唱的[西皮慢板]“三月天气正艳阳”均同此理。

  唯因生、旦唱腔在整体速度上的差异,所以,对不同唱腔,[扎多乙]“开头”需要有尺寸上的不同把握。

  [中三眼]、[快三眼]与[慢板]([三眼])的区别主要在行腔的速度上,所以,它的[扎多乙]“开头”也只是尺寸上变速而已。

  例如《上天台》刘秀唱的[二黄中三眼]“铫皇兄休得要告职归林”和《洪羊洞》杨延昭唱的[二黄快三眼]“自那日朝罢归安然睡定”,还有如《击鼓骂曹》祢衡唱的[西皮快三眼转原板]“平生志气运未通”和《文昭关》东皋公唱的“三眼头子”入的[西皮原板]“闲来无事步从容”等,都是根据唱腔的既定尺寸来打。

  (所谓“三眼头子”就是按照[快三眼]拉法来处理[原板]的“入头”过门,后再随着唱腔逐步转入[原板]。)

  二.[夺头]

  这一讲我们接着介绍另一常用的唱腔“开头”锣鼓——[夺头]。

  [夺头](夺读去声)和[扎多乙]不一样,它不是鼓板单独击奏的鼓板点子,它是在鼓板领奏下,由小锣、大锣和铙钹一起合奏完成的锣鼓点子。

  单领小锣打的称[小锣夺头],领大锣、小锣和铙钹合奏的称[大锣夺头],领小锣和铙钹合奏的称[铙钹夺头]。

  这三种[夺头]的音响效果不同,舞台用途也不尽相同。

  [夺头]锣鼓的乐感鲜明,它板起眼落,因其收尾的“大扑台仓”与[扎多乙]在节奏原理上相契合,所以,它作为[原板]、[慢板]唱腔的“开头”锣鼓与[扎多乙]在引领节奏的意义上基本相同;又由于两者在节奏长短、音响效果和音乐色彩上的不同,故在舞台应用上又各具其能,各擅其长。

  一般说来,在较为平静的舞台气氛中,使用[扎多乙]或[小锣夺头]的比较多,而当舞台气氛热烈、喧闹起来时,运用[大锣夺头]则为合适。

  所以,每一个锣鼓对于舞台表演所具有的美学意义是不同的。

  此外,在京剧表演中,有一种人物的上场方式叫作“唱上”,即指演员在登场后不作念白或其它表演,而即行演唱的那种上场方式。

  大凡“唱上”的,开唱锣鼓的打法规则是不能用[扎多乙]而必须打[夺头]。

  如《洪羊洞》杨延昭唱的[二黄原板]“为国家哪何曾半日闲空”一段,便是一个“唱上”的例子,它就是以[小锣夺头]来开领的。

  再如《打鱼杀家》中萧恩唱的[西皮快三眼]“昨夜晚吃酒醉合衣而卧”,也是使用[小锣夺头]开领“唱上”的例子。

  演奏[夺头]时,它的基本形式一般是固定的,不会像[扎多乙]一样因唱腔腔调或板式的不同而改变打法。但它演奏的尺寸(速度)却要根据不同板式节奏的特点来作相应的调整。

  比如开领[原板]时,[夺头]的演奏速度就要符合[原板]唱腔2/4节拍(一板一眼)的节奏规律;开领[慢板]时,又要依据4/4节拍(一板三眼)的节奏规律而放慢尺寸。

  以《打侄上坟》陈伯愚唱的[西皮三眼]“张公道三十五六子有靠”和[西皮原板]“老来无子甚悲惨”为例,这两段唱虽然都是以[小锣夺头]作“开头”的,但由于唱腔的板式不同,故[夺头]的打法节奏(尺寸)也自然不同。

  [大锣夺头]应用于舞台,尤其是作为[原板]和[慢板]唱腔的“开头”,它常常是作为[长锤]锣鼓的收结来用的。

  虽也有单独使用的情况,但例子并不多见。

  如《让徐州》陶谦唱的[二黄原板]“未开言不由人珠泪滚滚”一段便是以[长锤]开领的,而[大锣夺头]已然不露痕迹地衔接在了[长锤]的尾部,成了它的收结形式。

  这种串联与衔接使得[长锤]锣鼓的基本形式“匡七台七”可以与唱腔非常顺畅合理地连接起来,不仅为锣鼓伴奏本身增添了活力,同时,也为舞台表演的开拓空间提供了必要的便利条件。

  因为[长锤]的“匡七台七”这个基本节奏型可以做无限的循环反复,具有很大的舞台应用的灵活性,可以配合任意时间长短的身段表演。

  如我们看到在主要人物“唱上”之前的龙套站门、摆驾等场面,便都要用[长锤]来伴奏。

  另外,在演员开唱之前还会有一些表演动作,也都需要运用[长锤]来伴奏。

  如《霸王别姬》虞姬唱[西皮二六]之前的一段表演即是用[大锣长锤]来伴奏的。

  小锣的锣鼓中因没有[长锤],便要用[小锣抽头]来替代[长锤]的作用。

  因为[小锣抽头]也是一种循环反复式的锣鼓,它的基本节奏型“令台令台乙令台”也是可以无限反复的。

  如《洪羊洞》杨延昭唱的[二黄原板]“为国家哪何曾半日闲空”一段,便是以[小锣抽头]转接[小锣夺头]来开领的。

  [长锤]和[抽头]这两个锣鼓都可以挂在[夺头]的前面为表演伴奏,如《伐东吴》黄忠与刘备的一段[西皮原板] 对唱“忆昔当年长沙镇”。

  这段唱一开始是以[长锤夺头]为“开头”的,用[长锤]伴奏黄忠的上场动作。

  当唱到“黄汉升撩袍御营进”一句后,则改打[大锣抽头]接[大锣夺头],伴奏黄忠进帐的身段并为下面刘备的[原板]开唱。

  锣鼓与动作和唱腔旋律之间节奏一致,浑然一体,非常完整、圆顺。

  类同的例子又见于《大保国》杨波、徐延昭与李艳妃的生、旦、净的[二黄原板]对唱。

  唱腔中间也是以[长锤]、[大锣夺头]、[大锣抽头]这三个锣鼓来做穿插、开领的。

  这段唱腔开始是[长锤](即[长锤夺头])入,中间段落又先后以[大锣抽头]接[大锣夺头]和直接开[大锣夺头]入,故在锣鼓使用上不仅不显得重复,而且是 “一块板”的尺寸,非常顺畅。

  [夺头]入胡琴过门的两种常见方式。

  一种是在[夺头]锣鼓完全打完之后接入过门,习称“锣外入”;另一种是所谓“锣里入”,即随着[夺头]的“开头”底鼓“龙冬大大大大”的引领胡琴便入进来,接下去的锣鼓便和过门旋律形成了一个合奏。

  在老生、旦角和花脸所唱的[西皮原板]和旦角的[慢板]唱腔中,这种“锣里入”的方式尤其多见。

  至于[铙钹夺头],它不像[大锣夺头]和[小锣夺头]那样常用,它的独特的具有苍凉、朴拙韵味的音色效果决定了它有着特定的应用范围。

  比如在一些苍凉、凄楚的舞台情境中,[铙钹夺头]就发挥了它不可替代的渲染作用。

  如《洪羊洞》的“病房”一场,沉疴在身的杨延昭所唱的[二黄三眼]唱腔,便是由[铙钹夺头]来开领的。

  [夺头]的变格打法。

  它是为了配合表演身段而改变了[夺头]锣鼓的收尾形式,即把常规的“大扑台仓”改为了“扎扎仓”。

  这样一来便也改变了原来[夺头]锣鼓板起眼落的节奏规律而变作了板起板落。

  所以,胡琴的入头过门也就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由于这种[夺头]在结尾处变换的“扎扎仓”打法节奏感很强,鲜明而有力,所以,它可以严丝合缝地与表演动作相配合,在一些边唱边舞的段落非常适用。

  如《春闺梦》张氏梦见战场离乱所唱的[二黄快三眼],配合着人物惊恐万状的身段动作便使用了这个变格的[大锣夺头]锣鼓。

  又如在《白蛇传》剧中白蛇、青蛇攻击法海的一个场面,这一段是在法海所唱的[西皮原板]中,白蛇、青蛇加走身段,也是边唱边舞。这段唱的一开始,是以常规的[大锣夺头]来开领的,接下来第二段,为了配合白蛇、青蛇的身段动作,也使用了变格的[大锣夺头]锣鼓。

  [软夺头]

  所谓[软夺头],就是把[夺头]锣鼓本来很具个性化的收尾“大扑台仓”变为了听觉上力度较弱的“顷仓”(或“令台”)。

  其实,这个[软夺头]锣鼓的正名应该叫作[平板夺头],因为它本来就是[四平调]唱腔的专用“开头”,现在演出中仍多以它来开领[四平调]唱腔。

  如以[小锣软夺头]开领的《游龙戏凤》李凤姐所唱的[四平调]“自幼儿生长在梅龙镇”一段,和以[铙钹软夺头]做开头的《让徐州》陶谦唱的[四平调]“叹人生如花草春夏茂盛”等唱腔。

  [软夺头]的打法虽与[夺头]有所不同,但节拍数和板眼规律却都相同,所以,它又被不断地移用到[二黄]唱腔中,作为[夺头]的一种丰富变奏而应用于舞台。

  如《文昭关》伍子胥所唱[二黄快原板]的最后“父母的冤仇化灰烟”一段,为了与前几段[大锣抽头挂顷仓]的“开头”打法有所区别,在情绪上更趋激越以至高潮,就使用了[大锣抽头挂软夺头]这个锣鼓,在节奏和力度上颇具推动作用,取得了非常突出的舞台效果。

  三、[仓大乙]

  之前,我们谈过[原板]、[慢板]的一个基本开头[扎多乙],[仓大乙]其实就是[扎多乙]的一种变体。

  两者之间,节拍长短、板眼位置都是一样的。

  只是在开领[西皮]或[二黄]的[原板]或[慢板]时,这个[仓大乙]不像[扎多乙]那样在打法上有诸多的变格。

  如[扎多乙]开[原板]时,[二黄]开头打作[龙大多],[西皮]开头打作[龙冬大]。

  而[仓大乙]无论是开[二黄]或[西皮],它的打法都是不变的,讲求的是[乙]要做空拍处理,忌讳打成[仓大多]。

  另外,以[仓大乙]开唱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它前面往往要先打一个[四击头]接一个小[撕边]的锣鼓。

  以这个开头锣鼓开领[西皮原板]的例子最多见,如《铡美案》、《盗御马》、《锁五龙》、《战太平》、《南阳关》等戏中都有所用。

  它是在[西皮导板]唱完以后,以[四击头]挂[撕边仓大乙]来开领下面的[西皮原板]唱腔。

  以[四击头]挂[撕边仓大乙]来开领[二黄]唱腔的例子则不多见,较熟悉的就是《搜孤救孤》“大堂”一场中程婴所唱的“白虎大堂奉了命”一段[二黄导板]接[碰板回龙]转[原板]唱腔。

  此外,在舞台应用有些打法也是非常灵活的。

相关文章 推荐

如何打威风锣鼓?零基础学打鼓教程
人气:270
锣鼓镲教程
如何打威风锣鼓?零基础学打鼓教程
寺院敲鼓代表什么意思?寺院击鼓都有哪些讲究
人气:1356
锣鼓镲百科
寺院敲鼓代表什么意思?寺院击鼓都有哪些讲究
刘越主讲《锣鼓经》(三)
人气:203
锣鼓镲视频教学
刘越主讲《锣鼓经》(三)
大鼓的音色好不好与材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气:114
锣鼓镲教程
大鼓的音色好不好与材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京剧常用的开唱入头锣鼓经谱
人气:171
锣鼓镲曲谱
京剧常用的开唱入头锣鼓经谱
锣鼓的文化多年历史一直在广为流传
人气:197
锣鼓镲百科
锣鼓的文化多年历史一直在广为流传
中西方的战鼓在敲打上有什么区别?
人气:203
锣鼓镲百科
中西方的战鼓在敲打上有什么区别?
乐器认识——锣鼓镲
人气:163
锣鼓镲教程
乐器认识——锣鼓镲
中国龙鼓文化渊源流长
人气:451
锣鼓镲百科
中国龙鼓文化渊源流长
大鼓在佛教中的应用
人气:177
锣鼓镲百科
大鼓在佛教中的应用
兵哥哥的集体演奏威风锣鼓
人气:128
锣鼓镲演奏视频
兵哥哥的集体演奏威风锣鼓
民族乐器最早出现在哪个时期?锣鼓乐器有哪些种类
人气:159
锣鼓镲百科
民族乐器最早出现在哪个时期?锣鼓乐器有哪些种类

大家都在看

堂鼓的发展历史及演奏形式

堂鼓的发展历史及演奏形式

古往今来鼓的衍生出来的形制不下数十种, 堂鼓 便是其中一种。现常见的堂鼓近似圆筒形,木制,两端蒙牛皮或猪皮。鼓侧有四个铁环,悬于木架卜,用一对木槌击奏。那么大家知道堂鼓中的...

锣鼓镲教程 390 阅读

如何在敬拜中合理的应用鼓?

如何在敬拜中合理的应用鼓?

要接受我们认为不是属灵、而是属世的事物,实在不容易。音乐究竟是否属世?我们很难下定论。可以肯定的是,音乐是一个吸引人来到圣殿的媒介,从而让圣灵改变他的心。在这个过程中,...

锣鼓镲教程 106 阅读

大鼓的演奏技巧有哪些?

大鼓的演奏技巧有哪些?

大鼓在很多的商演以及节目的开幕式中都能经常见到的一种打击乐器,众所周知,打击乐以其鲜明、活泼、热烈的形式将音乐用特殊的形式展现出来,是精神和力量相结合的一种展现形式。对...

锣鼓镲教程 145 阅读

民间“四大鼓”的由来

民间“四大鼓”的由来

乐器无论是现代还是在古代(尤其是在宫廷中)都是受欢迎的,在每个地区,由于文化的传承不同,其乐器也是不相同的,我国有一个习俗就是新年闹新春,元宵闹元宵的说法。那么每一年的新春...

锣鼓镲教程 199 阅读

儿童练鼓的十大禁忌

儿童练鼓的十大禁忌

对于广大打鼓的儿童家长来说,怎样在付出了时间、精力和金钱的同时,取得更理想的效果呢?这是所有孩子家长都希望达到的效果,今天,洛阳制鼓厂家为您详细整理一下有关于儿童练鼓中...

锣鼓镲教程 271 阅读

孩子学鼓坚持不下去了,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孩子学鼓坚持不下去了,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有一项拿的出手的才艺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鼓乐艺术在我国的历史悠久,更是讲究精、气、神的合一的一种乐器,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到打鼓的行列中来,但是能...

锣鼓镲教程 221 阅读

常用的锣鼓经打法

常用的锣鼓经打法

单一的: 令小锣轻击 才饶钹,小锣同击,或饶钹单击 仓大锣,饶钹,小锣同击,或大锣单击 顷大锣,饶钹,小锣同轻击 乙个休止 嘟板鼓双楗滚奏 拉板鼓双楗滚奏后收音 大板鼓右手单击楗 八板鼓左手...

锣鼓镲教程 195 阅读

花盆鼓和堂鼓有什么区别?

花盆鼓和堂鼓有什么区别?

很多人对于花盆鼓和堂鼓总是会混为一谈,不知道如何区分,要想说清楚这个,还是需要分别来说的,我们就一起来分别的看一下花盆鼓和堂鼓分别是什么吧? 因鼓面大、鼓底小、状如花盆二...

锣鼓镲教程 241 阅读

高音战鼓的由来

高音战鼓的由来

蒙古高音战鼓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一带,有长筒形和锥筒形(又称罐筒形)两种,前者适合立置于战车前部两侧,后者适于在战马上使用,历史很是悠久。 早在成吉思汗时期(1162年1227年),高音战鼓...

锣鼓镲教程 162 阅读

各种锣鼓点子打法基本动作分解

各种锣鼓点子打法基本动作分解

各种锣鼓点子打法基本动作分解(一) 1单击一击 1 2 2 冷锤 1 2 三大件 ︱ 仓‖ 三大件︱ 仓‖ 鼓 ︱ 支 巴‖ 鼓 ︱ 八大 巴‖ (交边) (边) 双楗子基本打法动作分解 双楗子基本打法动作分...

锣鼓镲教程 1821 阅读

打腰鼓口诀

打腰鼓口诀

初学腰鼓该怎么打?有口诀秘密的,快往下看看吧! 第一节:咚叭 咚叭 咚咚叭(三遍) 第二节:咚叭咚叭 哒哒(三遍) 第三节:咚叭咚叭咚咚叭 咚叭咚叭咚 咚咚咚(三遍) 第四节:咚叭...

锣鼓镲教程 224 阅读

威风锣鼓的表演形式有哪些?

威风锣鼓的表演形式有哪些?

威风锣鼓的表演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挎鼓表演,平阳大多地方都由鼓手挎一面圆形大鼓敲打表演;另一种表演形式是架子鼓,这种形式主要盛行于浮山县,表演时队形变化较少,行进中边...

锣鼓镲教程 385 阅读

京剧中常用锣鼓用途及打法

京剧中常用锣鼓用途及打法

锣鼓代音表 本文中的锣鼓谱代音字,用的是中国戏曲研究院创始的拉丁字母代音法。也叫作打击乐简谱。其代表的乐器及演奏方法如下: 单皮鼓:d (读大或登,右手单箭重击) b(读八,左手...

锣鼓镲教程 274 阅读

花盆鼓的历史及演奏方法

花盆鼓的历史及演奏方法

花盆鼓因鼓面大、鼓底小、状如花盆而得名。由堂鼓演变而来,也称南堂鼓。由于形状似缸,还有缸鼓之名。鼓身木制,板材锯成上宽下窄的鼓梆,堆粘成鼓腔后经车旋而成。 花盆鼓的鼓身高...

锣鼓镲教程 187 阅读

乐器大鼓拨浪鼓的演变

乐器大鼓拨浪鼓的演变

拨浪鼓属于鼓类,但其样式与一般的大鼓略有不同,她那两面蒙有皮革的圆形鼓身中间竖贯有一长柄,鼓身两侧各固定有一短绳,绳端系缀小珠,当转摇竖柄时鼓身两侧的绳珠便反复甩动击打...

锣鼓镲教程 103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