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杵属于高山族落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台湾省各地。乐杵是由原来的一种舂米劳动工具——木杵发展演变而成的。

二、乐杵的制作
乐杵常采用红樟木等硬木制作,其形呈两头粗、中间细的长棰,规格不一,大小长短有别。每根发一音,5根以上可以合敲成歌。
三、乐杵的主要分布
除了台湾高山族外,在我国广西壮族、云南景颇族、贵州瑶族、布依族、苗族、水族和海南黎族,也都有乐杵流传。
瑶族竹筒,又称竹筒琴。是瑶族落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的上林县等地。 中文名: 瑶族竹筒 又 称: 竹筒琴 类 别: 乐器 地 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形状 用一...
体鸣乐器 225 阅读
竹捣筒,高山族落击体鸣乐器。高山语称塔刊,即竹子之意。流行于台湾省。 由盛水器具发展而成的竹捣筒,是高山族邵部族人民创制的民间乐器。在日月潭附近的每个村社里...
体鸣乐器 126 阅读
铜铃,古代乐器。古属八音之一金类。铃的形状也象钟,但比钟小得多。现在最典型的有N铃,高4.8厘米、宽4.3厘米。据说系安阳出土,大约是商代的。还有成周铃,高10厘米、宽...
体鸣乐器 161 阅读
布哉,又称布、布简、钹起,是藏族、门巴族互击体鸣乐器。 形状 响铜制,钵形,钹面较大而平,钹面直径32厘米46厘米、碗径16厘米23厘米、碗高6厘 米8厘米,碗顶钻孔系以皮...
体鸣乐器 147 阅读
串铃原为骡马驴狗等家畜颈上所系饰物与响器。是在一条布带或皮带上缀挂二十余个金属小铃而成。小铃用铜、铁冷压或铸制为两个半球形,后合成球状体。规格大小不一,直径...
体鸣乐器 4122 阅读
地点 是土家族互击体鸣乐器。流行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桑植、永顺、保 靖和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 中文名: 二钹 性 质: 土家族互击体鸣乐器...
体鸣乐器 493 阅读
木琴(英语:xylophone)木琴是一种打击乐器,是由一套长方形小木块组成。凭借木块的长短对这些木块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演奏时以两个木制的小槌在木块上敲击,发出声音略...
体鸣乐器 362 阅读
一、铜铃介绍 铜铃,苗族、壮族摇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西的西林、隆林和桂南的邕宁、武鸣等地。 二、铜铃的结构 铜铃是用铜制成,外观呈圆球状,规格大小不一。大者直径...
体鸣乐器 173 阅读
一、萨巴依介绍 萨巴依是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族 打击乐 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常用于歌舞伴奏。它既是重要的节奏乐器,又是男舞者的道具。 二、萨巴依的制作 羊角萨巴依多用山...
体鸣乐器 2703 阅读
三角铁又称三角铃,是一种古老的打击乐器,是管乐队、管弦乐队、交响乐队乃至歌舞剧乐队中必不可少的打击乐器。常常在华彩性的乐段中加入演奏,以增强气氛。 中文名:...
体鸣乐器 779 阅读
一、蹈到介绍 蹈到,克木人综合奏体鸣乐器。据形制译称竹音叉。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勐腊县勐满等克木人聚居地区。 二、蹈到的结构 蹈到是用竹管制作,选取长80厘米~100厘米...
体鸣乐器 114 阅读
演奏时,左手竖持铜铃中间木柄,上下晃动,坐奏时还可碰击肩、膝,发音哗哗作响,音色清脆响亮。旧时,用于土家族巫师(又称梯玛、土老司)主持的祭祀和迎神送鬼等仪式...
体鸣乐器 179 阅读
钹,古称铜钹、铜盘,民间称镲。打击乐器。碰奏体鸣乐器的一种。中国、外国乐队中都使用。中国古代把铜钹、铜铙或铜盘、镲等,统称为铙钹。 乐器简介 铜质圆形的乐器,...
体鸣乐器 231 阅读
响铜制成。钵形,造型独特,是钹体呈乳房状的大铜钹(图)。钹面直径32厘米40厘米,中心突起的乳状碗既圆又大又高,堂较窄,碗径28厘米36厘米,碗高10厘米12厘米。羌族乳钹...
体鸣乐器 141 阅读
萨巴依,是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族打击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常用于歌舞伴奏。它既是重要的节奏乐器,又是男舞者的道具。在民间,萨巴依多数为演唱《麦昔列普...
体鸣乐器 303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