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乐器种类>民族乐器>膜鸣乐器>

排鼓介绍,排鼓的演奏技巧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21-10-22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一、排鼓介绍
排鼓是鼓类乐器的新品种。排鼓由五个大小不同、发音有别的鼓组成一套。鼓身高29至33.3厘米,上口面直径16.7至37厘米,下口面直径11.7至37厘米。每个鼓的两面鼓框外径相同而内径不一,可发出音高不同的两个音来,故五个鼓有十个音。排鼓发音激烈、跳荡,高音坚实有力,中、低音宽厚宏亮,尤擅于表现热烈欢腾的情绪。
排鼓
二、排鼓的演奏技巧 
排鼓的击鼓要领和动作与大鼓相同,排鼓两面都能定音,这是因为每只排鼓的鼓膛一面大,一面小,其音域也不一样,每只排鼓两面定音多为四五度关系,其原因是在演奏时虽然只敲击一面,但另一面的鼓皮不是静止的,会产生共振。所以将两面鼓皮定音为协和音程,一方面容易把音定准,另一方面又可使发音纯净,因为敲击声音就是音乐的素材本身,使声音悦耳动听,节奏鲜明,在排鼓演奏与教学中,无论打轮奏、滚奏,还打练习曲、独奏曲时其声音质量是需要特别下工夫的。
 
在排鼓艺术中,美妙悦耳的声音与敲击排鼓时使用力量的来源,力度的支配,触击排鼓的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从生理学角度把人的上肢划分为手、小臂、大臂、肘部、腰部、等几个可以独立活动的部分,正确运用力量是学习排鼓基本技能的关键,力的运用是否合理,是否科学决定所打作品的成败。
 
手指、腕、臂的力量协调运动的发力之源来自腰部。换言之,腰部力量是敲击排鼓的发力之源。“人之驱,腰为中”腰部在行走,立走时起着平衡身体的作用,而发力时,则反映在大脑指挥下的力量储备,在排鼓演奏中,经常遇到乐谱所规定的力度记号,如f、ff、fff等。这些记号的演奏,虽然在不同作品中有不同的要求,但都是表现力的强烈程度。这些演奏力度必然要腰部力量为发力点。并使鼓皮自上而下地充分振动,(似乎要让大地发出声音,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把声音打透)。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演奏效果。

相关文章 推荐

阔朔克是什么乐器?阔朔克的演奏方法
人气:88
民族乐器
阔朔克是什么乐器?阔朔克的演奏方法
铜铃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铜铃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161
体鸣乐器
铜铃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铜铃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扬琴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扬琴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758
弦鸣乐器
扬琴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扬琴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三角铁历史与特色简介 打击乐器三角铁图片及构造介绍
人气:2083
打击乐器
三角铁历史与特色简介 打击乐器三角铁图片及构造介绍
苏尔奈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苏尔奈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340
气鸣乐器
苏尔奈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苏尔奈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曲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曲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319
弦鸣乐器
曲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曲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板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板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610
膜鸣乐器
板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板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双面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双面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03
膜鸣乐器
双面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双面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双管马布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双管马布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20
气鸣乐器
双管马布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双管马布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克亚克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克亚克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149
弦鸣乐器
克亚克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克亚克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八音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八音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22
膜鸣乐器
八音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八音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大管历史与特色简介 西洋乐器大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360
木管乐器
大管历史与特色简介 西洋乐器大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大家都在看

那额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那额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那额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那额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那额,又称热巴鼓。藏族、门巴族棰击膜鸣乐器。汉族称藏族手鼓。流行于西藏昌都、那曲、林芝、青海玉树、甘肃甘南、四川甘孜和云南迪庆等藏族地区。 中文名 那额 又 称...

膜鸣乐器 202 阅读

达玛如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达玛如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达玛如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达玛如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达玛如,藏族、蒙古族棰击膜鸣乐器。藏语又称达如、达日。蒙古语称丹不楞儿、布楞儿。 汉族称法鼓、拨浪鼓。流行于西藏、内蒙古自治区藏传佛教寺院中。 中文名: 达玛如...

膜鸣乐器 329 阅读

光拢介绍,光拢的演奏方式

光拢介绍,光拢的演奏方式

一、光拢介绍 光拢又称光弄,傣族棰击膜鸣乐器。傣语光为鼓。拢或弄均为大,意 为大鼓。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孟连、耿马等地。怒江下游保山傣族地...

膜鸣乐器 126 阅读

苗族猴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苗族猴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苗族猴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苗族猴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苗族猴鼓,苗语称干那,苗族棰击膜鸣乐器。因伴奏《猴鼓舞》而得名。又称花鼓。旧时巫师用时曾诬称蛮鼓。流行于贵州、湖南等省苗族地区。 中文名: 苗族猴鼓 苗 语: 干...

膜鸣乐器 228 阅读

赠疆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赠疆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赠疆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赠疆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赠疆,又称大长鼓。是景颇族特有的棰击膜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 西、瑞丽、陇川、盈江、梁河等地。赠疆为棰击膜鸣乐器,属打击乐器类。 中文名:...

膜鸣乐器 171 阅读

手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手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手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手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手鼓是鼓中的一个大类别,是一种打击乐器。各地、各民族称谓不同,制法也稍有差别,其中最为典型的维吾尔达卜。在中东和中亚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手鼓乐器。其中达卜是维...

膜鸣乐器 274 阅读

书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书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书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书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书鼓,是布依族、汉族棰击膜鸣乐器。布依族称手鼓。流行于贵州省及全国各地 [1] ,专用于中国北方说唱音乐大鼓书等各种鼓书伴奏。 形制结构 鼓框木制,呈扁圆形,两面蒙...

膜鸣乐器 633 阅读

八角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八角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八角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八角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八角鼓,古时满族人用于自娱的一种拍击膜鸣乐器,因鼓身有八个角而得名,又称单鼓。鼓体扁小,鼓面呈八角形,代表当时清朝的八旗。鼓框用八块乌木、紫檀木、红木、花梨...

膜鸣乐器 1130 阅读

光吞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光吞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光吞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光吞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光吞,是傣、景颇、佤、阿昌、拉祜、哈尼、德昂等族和克木人的拍击膜鸣乐器。傣语又称光秃、光旺。傣语光是鼓,吞、秃均为用拳头捶击之意,旺为短小,意为短鼓。佤语称...

膜鸣乐器 81 阅读

如咚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如咚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如咚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如咚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如咚,瑶族棰击膜鸣乐器。瑶语如为鼓,咚为小,如咚即小鼓之意。鼓框用整段樟木挖空制成,为扁圆形,两端蒙以牛皮或山羊皮,皮面四周边缘先缝在略大于鼓框的圆形铁圈上...

膜鸣乐器 93 阅读

铃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铃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铃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铃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铃鼓是维吾尔、朝鲜、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族的打击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吉林延边等地,鼓框木制,单面蒙皮,有大、中、小三种。用于歌舞或器乐合奏。 铃鼓又...

膜鸣乐器 1705 阅读

小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小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小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小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小鼓是壮、侗、彝、土家等族棰击膜鸣乐器。流行于广西、贵州、云南、湖北、湖南等省区。小鼓多用于民间,过年时有用。 基本信息 乐器名称:小鼓(Snare Drum) 结构组成:...

膜鸣乐器 604 阅读

略斗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略斗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略斗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略斗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略斗,苗族棰击膜鸣乐器。苗语略为木、斗为鼓,意即木制大鼓。又称竹龙。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各地。 中文名: 略斗 属 性: 打击乐器 起源地: 贵州 别 称:...

膜鸣乐器 227 阅读

姜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姜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姜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姜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姜鼓,壮族棰击膜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德保、靖西一带。 中文名 :姜鼓 直 径 :45厘米 鼓 高 :60厘米 乐 器:壮族棰击膜鸣乐器 形制结构 鼓身用一整段杉木掏...

膜鸣乐器 302 阅读

竹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竹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竹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竹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竹鼓,又称竹筒鼓、升筒鼓。佤、布朗、傣、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在祖国西南边陲的阿佤山区,几乎家家都有竹鼓,供儿童敲击娱乐。广泛流行于云南省沧源、耿马、西盟、孟...

膜鸣乐器 183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