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乐器种类>民族乐器>弦鸣乐器>

雅托噶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雅托噶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19-04-28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雅托噶,蒙古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筝。汉族称其为蒙古筝。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各地以及辽宁省、吉林省蒙古族聚居区。

  中文名: 雅托噶

  乐器属性: 弦乐器

  弦    数: 12-16

  历史追溯: 春秋战国

  经典曲目: 《阿斯尔》、《阿斯尔》等

雅托噶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雅托噶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历史追溯

  筝是我国古老的弹弦乐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广泛流行于民间,而以秦国尤盛,史称秦筝。《史记·李斯谏逐客书》:“夫击瓮、叩缶、弹筝、博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这是见于史籍最早的记载。1979年,江西省贵溪县仙岩春秋战国崖墓群发现两件“十三弦木琴”,应为筝的早期实物。历代筝的形制无大变化,但弦数不等,有十二弦至十六弦等多种。

  后汉以来,文人墨客在正史和诗词歌赋中都谈到了筝。唐代诗人李峤、李白、刘禹锡、元稹、张祜、李商隐等都为筝写有著名诗句,大诗人白居易在《筝》中描绘一女筝手的精彩表演,说她“云髻飘萧绿,花颜旖旎红,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只见她“移愁来手底,送恨入弦中”。待转入高潮,最后戛然而止,“珠联千拍碎,刀截一声咚”。可见当时筝的演奏技艺已经很高了。在盛唐诗人笔下,筝的艺术被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成为筝史上光辉的一页。我国的筝,还于唐代传入日本,此后逐渐成为日本邦乐的主要乐器,并产生许多演奏流派和著名筝曲。在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中藏有唐代筝(残)一件,《东大寺献物账》中记有“楸木筝一张”,1952年曾据残件复原全形,通长190.85 厘米。

  1206年,蒙古民族英雄成吉思汗(蒙古语强大之意)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后又用武力灭亡西辽、征服西夏、击败金朝。其孙忽必烈(1215年—1294年)又征服大理、吐蕃,灭亡南宋,1279年建立了元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统治全国的政权。在元代的宫廷、军队和蒙古族民间,普遍流传着十三弦筝和十四弦筝。《元史·礼乐志》中载有:“宴乐之器,筝,如瑟,两头微垂,有柱,十三弦。”南宋孟珙《蒙达备录》记述:“ 国王(指木华黎)出师,亦以女乐随行……多以十四弦筝弹《大官乐》等曲。”元代著名诗人杨维桢不仅在《无题》中有“十二飞鸿锦上筝”的诗句,他在《春夜乐》中还写道:“…… 双筝手语凤凰柱,弹得新声奉恩主。朝惺惺来梦妒妇,水远神仙吹海雨。”说明在当时已经有了用两张筝对弹的表演形式。明、清以来,在蒙古族民间、王府或喇嘛寺院中流行的仍然是体积大小不一、弦数多少不等的雅托噶。《包头文物汇编》载:明朝末年,在阿拉坦汗夏宫壁画《宴请奏乐图》中乐队女伎弹奏的是十二弦雅托噶。《清史稿》记有:清朝初期,在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俘获林丹汗全部宫廷乐器中有“唯设六弦”的雅托噶。

  乐器区别

  蒙古族各阶层使用雅托噶是有区别的,军队多使用十四弦雅托噶,用于出征、战斗和凯旋等 军事活动中;宫廷和王府常用十三弦雅托噶,用于迎宾、宴请和送往等礼仪活动中;喇嘛寺院和民间则使用十二弦雅托噶,用于祭祀、诵经和民间盛大集会(那达慕)等宗教和喜庆活动中。据传,十三弦雅托噶代表着古代十三个蒙古部落和十三个官位的团结。今天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各地的雅托噶仍弦数各异,伊克昭盟有十弦、十二弦、十三弦(在十二弦上加一低音弦)的雅托噶,乌兰察布盟有十三弦、十四弦雅托噶,锡林郭勒盟有十二弦、十三弦和近代十六弦雅托噶,昭乌达盟有十二弦和十三弦雅托噶等。

  形制结构

  雅托噶的外形和结构虽与我国各地流行的古筝完全相同,但也具有其独特之处。尤其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传统雅托噶,共鸣箱多用一整块厚桐木板挖制成槽形,长130厘米 ——160厘米、宽20厘米——24厘米,上面蒙以桐木薄板而成,两端微下垂,也有的琴尾稍长。底板的左、右两端和中央,分别开有一个圆形或一字形的出音孔。通体髹深棕色漆,琴首、琴尾表面和琴箱四周镶嵌或描绘金龙图像或云卷图案。张以丝弦或肠衣弦,弦下设有柱马,柱马可移动以调节音高。有的雅托噶在琴尾还接有长20厘米的折叠琴架。

  演奏方法

  演奏时,多采用坐姿,奏者席地盘腿而坐,将琴体平置于奏者前腿,或将琴首置于奏者右腿上部,琴尾触地,也可将琴平置于木架或高台上。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戴骨制指甲拨子弹拨琴弦,左手以食指、中指为主辅以拇指、无名指按弦取音。右手有托、劈、勾、挑、抹 、扣、轮、连托、连抹、双剔、双扣等指法;左手按法有虚、实、空、滑、揉、颤、抹、点等技巧。左手食指也可戴骨制指甲拨子与右手交替弹奏。牧区多不戴骨制指甲拨子弹奏。伊克昭盟十弦雅托噶定弦为:d1、e1、c、g、c1、d1、g1、c2、d2、g2,音 域c—a2。乌兰察布盟十二弦雅托噶定弦为:d、a、b、d1、e1、g1、a1、b1、d2、e2、g2、a2,音域d—c3。十四弦雅托噶的定弦增加两个高音c3、d3, 音域d—f3。锡林郭勒盟十二弦雅托噶的定弦法为蒙古族民间广泛采用,故又称传统定弦法,定弦为:b、f1、g1、d、a、d1、e1、a1、d2、e2、f2、a2,音域d—c3。雅托噶发音洪亮,音色粗犷。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蒙古族著名演奏家有王府乐手四代传人扎木苏、官布道尔吉和巴音满都等。

  传统乐曲

  著名的传统乐曲有:《阿斯尔》和冠以锡林郭勒盟各旗名称的《阿斯尔》、《荷英花》、《阿其图》、《八音》、《高林掏海》和《春天里聚来的百鸟》等。

  改良雅托噶

  〔改良雅托噶〕蒙古族弹拨弦鸣乐器。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形制与传统雅托噶相同。是在传统十二弦雅托噶的基础上,参照各种不同弦制和演奏技法改 良而成的系列弹弦乐器。它包括十二弦高音雅托噶、十六弦中音雅托噶和二十一弦低音雅托噶三种。

  演奏姿势与方法和雅托噶相同,保持着十二弦雅托噶的传统定弦方法,总音域由#e—c4 ,近四个八度。高音雅托噶音色清脆、明亮;中音雅托噶音色柔和、圆润;低音雅托噶音色浑厚、粗犷。常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已成为蒙古族民族乐队的主要乐器之一,擅长演奏蒙古族长调乐曲,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著名乐曲

  较著名的乐曲有:独奏曲《四公主》、重奏曲《昭君行》、合奏曲《赤峰雅乐》《奈门阿音》等。

串铃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串铃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3863
体鸣乐器
串铃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串铃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3819
弦鸣乐器
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热瓦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热瓦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3179
弦鸣乐器
热瓦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热瓦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排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排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3055
膜鸣乐器
排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排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大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大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579
弦鸣乐器
大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大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碰铃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碰铃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578
体鸣乐器
碰铃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碰铃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中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中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499
弦鸣乐器
中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中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299
体鸣乐器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乌孜别克热瓦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乌孜别克热瓦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228
弦鸣乐器
乌孜别克热瓦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乌孜别克热瓦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达卜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达卜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182
膜鸣乐器
达卜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达卜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四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四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114
弦鸣乐器
四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四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镲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镲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093
体鸣乐器
镲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镲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大家都在看

铃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铃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铃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铃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铃鼓是维吾尔、朝鲜、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族的打击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吉林延边等地,鼓框木制,单面蒙皮,有大、中、小三种。用于歌舞或器乐合奏。 铃鼓又...

膜鸣乐器 1550 阅读

瓦格洛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瓦格洛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瓦格洛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瓦格洛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瓦格洛,是佤族吹口气鸣乐器。佤语又称蔚格利、著。汉族称小独笛。广泛流 行于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澜沧等佤族聚居地区。 中文名: 瓦格洛 性 质: 佤族吹口气鸣乐器...

气鸣乐器 117 阅读

师刀是什么乐器?师刀的演奏方式

师刀是什么乐器?师刀的演奏方式

一、师刀介绍 师刀,又称铃刀、响刀。是满、壮、苗、瑶、侗、土家、汉等族摇击体鸣乐器。满语称哈马刀,东北称萨满刀。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区。 二...

体鸣乐器 91 阅读

小钹是什么?小钹介绍

小钹是什么?小钹介绍

一、小钹介绍 小钹,又名小镲;壮、苗、瑶、彝、傣、佤、仫佬、京、水、仡佬、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全国各地。 二、小钹的结构 小钹的构造简单,钹体为一圆形金属板,用响铜制...

民族乐器 804 阅读

艾捷克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艾捷克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艾捷克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艾捷克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艾捷克,又名哈尔扎克。起源于维吾尔族民间。流行于新疆的麦盖提、巴楚、阿瓦提、喀什、莎车和库车等地。 中文名: 艾捷克 外文名: Gijak 又 名: 哈尔扎克 起源于: 维吾...

弦鸣乐器 864 阅读

藏京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藏京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藏京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藏京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是藏族拉弦乐器,仿京胡制作,因形似京胡,汉族称其为藏京胡。藏语发音称活琴。形制与内地的京胡完全相同,但传入的时间不详。音色清脆悦耳,主要用于歌舞和藏戏伴奏。...

弦鸣乐器 175 阅读

蹈到属于什么乐器?蹈到的演奏方式

蹈到属于什么乐器?蹈到的演奏方式

一、蹈到介绍 蹈到,克木人综合奏体鸣乐器。据形制译称竹音叉。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勐腊县勐满等克木人聚居地区。 二、蹈到的结构 蹈到是用竹管制作,选取长80厘米~100厘米...

体鸣乐器 89 阅读

傣玎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傣玎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傣玎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傣玎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傣玎是傣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西玎或玎西。傣语玎意为弹奏之琴,是傣族弹弦乐器的总称。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思茅、临沧等地区。 中文名: 傣玎 流行地区...

弦鸣乐器 1120 阅读

巴葛丢冬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巴葛丢冬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巴葛丢冬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巴葛丢冬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巴葛丢冬,苗族边棱气鸣乐器。因使用树皮制成,故汉族称其为树皮拉管。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西林、田林、那坡等桂西各地。 中文名: 巴葛丢冬 属 性: 乐器 地 区...

气鸣乐器 173 阅读

什么是三角铁?三角铁的演奏方法

什么是三角铁?三角铁的演奏方法

1、三角铁介绍 三角铁又称三角铃,是一种古老的 打击乐 器,是管乐队、管弦乐队、交响乐队乃至歌舞剧乐队中必不可少的 打击乐 器。常常在华彩性的乐段中加入演奏,以增强气氛。 2、三角...

民族乐器 178 阅读

碰盅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碰盅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碰盅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碰盅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碰盅,蒙古族打击乐器。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用铜铸造,形如小钹,直径7.6、厚0.6厘米。由两面组成。盅面中部凸起,呈半球状,球中心有小孔,可设环系结铜链、红绸、布带...

体鸣乐器 173 阅读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木鱼,打击乐器。最初做为道教召集教众,讲经设斋用的法器。根据历代崇道记的记载 ,木鱼是出自唐代,明皇帝时期,是道教召集教众,讲经设斋用得法器,源于道教,后逐...

体鸣乐器 2299 阅读

朗多依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朗多依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朗多依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朗多依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朗多依形似二胡,琴筒、琴杆、弓杆均用竹制,琴筒一端蒙笋壳为面,弦和弓弦用鸡螺丝细藤制作。演奏时,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持弓演奏,音色柔和,音量较小。民间用于独奏...

弦鸣乐器 142 阅读

海螺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海螺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海螺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海螺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海螺,古称贝、蠡,是藏、蒙古、满、纳西、傣、京、汉等族唇振气鸣乐器。藏语称董、措董、董嘎尔。蒙古族称冻思。傣语称海三。汉语称梵贝、法螺、螺号、玉螺、玉蠡等。...

气鸣乐器 292 阅读

刚洞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刚洞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刚洞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刚洞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刚洞,是藏族、蒙古族、汉族唇振气鸣乐器。藏语又称冈令、扎令。冈意为腿,洞 意为号,令意为笛。汉族称法号、喇嘛号、短角铜号、银腿号、叫鬼号。流行于西藏、 内蒙古...

气鸣乐器 284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