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巴,景颇族双簧气鸣乐器。“洞巴”是景颇族景颇支系语音译,为汉语带牛角的管笛之意。载瓦支系语称比切或比克。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盈江、陇川、瑞丽等地。
中文名: 洞巴
外文名: Dongba
分 类: 双簧气鸣乐器
流传故事
历史较久远。在景颇山寨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很早以前,有一家景颇农户,膝下无子无 女。他们从别人那里抱来一个小男孩为养子。但这户农家对养子非常刻薄。每逢稻谷将要收 割前总是把他一个人早早赶到田里轰鸟雀。这个孩子孤伶伶地守在田边,悲伤地流下了眼泪。 有一次,他无意地将一节稻秆含在嘴里,一吹,竟发出了声音。他觉得很有趣,又随意把稻秆插到一个竹筒上,竟吹出更好听的声音。最原始的洞巴就这样出现了。它世代相传, 直到今天。
形制结构
形制与唢呐近似,由管身、簧哨、芯子和喇叭口组成(图)。规格大小不一,常见者全长5 2厘米左右。管身用质地较软的木料或铜制,民间多采用当地所产的小米果木或盐水果木,上细下粗,呈锥形管状体,管长30厘米左右,管首外径2.5厘米,管尾外径4 厘米左右,管身上开有五个或六个圆形按音孔,均设有一个背孔,现多为六孔洞巴。簧哨用麦秆或稻秆制成,上扁下圆,外形似扇,长2厘米左右。芯子木制,呈空心圆锥体,上端安置簧哨,下端插入管首上端,也有用空心鸡毛管作芯 子的。喇叭口是洞巴的共鸣筒,用牛角或木料掏空制成,一般长10厘米——15厘米,木制者呈 稍粗 的锥形,套接于管尾下端,起扩大音量的作用。牛角喇叭口的洞巴,景颇族又称厄阿茸洞巴,“茸”是牛,“厄阿”为角,意即牛角洞巴。
景颇族民间较古老的洞巴,全长62厘米——74厘米,管身木制,上细下粗,呈管状锥形体,由三节 组成,下端不设喇叭口。各节间由铜制插座连接,不使用时可拆卸保存。管首和管尾两端镶有铜箍,铜插座和铜箍之上刻有图案花纹或精美雕饰。
洞巴,景颇族双簧气鸣乐器。“洞巴”是景颇族景颇支系语音译,为汉语带牛角的管笛之意。载瓦支系语称比切或比克。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盈江、陇川、瑞丽等地。
历史较久远。在景颇山寨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很早以前,有一家景颇农户,膝下无子无女。他们从别人那里抱来一个小男孩为养子。但这户农家对养子非常刻薄。每逢稻谷将要收割前总是把他一个人早早赶到田里轰鸟雀。
这个孩子孤伶伶地守在田边,悲伤地流下了眼泪。有一次,他无意地将一节稻秆含在嘴里,一吹,竟发出了声音。他觉得很有趣,又随意把稻秆插到一个竹筒上,竟吹出更好听的声音。最原始的洞巴就这样出现了。它世代相传,直到今天。
形制与唢呐近似,由管身、簧哨、芯子和喇叭口组成(图)。规格大小不一,常见者全长52厘米左右。管身用质地较软的木料或铜制,民间多采用当地所产的小米果木或盐水果木,上细下粗,呈锥形管状体,管长30厘米左右,管首外径2.5厘米,管尾外径4厘米左右,管身上开有五个或六个圆形按音孔,均设有一个背孔,现多为六孔洞巴。
簧哨用麦秆或稻秆制成,上扁下圆,外形似扇,长2厘米左右。芯子木制,呈空心圆锥体,上端安置簧哨,下端插入管首上端,也有用空心鸡毛管作芯子的。喇叭口是洞巴的共鸣筒,用牛角或木料掏空制成,一般长10厘米到15厘米,木制者呈稍粗的锥形,套接于管尾下端,起扩大音量的作用。牛角喇叭口的洞巴,景颇族又称厄阿茸洞巴,“茸”是牛,“厄阿”为角,意即牛角洞巴。
景颇族民间较古老的洞巴,全长62厘米到72厘米,管身木制,上细下粗,呈管状锥形体,由三节组成,下端不设喇叭口。各节间由铜制插座连接,不使用时可拆卸保存。管首和管尾两端镶有铜箍,铜插座和铜箍之上刻有图案花纹或精美雕饰。
在景颇族,每逢谷物成熟时节,青年们也要在田野间吹响洞巴,曲调长短自由,多为即兴吹奏,人们喜闻乐见,既是娱乐,又防雀护粮。在景颇人丧葬仪礼中,洞巴奏出低沉哀伤的曲调,在大、小的叮咚节奏伴和下,表示对去世老人的悼念。此外,景颇族人们过年、新婚夜、吃新米或放牧时,也要吹奏洞巴。景颇风俗,洞巴可由秋收前一直吹到春节以后,春耕大忙季节便不再吹奏,同时也忌讳在家中演奏。
收藏现状
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 国乐器博物馆收藏的洞巴,全长73厘米,管身用果木制成,管长44厘米,首端外径2.2厘米,尾端外径3.5厘米,上面 开有五个(前四后一)圆形按音孔。喇叭口木制,为稍粗的锥形体,口高21厘米,下端口径4.6厘米。管首镶有铜箍。喇叭口下端包有铜皮,其上雕刻有凤凰、祥云和花边图案,正面镶有一枚用银丝编成的花朵,中央的花蕊则为一颗红色的松耳石,既古朴,又别致。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
演奏方法
演奏时,管身竖置,双手持管,左手在上,拇指按背孔,食指、中指、无名指按正面上三孔 ,右手在下,食指、中指按正面下两孔,口含簧哨吹奏。可发出七个音:g?1、a?1、c?2 、d?2、f?2、g?2、a?2,筒音通过嘴唇控制,可往下低到f?1。音色有如中音唢呐,粗 犷、浑厚而悠扬。音量较大,适宜户外演奏。可用于独奏、器乐合奏 或歌舞伴奏。常在节日庆祝场合或大型歌舞中应用,是传统歌舞《目瑙纵歌》伴奏乐队的 主 奏乐器。在景颇族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目瑙节那天,数百里山乡老幼咸集,盛装欢聚, 载歌载舞,乐手们吹响洞巴,为伴奏乐队领奏,与之合奏的乐器有增疆、和钹,为首的象脚鼓演奏者,则是群众舞蹈队伍的领舞,这热烈欢腾的场面,蔚为壮观。
吹奏自乐
在景颇族,每逢谷物成熟时节,青年们也要在田野间吹响洞巴,曲调长短自由,多为即兴吹 奏,人们喜闻乐见,既是娱乐,又防雀护粮。在景颇人丧葬仪礼中,洞巴奏出低沉哀伤的曲 调,在大、小的叮咚节奏伴和下,表示对去世老人的悼念。 此外,景颇族人们过年、新婚夜、吃新米或放牧时,也要吹奏洞巴。景颇风俗,洞巴可由秋 收前一直吹到春节以后,春耕大忙季节便不再吹奏,同时也忌讳在家中演奏。传统乐曲有《 目瑙纵歌》、《丰收歌》、《董嘎舞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