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制结构
达卜鼓框木制,内缀有小铁环,单面蒙皮,各民族的达卜形制略有不同。达卜是在扁圆形的木制鼓框上,单面蒙以羊皮、小马皮或驴皮,鼓框内侧缀有许多小铁环而成。现达卜还多蒙以蟒皮,使发音清脆响亮。 在维吾尔族,达卜有大、中、小型三种,面径36——52厘米。一般乐队和手鼓舞伴奏常用中型鼓,鼓面直径约44厘米,鼓框高5厘米左右;木卡姆伴奏乐队则用大型鼓和小型鼓。
演奏时,双手“虎口”扶住鼓框,除拇指外,其余各指均可用于击鼓。手指敲击鼓面的不同部位,能发出音响有别的“咚”、“哒”之声,音色千变万化,表现力极为丰富。摇动鼓身,使小铁环撞击鼓框,亦能发出“沙沙”的音响。 乌兹别克族的达卜,在外形、制作和奏法上,都与维吾尔族的达卜相似。锡伯族的达卜,鼓的背面设有一个手柄,拴系于鼓框内侧,鼓背用羊皮遮盖,中心留有通孔。演奏时,左手持握手柄,用右手拍击鼓面。在维吾尔族、乌兹别克族和锡伯族,达卜通常由男子演奏。
塔吉克族的达卜,鼓框宽大,形制别具一格。民间多使用白杨木制的旧筛子边据作鼓框,蒙以狼皮、牛皮、小马皮或驴皮。鼓框内侧不缀小铁环,有的只在鼓框中装以3副小铁钹。演奏起来,音色低沉、浑厚,装有铁钹的达卜,音响更为铿锵雄壮。尤为独特的是,塔吉克族的达卜,几乎全由女子演奏,这是多年来留下的传统风俗。
分类特征
巫作达卜(Pirihon dap)
又称巫鼓。音译皮尔魂达卜。他是维吾尔达卜中最大的一种。曲柳搭接胶合整形做框。蒙山羊皮。它是“皮尔魂(译:巫师、灵媒)”的巫作之器。主要流布于南疆地区。皮尔魂达卜。音韵沉宏,声震四野。最少以七八面鼓入乐,各击不同的鼓点同时演奏,形成复合节拍。皮尔魂达卜之鼓经:并指击鼓中为“咚”,并指击鼓边为“沓”,掌击鼓心为“啪”。
歌用达卜(Nawa dap)
又称歌鼓。音译纳瓦达卜。是维吾尔达卜中最小的一种。以紫葚桑木块胶合整形做框,蒙小牛或驴皮为鼓。它是叶尔羌十二木卡姆的打击乐器之一。早先流传于叶尔羌-喀什葛尔平原地区。纳瓦达卜,音韵细腻,声响清凉以但或双鼓入乐,常在一个基本的节奏型下作随意发挥,亦常见将鼓翻动抛向空中的演奏技巧。纳瓦达卜之鼓经:右手指击鼓边为“沓”,左手指击鼓边为“尕”,右手指击鼓心为“咚”。
乐作达卜(Nagma dap)
又称乐鼓。音译乃额曼达卜。形制略小于皮尔魂达卜。
以白葚桑木胶合整形做框。蒙驴皮和小马皮(今多为水牛皮或蟒皮)它是维吾尔、乌兹比克、柯尔克孜族等多个突厥民族使用的打击乐器,流传于全区。乃额曼达卜,音韵清朗,声响洪亮,多以单鼓入乐,常在一个节奏下随意发挥。
乐舞达卜(Dolandap)
又称乐舞鼓。音译多朗达卜。中型达卜。以榆木或沙枣木胶合整形做框,或曲柳胶合制作。蒙山羊皮、驴皮为鼓。他是多朗赛乃姆(Dolansenem)与吐鲁番“米利丝”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主要流布于巴楚、麦盖提-塔里木河流域的城镇,农村;哈密,吐鲁番地区。多朗达卜,音韵坚实声响洪亮,以多鼓入乐,多鼓齐奏,演奏不随意发挥。
演奏方法
演奏时,双手虎口托持鼓框,重心在左手上,除拇指外,其余各指均可用于击鼓。由于手指敲击鼓面的不同部位和力度有别,便可发出音响各异的“咚”、“哒”之声,音色千变万化,表现力极为丰富。摇动鼓身,使小铁环撞击鼓框,也能发出“沙沙”的音响。
达卜由于流传地区的不同,而形成特色各异的演奏风格与流派。
传统的演奏技巧主要有鼓心音、鼓边音、掌音、指音、挫音和弹音等,奏出的音响高低顿挫,形成丰富的音乐语言。此外,也可将达卜置于两腿之间,双手滚奏鼓边,发出如铃的声音。维吾尔族人民非常喜爱达卜,男女老少都会演奏。在维吾尔族各种形式的器乐合奏和歌舞伴奏中,它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乐器,经常作为领奏乐器使用,并起着协调乐队高、中、低音和统一节奏的指挥作用。除可合奏或伴奏外,还能进行独奏。达卜音色清脆响亮,声音力度变化幅度较大,演奏技巧灵活多变,可以起到烘托各种不同乐曲情节气氛的作用。独奏曲有《丰收》等。著名演奏家有阿布力孜·阿克希等。
乌孜别克族的达卜,在外形、制作和奏法上,都与维吾尔族的达卜相似。不论在维吾尔族,还是在乌孜别克族,达卜通常都是由男子演奏。
在天山南北的广阔大地上,每逢肉孜节、古尔邦节、丰收、集会或婚礼喜庆之日。随处可以看到人们欢乐的笑容,到处可以听到动人的达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