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桥(Eden's Bridge)不是一支习以为常的Celtic乐队,除了架驽一些基本的传统乐器之外,乐队还努力尝试结合其他外来的音乐元素,诸如Gregorian颂歌,自然采样等等,而在这背后,始终贯穿着一个洞穿四野的通透凯尔特女声。
生于音乐世家的两兄妹Sarah Lacy(歌曲创作及主唱)和Rchard Lacy(乐器编排)从小就开始了他们的合作历程。但很快他们就发现需要注入新创作源动力,但始终难以找到合适的搭档。直至数年以后,创作人、吉他手David Bird搬到他们镇上,并手录制自己的弥撒曲样带,Richard作为礼拜乐园的一员应邀成为了录音师,于是他们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
随后Richard又召来两位乐手:他在社区基督青年营时的同伴低音吉他手Jon Large,和原在Iona和The Psaim Drummers乐队的鼓手Terl Timothy Cardew Bryant。由于他们信息附近有个地区被当地人简单地称作The Bride(桥),而Jon的老家在英格兰坎布里亚郡旁的伊甸谷,于是他们决定以Eden's Bridge(伊甸桥)作为自己团体的名称。
当他们准备好一个专辑并与EMI唱片公司联系时,令他们惊奇的是,EMI打算并不是只给他们发行一张,而是一个系列的专辑,并且为了人们易于接受这支名不见经传的乐队,要求他们也要演唱一些别人的作品,但可以用他们自己的风格来演绎。结果,就在两年半内出现了一套六张的凯尔特基督音乐系列。这套封面上的“Celtic”字样比乐队名还抢眼的唱片,由于其独特的民族音乐元素,再加上反映西北欧的凯尔特人民在被称为“黑暗时代”的中世纪时期的生活状况的歌词,旋即获得了成功。这支相当英国本土化的乐队,也由此走向了世界。Father,hear the prayer we offer选自他们获美国2000年Dove Award提名的专辑《Reflections on hymns》
成为一支凯尔特风格的乐队并不是什么难事,将节奏掌握好,把乐器找过来练上几天就成了,但是要成为一支演奏纯正的凯尔特人音乐的乐队就不是那么容易了,那需要强烈的民族底蕴,对文化的了解,对凯尔特人文明的深刻体会。音乐不是路边随便长出的野花,没有浇灌是无法茁壮起来的。伊甸桥乐队凭借自己深刻的民族底蕴和音乐功力将凯尔特音乐现代化演绎出来,无论是风笛还是竖琴或凯尔特的唱腔,将凯尔特的字样印在他们唱片封面上绝对是无可非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