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少数民族人口1370多万,占总人口的37.8%。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夜郎故地上,居住着17个世居少数民族,积淀了丰厚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奇特秀丽的自然风光,孕育出一个少数民族专业文艺团体,她——就是贵州省民族歌舞团。
贵州省民族歌舞团隶属于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成立于1986年,现有演职员68人,少数民族演职员占80%,其中国家一级编导、演员3名;二级编导、演员13名;三级演员10名。贵州省民族歌舞团是贵州省唯一一家少数民族专业文艺团体,80%以上演员都是少数民族演员。他们都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对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有着深厚的感情,熟悉这片热土,了解这片热土。贵州省民族歌舞团有一支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磨练,积累了一套相当丰富的民族艺术经验的队伍。
贵州省民族歌舞团积累了许多具有浓郁的民族的风和地方特色歌舞节目。建团以来,坚持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为宗旨,立足于贵州省民族歌舞团的特点和任务,深入全省少数民族地区,搜集、整理、创作了大量的民族音乐、舞蹈节目。舞蹈节目方面,主要有苗族舞蹈《花鼓舞》、《芦笙场上》、《锦鸡舞》、《古瓢舞》,布依族舞蹈《香花舞》、《伴嫁歌》、《织布谣》,瑶族舞蹈《梅林情》,水族舞蹈《斗角》,彝族舞蹈《酒礼歌》、《撮泰吉》、《金色口弦》,仡佬族舞蹈《古情歌》,侗族舞蹈《月夜·腊乜》等。音乐节目方面,主要有布依族木叶演奏、侗族的侗歌演唱和苗歌及芦笙演奏,此外,创作演出了大型民族舞剧《红军坟》。
多年来,贵州省民族歌舞团创作的节目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多次受国家民委委派,代表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团赴美国、加拿大、法国、波兰、韩国、瑞士、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访问演出。同时还参加国内许多大型演出活动,一些节目分别获奖,其中较有影响的有:1986年应杭州、上海邀请赴两地演出,被誉为“西南飘来的彩霞”。同年应国家民委邀请赴北京向首都各界汇报演出。1987年参加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孔雀杯”声乐比赛,侗族声乐演员高建华荣获第二名。1989年代表“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团”赴加拿大、美国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布依木叶演奏受到热烈欢迎,在北美掀起了一股木叶风,被誉为“东方魔叶”。1989年在北京参加庆祝建国40周年全国少数民族艺术家联合演出。1990年参加由国家文化部在昆明举办的全国单、双、三人舞比赛中,布依族三人舞《织布谣》获创作、表演三等奖。1992年代表“中国民族艺术团”赴法国、波兰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在波兰举行的第二十五届国际民间艺术节大赛中,苗族舞蹈《芦笙场上》获最高奖“金山杖奖”,苗族歌唱家阿旺获声乐比赛金奖,侗族声乐演员高建华获银奖,布依族演员罗文军获器乐比赛银奖和特别奖。1992年参加第三届中国艺术节。1997年配合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遵义演出。1999年赴香港庆祝香港回归两周年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家精英艺术团“情系香江”、参加在北京举办庆祝建国50周年大型晚会“团结颂” 演出。2000年文化部“56个祝福”春节晚会、在昆明参加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服装服饰博览会演出、参加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栏目第206期节目录制。2001年参加西部七省区电视台春节歌舞晚会,同年参加全国少数民族“孔雀杯”舞蹈比赛中,苗族舞蹈《磨》获优秀奖。2002年参加湖北、贵州春节联欢晚会、参加在上海举办的西部十省区市“西部放歌”演出在广东举办的第五届全国花卉博览会演出、在广州举办的四省区“珠江颂” 文艺晚会。2004年参加西部舞蹈比赛中,彝族舞蹈《金色口弦》获创作三等奖。2005年参加全国“荷花杯”舞蹈比赛中,侗族舞蹈《月夜·腊乜》获“作品十佳奖”及“民舞之花奖”。 2005年10月木叶独奏节目参加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第二届民族乐器演奏比赛,荣获“优秀演奏”奖。参加了黄果树杯2007“多彩贵州”舞蹈大赛。在省直机关选拔中,侗族舞蹈《腊汉头》获金奖,布依族舞蹈《刺藜花开》、原生态苗族舞蹈《劳莎立》获铜奖。在全省舞蹈大赛总决赛中,侗族舞蹈《腊汗头》获民族民间银瀑奖,布依族舞蹈《刺藜花开》获优秀奖。2009年多彩贵州舞蹈大赛中,苗族舞蹈《龙船节》、《山路银河》,彝族舞蹈《跳脚》,布依族舞蹈《傩仪舞》分别荣获省直片区金、银、铜奖,《山路银河》荣获全省总决赛优秀奖。2008年,创作排练大型民族歌舞《天边外》,将代表贵州赴欧洲演出。2009年在全国“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大赛中,我团选送的苗族舞蹈《山路银河》经过层层筛选(全国选送360个节目)进入总决赛,并在总决赛中获得表演银奖,同时荣获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组织评选的“贵州省优秀节目”高端平台奖。大型民族舞蹈诗《天边外》获第四届贵州省文艺奖舞蹈类二等奖。2010年由我团创作的舞蹈《傩魂神韵》荣获韩国安东市第十三届国际假面舞艺术节优秀编导奖和优秀表演奖。
1992年、2005年我团部分演员分别受到江泽民、胡锦涛总书记亲切接见。
此外,省民族歌舞团多年来坚持送戏下乡,深入民族地区巡回演出,宣传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丰富民族地区文化生活,足迹遍及全省地、州、市、县和部分民族乡,为繁荣民族文化艺术,增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