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扬琴的代表作有:《苏武牧羊》、《木兰辞变奏曲》、《翻身五更》、《渔翁》等。
(一)借鉴其他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
东北扬琴的演奏技巧有:吟揉、颤竹和颤滑。其中,吟揉是东北扬琴最具代表性的技巧之一,也称“压揉”,有波动的音响效果,有古琴的韵 味,是从古筝、古琴的压揉手法演化而来的,这种技法,常用来表现抒情哀怨的乐曲,听之常催人泪下,韵味十足,令人难以忘怀。而滑也是借鉴了胡琴乐器的“指滑”,这样产生的音效使得扬琴这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颗粒性音色的弹拨乐器,也能具备胡琴、古筝等细腻柔和、如泣如诉的音色条件了。
(二)吸收打击乐的演奏技巧
扬琴的演奏手法与民族打击乐的演奏手法相通,发力点均为手腕发力,这就为扬琴作品的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启发,除了传统的民族调式、具有民族性的节奏特点的创作手法以外,作曲家们还将 打击乐作品中出现的节奏型运用在扬琴作品中,使音符更加跳跃, 感情色彩更加强烈。
刘寒力
王沂浦
东北扬琴 人物延伸
东北经典扬琴技法开创者
王沂甫先生是东北扬琴代表性人物,也为东北扬琴流派的开拓创新做出不小的贡献。他的曲风深沉委婉,热情活泼。他在老师赵殿学先生创作的颤、滑、揉等技巧基础上,又发展出了弹弦、轮竹、点弦、拨弦、颤竹、滑竹、揉弦、勾弦。可以说王沂甫先生创造出占有东北扬琴技法中很大比重的几种经典技法。
他以规范扬琴技法,增强扬琴音乐表现力而闻名,对后世的影响及指导力都是极强的,是我国著名的扬琴演奏家和东北扬琴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王沂浦
扬琴改革领跑者
东北扬琴的第四代传人
刘寒力早年在沈阳音乐学院师从于沈阳音乐学院扬琴教授张学生先生,1977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从此成为东北扬琴的第四代传人。在沈阳音乐学院任教的40余年里,刘寒力培养出许多扬琴专业学生,桃李满天下。而今他虽已从教学岗位退下,但他还带着几个研究生,继续坚守着扬琴的演奏教学,可谓“退休不退岗”。
刘寒力称自己特别喜欢尝试在扬琴上做一些小的改革。多年来,他一直试图想和一些厂家合作,将自己的一些改革想法在扬琴上实施。先后参与乐海乐器厂对扬琴乐器的改革,共同研发出“低音扬琴——龙吟”、“高音扬琴——凤鸣”、“便携扬琴——云莺”、“升级版402——虎啸”等。他将演奏、教学的经验与研发制作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为扬琴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刘寒力
音乐欣赏 东北扬琴
《苏武牧羊》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