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辰谙
听过音乐会表演的同学们也许都会注意到,在交响乐团中,大多数声部的乐器数量都是不一致的。其中,一眼可见的数量最多的乐器便是提琴家族的小提琴了。整个提琴家族都在乐团的前面,指挥的面前,离观众最近,显得特别有牌面。
但其实,提琴家族之所以数量如此之众,显得这么有牌面,并不是因为它们在乐团里有着什么特殊的地位,而是因为它们本身的性质就决定了在乐团里它们必须自己给自己找牌面。
交响乐团的编制
现代的交响乐团其实是从文艺复兴开始,一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共经历了三个世纪的漫长发展过程之后才最终定型的。历代作曲家采用的乐团编制从总体上来看,可以分为单管编制、双管编制、三管编制和四管编制等,其中都包含了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等。
其中,弦乐器自然就是提琴家族了,包含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木管乐器有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萨克斯、英国管等;铜管乐器有小号、长号、圆号、次中音号、大号等;打击乐器则有大鼓、定音鼓、马林巴、钟琴、钢片琴以及乐团中地位最高的三角铁等。
在规模较小的单管编制中,弦乐器的部分里,第一小提琴一般有10把,第二小提琴一般有8把,大提琴一般有4把,低音提琴一般有2把,即使是基本上没有什么用的中提琴也有6把。
而在规模较大的四管编制中,第一小提琴的数量更是到了16至18把的级别,第二小提琴也有14到16把,加起来小提琴的总数超过了30把。
与之形成对比的,则是乐团中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这两个家族仿佛经历了计划生育的乐器数量。在单管编制中,木管组的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全都只有1把;铜管组的小号也只有1把,长号有2把,圆号稍微多点,不过也只有2至3把,大号则在这个编制中毫无话语权。
在四管编制中,之前单管编制中木管组的四个独行侠则都有了几个朋友,数量提到了4把;铜管组的小号和长号分别有3把,圆号有4至6把,大号则只有1把。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事实:木管组和铜管组两个乐器组的乐器数量加起来才能勉强和小提琴一个乐器的数量相抗衡。
音量对比
如此不平衡的编制安排看似不合理,但事实上这里面是很有讲究的。在交响乐团走向成型的那几百年里,作曲家们和演奏家们发现,乐团中不同组的乐器之间的音量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才使得乐团在安排编制的时候不能让各个组乐器的数量太过接近。
在不同组乐器的音量的对比上,存在两种情况,即强奏时和弱奏时。
强奏时,音量平衡关系大致如下:
①一把长号=一把大号=两把圆号=两个提琴组
②一把圆号=两把单簧管=两把双簧管=两把长笛=两把大管=一个提琴组
③一个提琴组=两把木管
弱奏时,音量平衡关系大致如下:
①铜管与木管基本对等
②一个提琴组=一把木管
3
音色修饰
由于一些客观的物理规律,多个组乐器在合奏时会使得某些乐器的音色产生一些变化,同时也会加强其中某些乐器的音量。
木管和弦乐合奏会加厚弦乐;
木管和铜管合奏会使得铜管的音色变得柔和;
弦乐和铜管不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各自音色都较突出;
三种音色合奏则会产生一种丰富、圆润而统一的音色。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个正规编制的交响乐团里,多个木管齐奏时甚至会吞噬一个弦乐组的音色。比如两把长笛和两把双簧管齐奏会吞噬掉第一小提琴组的音色,两把双簧管和两把单簧管齐奏会吞噬掉中提琴组的音色,两把单簧管和两把大管齐奏会吞噬掉大提琴组的音色。
反过来,当木管与两组或更多弦乐组齐奏时,木管音色则会被吞没。比如第一小提琴组和第二小提琴组齐奏会吞噬掉一把双簧管的音色;中提琴组和大提琴组齐奏会吞噬掉一把单簧管的音色;大提琴组和低音提琴组齐奏会吞噬掉一把大管的音色。
提琴家族的乐器,如小提琴和大提琴,虽然在独奏时音色特别鲜明和突出,但放在整个乐团中来考量,却是存在着一些音量和音色方面的很明显的短板的。这个时候,为了整体呈现的效果,就不得不要靠数量来弥补了。
所以说,在现行的交响乐团编制之下,小提琴以及整个提琴家族在交响乐团里的乐器数量之所以最多,是因为这种编制是有着音量和音色两个方面的综合的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