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库贝利克(jan kubelík)在1880年7月5日生于布拉格附近的米什列。父母均为捷克人。他五岁开始从父亲学小提琴,父亲以园艺为业,业余从事音乐。库贝利克八岁时在布拉格第一次登台,演奏维厄当的协奏曲和几首维尼亚夫斯基的小曲。后来他从韦贝拉、昂德里奇卡和斯尔斯内学琴,每年换一次老师。真正的老师是他在布拉格音乐学院师事六年之久的奥托卡·舍夫契克(1852-1934)。舍夫契克的学生据说先后数以千计,因为他在欧美各地的教学生涯长得出奇。学生中有埃里卡·莫里尼、埃弗雷姆·津巴利斯特(在奥尔以后),弗朗茨·昂德里切克、雅罗斯拉夫·科齐安,玛丽·霍尔和莱奥诺拉·杰克逊。
舍夫契克以技巧练习著称,这些练习至今仍被广泛采用,他的重点是训练手指和弓子,快速灵活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而诸如优美的音色、气魄恢宏的风格和精妙入微的细节等,则非他的常用字眼。在他门下最勤奋的学生每天练琴八小时,迫求超人的琴上功夫,用以为没有光彩的向后看的乐曲处理服务。
天生具有音乐表现倾向的学生,沉溺在舍夫契克的方法中过久以后,不少人会成为,而且真的成了干巴巴的刻板的机器。库贝利克就是第一号例子。(舍夫契克的方法用得有节制的话,是十分有益的。)然而卡尔·弗莱什一面大骂库贝利克,一面却称他为“…最高级的天才”,蒂博称他为“……真正的天才小提琴家……如能得到别的老师指点,定能成为不朽的艺术家……我把他算在舍夫契克的受害者之列。”蒂博说,这位捷克人在演出贝多芬协奏曲的前一天,“…从早到晚只拉舍夫契克的练习”。甚至在演出的那一天还忍着手指疼痛坚持不断地练。这样的疲劳战当然只会麻木指尖的敏锐感觉、削弱自发的音乐感情。
库贝利克是舍夫契克教学成就的典型例子。十八岁演奏勃拉姆斯的协奏曲时就用自己的华彩段,还拉帕格尼尼第一协奏曲。虽然他的曲目包括当时大多数的热门作品,但他主要靠帕格尼尼一类的音乐出名。前后两年,他的体操式绝技征服了维也纳、布达佩斯、巴黎和伦敦的听众(即使评论家未必全被征服)。这些胜利中还包括一次去意大利的演出,教皇利奥十三世在罗马授予他圣格列哥利勋章。欧洲各国君王也纷纷赐以荣誉和勋章。
1902年,库贝利克首次访问美国,可谓轰动一时。他被称为“帕格尼尼的继承人”,一如帕格尼尼当年的盛况,店铺橱窗里到处都是“库贝利克式”的鞋、帽、围巾和其他用品。音乐会卖座率一度超过芝加哥的帕德雷夫斯基。社交场中的姑娘们竞相向他求婚。不出几年,一次次访美演出的收入达五十余万美元,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克莱斯勒在1905年与纽约爱乐乐团合作演出两场音乐会,收入才四百美元!)。
库贝利克前几次访美演出的钢琴伴奏是鲁道夫·弗里姆尔,即后来以创作可爱的轻歌剧闻名的弗里姆尔。
当然,胜利不是绝对的。德国的音乐标准比较保守严肃,对于库贝利克的声誉反应冷淡。美国著名评论家亨利·芬克在1909年写的文章中对这位捷克人的演奏明确表示失望。他把帕格尼尼的协奏曲比作罗西尼和多尼采蒂的歌剧,不失公允,但是说这些协奏曲是“老古董……只有装饰繁褥的风格”,未免过于主观。芬克的音乐趣味显然同古典主义意大利歌剧的魔力不一致。
1903年,库贝利克和匈牙利的扎基·塞尔伯爵夫人结婚,成为匈牙利公民,生有五子三女,其中一个为当代著名指挥拉斐尔·库贝利克。1915年,库贝利克退出音乐会舞台,悉心作曲,作品有六首小提琴协奏曲、许多小曲、改编曲、华采段和一首交响曲,现在这些乐曲都没有人演奏了。1921年他重返舞台,但已不再能唤起世纪初那个天真时期的热烈反应。库贝利克于1940年12月5日卒于布拉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