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爱好,我用多把不同档次的小提琴,在音柱与音色的微妙关系上作了些摸索,为便于琴友们阅读参考,简化整理成一篇。因为决定提琴音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多方位的,试验只能偏重于某一个方面,难免要受其它因素牵制而得出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结果。另外,这些试验也纯粹是我个人业余消磨时间的娱乐性摸索,得出的全是很片面的纯感性结果,不一定正确,还请各位老师和琴友参与讨论和纠正。
◈ 音柱长度
①初触点(安装音柱时,在不用力的情况下,音柱下端斜着刚好触及背板的那一点)与终触点(将音柱下端用力顶使与背板垂直时,音柱下端触及背板的那一点)的距离几乎等于零,琴板振动很自由,音色最自然、柔美,唯第二弦略带嘶嘶的糙声。但重拉时,音柱自由跑动;碰触琴体时,音柱很容易倒掉。不现实。
②初触点与终触点的距离为3毫米时,琴板振动也很自由,音色也很自然、柔美,第二弦嘶嘶的糙声略好些。但用手拍打琴体或放松琴弦时,音柱还是比较容易倒掉。也不现实。
③初触点与终触点的距离为5毫米时,琴板振动比较自由,音色依然自然、柔美。但用手拍打琴体或放松琴弦时,音柱已不容易倒掉,只有一把琴在天气潮湿时音柱发生轻微松动走位。最为理想。
④初触点与终触点的距离为10毫米时,琴板振动开始受限制,音色开始变得刚亮,略缺少柔美。即便用雕刻刀稍用力顶,音柱也不倒掉。还是比较理想。
⑤初触点与终触点的距离为15毫米以上时,琴板振动严重受限制,音色变得很生硬。也不现实。
◈ 音柱直径
①音柱直径为3毫米时,琴板振动很自然,音色清晰、明亮,但有点缺乏均匀、宽阔的感觉。
②音柱直径为6毫米时,琴板振动也很自然,高音清晰、明亮、均匀,低音柔美、宽阔、洪亮、 浑厚。最为理想。
③音柱直径为9毫米时,琴板振动开始受阻尼,不自然,音色中明显有笨重、麻木、狭窄的感觉。不可取。
④关于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音柱直径查看这篇文章–>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音柱直径尺寸大小
◈ 音柱的位置
①两条试验轨迹线:用硬纸片测量左音孔内沿到低音梁的距离,再用硬纸片测量右音孔内沿到音柱的距离,使两个距离数值相等时,与音柱向右音孔一侧相切、与琴弦平行的纵向轨迹。在纵向轨迹上试验,调节面板下方音柱和面板上方琴马脚之间的垂直距离,获得最佳音色时,与音柱琴头一侧相切、与琴弦垂直的横向轨迹。
②在纵向轨迹上,面板下方音柱和面板上方琴马脚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时,E弦发音变细;A弦发硬;D弦和G弦变化不明显。该距离为3毫米时,E弦、A弦、D弦、G弦均发音正常,音色最好。该距离为5毫米时,E弦、A弦、D弦、G弦均发音正常,音色也很好。该距离为8毫米时,四根琴弦发音不均匀,E弦好,特别高把位很优美;A弦发空;D弦和G弦变得有点浑浊。该距离为12毫米时,E弦变成象箫管声,高把位几处产生啸叫声;A弦发音不均匀,产生轰鸣声;D弦空空如木;G弦产生咕噜咕噜声。
③以音柱和琴马脚之间的垂直距离选3毫米为基准,在横向轨迹上,音柱外侧(右音孔一侧)与纵向轨迹相切时,四根弦音量均匀,音色最佳。音柱向右音孔移动3毫米时,E弦发音变细;A弦发硬;D弦和G弦较好。音柱向低音梁移动3毫米时,E弦发音变粗;A弦发木;D弦一般;G弦变洪亮。音柱向低音梁移动7毫米时,E弦发音如出自木琴琴片下的共鸣钢管;A弦发音如长笛中音部;D弦发音困难;G弦严重发木。
◈ 音柱木料
①云杉音色轻柔、浑厚,用于音色偏硬和过于刚亮的琴很合适,但因木质太松软,损失音量,且音色很不稳定;
②东北松从音色上讲较合适,但不及香樟木稳定,安装后需经一段时间适应后才趋向稳定,且受气候影响;
③香樟木音色不错,较洪亮,很稳定,不受气候影响,且气味清香,能防提琴虫蛀,但有轻微毒性;
④檫树木音色不错,较洪亮,很稳定,不受气候影响,能防提琴虫蛀,但有轻微放射性;
⑤美国红松音色不错,较稳定,受气候影响很小,但偏刚,用于音色偏柔和过于低沉的琴较合适;
⑥铁木音色可以,较稳定,不受气候影响,但偏刚,用于音色偏柔和过于低沉的琴较合适;
⑦水曲柳音色刚亮,但明显偏生硬;
⑧栲栊音色不错,清脆刚亮,但略微有点过于生硬。
◈ 音柱端面处理
①音柱端面绝对垂直磨平,根据提琴面板与背板的弧度不同,产生不同的效果。弧度小的,还可以,只是重拉时,第二弦有时会出现轻微的嘶嘶糙音;弧度大的,则会产生吱吱的声响。
②音柱端面稍平,略微斜一点,并把端面中央挖凹一点,圆周留下毛边,不打光,对于面板与背板的弧度小的提琴,十分好,音色优美,第二弦无任何嘶嘶糙音;弧度略大的,也没有吱吱的声响。最理想。
③音柱端面斜度适当,接触紧密无间隙,音色较理想。
④音柱端面斜度偏小,接触有间隙,低侧顶住琴板,会出现轻微的嘶嘶糙音。
⑤音柱端面斜度偏大,接触有间隙,高侧顶住琴板,会出现吱吱的声响,重拉时在某些音位会有啸叫声。
◈ 音柱的其它因素
①音柱端面与琴板接触的密切程度对音色的影响,远远大于音柱是否垂直。音柱端面处理不好,就会产生很严重的吱吱杂音。音柱稍微倾斜一点,对音色没有什么影响。当音柱端面难于处理得天衣无缝而不得不考虑对密切程度和垂直程度作出选择时,应该选择前者。
②在所有试验的音柱上端面与面板的接触点基本固定(琴马右脚正中后5毫米),同时保证音柱下端面与琴板接触密切,并顶压的松紧度基本一致的前提下,用不同端面处理方式(同一侧方向斜磨或不同侧方向斜磨)和不同长度的多个音柱换试。当音柱稍微倾斜约在5度以内时,音色没有丝毫影响。当音柱继续倾斜到5—10度时,音色反而趋向柔和,比硬性垂直时显得振动自然、发音轻松。当音柱再继续倾斜超出15度时,音量明显趋向微弱,发音略感困难。当然这个试验结果里面含有音柱着脚点对音色的影响。
③把提琴音柱端面与琴板的接触点(着脚点)设置在背板虎皮纹的木质坚密部位与木质疏松部位,好象稍微有点区别,前者刚硬些,后者柔软些,但并不明显。可是,把着脚点设置在背板虎皮纹的木质坚密部位,音色很稳定;把着脚点设置在背板虎皮纹的木质疏松部位,音色有点不是很稳定,试验第二天的音色和试验当天明显不一样。这种区别,好象背板虎皮纹宽阔的提琴有点,背板虎皮纹细密的提琴没有。
④音柱安装时,音柱端面的年轮与琴板的年轮垂直与否,区别不明显。好象是垂直装,刚亮些,顺丝装,轻柔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