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之所以被人们喜爱是因其本身具有的特点决定的,如发音酷似人声,音域广阔,能同时发出多声部等。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把文学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情感,通过各种演技及多种音色的变化表现出来,使人能产生喜悦、忧伤、激动等不同的感受,其感染力是任何乐器无法比拟的。
然而,在学琴过程中很多人总是避免不了会进入一些误区,我们称之为“坑”。今天告诉你3个,睁大眼睛,千万别往里面跳。
大坑一
刻意模仿演奏家或比你拉的好的人
这里不是说完全不能模仿,毕竟那些成为演奏家的人之所以能够成功,一定有他们优势,我们在学琴过程中需要做的是借鉴其优点,简单的说就是取其精华。
当然这个精华取来也要看看是否适合自己,毕竟每个人的身体都不一样,比如手指长短、肩膀宽窄、脖子长短等等。千万不要可以模仿,寻找适合自己的演奏姿势,形成良好的演奏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大坑二
就爱练难度较大的曲目
现如今的社会,很多人都比较浮躁,做事情总是急于求成。然而学小提琴这件事没有一步登天的,但凡成功的那些演奏家,哪个没有童子功?
很多人学琴不管基本功到家没,就喜欢过早练习自己驾驭不了的曲目。试想一下,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非要学大学生的知识,你能看得懂多少?又能学会多少?过早涉及难度较大的曲目容易导致信息量爆棚,长时间练下去就无法建立良好的演奏习惯。
学小提琴,要从练习比较简单的曲目,比如空弦、音阶、简单的练习曲开始,先把个人演奏习惯练好,再去演奏信息量较大的曲目,这样基本功扎实了,较难的曲目也会变得容易很多。
大坑三
我们不搞专业,随便学学
作为小提琴老师,这是我听到过非常多家长说过的话。在这里,我有一句话一定要强调:学琴业余可以,随便不可以。
业余,不代表可以随便。的确,很多家长送孩子学琴,只是为了陶冶情操,事先就想好了不走专业道路。但家长起码要保证,在孩子学琴的这几年中,学到的知识是正确的,培养出的习惯和性格是可贵的。
波兰著名的钢琴家简.帕德雷夫斯基说过这样的话:“学习技术必须耐心、刻苦,并持之以恒;没有技术,艺术就不过硬,就没有风格,没有特性。练习曲、音阶、琶音、和弦等都是非常货真价实的,不能骗人。”
学琴,不光是学习拉小提琴,它是对孩子全方位的培养,包括性格方面。练琴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律性、责任心,如果父母拿捏得好,孩子不仅在音乐上能有所成就,对情商的培养也有很大的帮助。但如果抱着随便学学的心理,对很多事情都会有放任自流的心态,结果学了几年琴,孩子苦没少吃,家长钱也没少花,最后收获的只是几首演奏得面目全非、错误百出的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