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背板制作
前面已经介绍了面板和音梁。现在就来说背板。
背板的外周轮廓线是和面板一致的。但是在顶部,它比面板多出一个“耳”来,那是用来和琴头相粘结的。背板的具体形状可详见本帖所附图纸。背板用的木料比面板硬出许多,所以切削也相对费事一点。
具体的切削过程基本是和面板相同的,但是要注意它们有着一些重要的不同之处:1,背板的拱度和面板是不一样,这从图纸上标的尺寸就可以看出来。它们拱起的中心高度是一样的,但面板是从中心向边部缓和地下降,而背板则是下降得比较快一点。要掌握好它们拱度的不同。2,背板的厚度和面板也不一样。在图示的中心区域背板多出一块比面板厚的部分。要注意这个不同,在切削时掌握好尺寸。3,顶部多出一个“耳”。这个耳,在制作背板时不要切削到位,要留出一点余量。等它和琴头胶合后,切削成和琴头相关部分完全一致的形状。当然最后还有一条:背板上没有音孔。
我想这么解说一下,背板的情况大家也就了解了。今天到此为止,下一次就要说到比较复杂的边圈了。
五,边圈(侧板)制作。
专业制琴做边圈时是要用模具的,意大利式的制法用内模,法国制法是用外模,我国制琴业也是以用外模的多。我们是业余制琴,就采用不用模具的方法。虽然不用模具,但是规范是有的,那就是已经制好的背板和面板。
做边圈要用的材料和工具比较特殊,在前面我为了简化讲法,没有讲它,现在就来讲一讲。
边圈的材料是和背板、琴头一样的枫木或槭木。有时这种木料有好看的横向花纹,业余制作搞不到这么好的料,所以做边圈时一般的质量好、不变形的硬木也可以用。关于材料的情况可以参看附图。对于业余制作者来说困难的是要把边圈料锯刨成1.6毫米的料子。另外在边圈的内面上下还要粘上窄窄的衬条(衬板),它可以用软一些的松木来做。关于边圈和衬条,假如你周围有技艺好的木工,可以委托人家帮助开料。琴头木、琴尾木要用和面板一样的云杉或鱼鳞松来做;四块琴角木可以用同样的木料,为了减轻琴的重量,也可以用轻质的杨木来作。
对于业余制琴者来说,有时也可以有另外的选择。假如你能买到美工用的二夹板,那么边圈和衬条都可以用它们来作,这样就非常方便了。笔者还修理过一把捷克的普级琴,发现它的边圈竟是简单地用一条三夹板作的,三夹板比较厚,这样连衬条都不要了。这样的做法用于业余制作,也非不可,当然这是不得已的代用方法。
弯制边圈和衬条要用一把电工用的老式“外热式”电烙铁,从25瓦到40瓦的都可以。新式的内热式电烙铁不行,因为它的加热体太小了。弯制时把烙铁柄用绳子固定在椅子面上,让烙铁发热的管身伸出椅子外而悬空。把边圈板的宽度做准,一共有六块,它们的长度可以用卷尺在背板的边部相应部位量得,裁料时宜略长,以免短了料就要报废。把这些料先用水浸湿,用干布擦去表面水分,就可以在热的烙铁上弯制,边弯边和背板的相关部分试试是否符合。直到妥贴为止。注意边圈外边的位置是在背板边线往里3–3.5毫米的部位。弯制时一要注意烙铁温度不可过烫,以免烤焦木材,这样就要不时地把它的电源拔下来;另外注意不可有水滴进烙铁里,以免造成漏电事故。
12条窄窄的衬条也要按类似的方法弯好,并且按图所示把琴头木和琴尾木做好,注意琴头木上和琴头的配合槽宜开得小一点,其正确尺寸是要按琴头的实际大小来配合的;琴尾木上有一个尾柱孔,先打一个较小的孔,它也是要以尾柱的实际尺寸来配合的。至于四块琴角木,则是要待边圈胶上背板后形成琴角后配做。六块边圈要一一编号后把相互配合的部位准确地切削,修削琴角处的拼合处形成正确的尖角配合,琴尾处也要使两片边圈的接缝在正当中。
下面的工作就是胶合了。胶合之前要准备大约20到24套螺栓、垫圈和螺帽,它们都可以方便地在一般的五金店买到。螺栓用6毫米(即M6)的,长度为50毫米;每个螺栓配6毫米和10毫米的垫圈各2个;另外用皮革或人造革剪出外径和10毫米垫圈外径一样大,内径和6毫米内径一样大的软垫圈,也是每个螺栓配两个。制作时使用这些螺栓来夹持边圈和琴板。夹持时的排列次序是:螺栓头、6毫米垫圈、10毫米垫圈、软垫圈、被夹持的部件、软垫圈、10毫米垫圈、6毫米垫圈、螺帽。除了这些外,还要准备几个大票夹。
首先把边圈和琴头木琴尾木在背板的准确位置找好,用铅笔划出记号线。用熬制得比较厚的胶(目的是要胶得很牢固)把它们按正确的位置胶在背板上,用大票夹可靠地夹住,24小时即可干透。然后分几天逐步依次胶上左上、右下的侧板;右上、左下的侧板;最后是中间的两块侧板。胶合时就要用那些螺栓来夹持,以保证胶合的牢度。
这些胶好后,就可以按四个已经形成的琴角形状来配作琴角木,然后也把它们胶在琴角里。
最后是胶那些位于侧板上下的窄窄的衬条,这比较简单,就不多说了,不过数量多,要化不少时间。胶合时也是用票夹来固定它们。
这些工作作完后,就可以看到附图所示的边圈完成时的模样。只要作的细心一点,把面板合上去是基本正确的。所以下一步是把和面板接触的边圈端面磨平整,然后胶合面板。胶合面板是要求一次完成的,也是用那些螺栓来夹持。操作起来涂胶的动作要快一点,然后迅速把面板合上去,把螺栓逐个上紧。上紧螺栓时,可以微量移动面板和边圈的位置,但不可把面板和边圈拉开,以免影响其牢度。按专业的高级琴的做法,背板要和边圈非常牢固地粘合,而面板今后可能会要打开,所以要求粘合强度低一点。业余作琴了解这一点就可以了,可以用熬得稀一点的胶,但是总的来说还是粘合得牢固一点的好。
现在琴体基本已经好了,只是上面和琴头配合的地方只是予留了一个小一点的开口,这要待琴头好后,按琴头的配合尺寸来切削到位,琴尾木上的尾柱孔大小也没有到位。另外面板和背板都还没有嵌线。这些就留到后面的文字里来说吧。
业余小提琴制作(六)
六,嵌线
在小提琴的面板和背板的边部有整圈的嵌线,起着加固琴边和一定的阻尼振动的作用。它们是用两条薄的乌木细条夹着一条薄的松木条构成的。乌木条很脆,所以也有人就用普通的松木条染成黑色,代替乌木。这样的做法,对于中等质量的琴来说,也是可以接受的。为制作方便,我也建议业余制琴时用这样的办法。
先准备一点0.5毫米的松木片,它们实际上是用刨子刨下的刨花。一般的制作者是用盐基染料把它染黑,业余制作不用那样麻烦,用文具店里出售的绘图墨水一涂就可以了。要注意这种绘图墨水是溶剂型的,有一股化学气味,干燥后遇水不化,用酒精可以稀释它。另外有一种水溶性的碳素绘图墨水,是不可用的。
把宽度为2到3毫米的两片条形黑木片和中间一片条形白木片用木工白胶胶合起来。这样的木条必须长于琴上每段嵌线的长度,当然不得已时也是可以接的。用一段直径约一公分多的竹子劈开,把这些竹片把它的一头锯出一个突肩,使用时把铅笔放在里面,利用突肩靠住琴边按附图的尺寸划出嵌线的轮廓线。这样的竹片按突肩的宽窄不同,要有两个,一个划内轮廓线,另一个划外轮廓线。
然后用锋利的小刀按轮廓线开出1.5宽1.5深的嵌线槽来。完成后用白胶把嵌条埋入其中,待24小时后,胶水干透,就可以用小圆凿修去嵌条露出于琴板的部分,然后用砂纸打光。这样嵌线就作好了。
小提琴的油漆在提琴的制作过程中和音色一样是最不可捉摸的。好的油漆它可以参与琴的震动,并可以过滤掉琴的高频杂音,从而帮助琴发出更甜美的声音琴。我曾把我做的琴做了这样的实验:我把琴在未上油漆之前装好并试拉,发现琴的音色很大,而且比较松。但是与油漆之后相比缺乏了一种甜美的感觉,而且没有回味与穿透力。这就是油漆在琴音色中起的作用。
很多人发现有的新琴夏天温度高的时候,放在琴盒里油漆上会有与琴盒的粘痕,如果用手指按油漆会很容易留下手指印。过后放一段时间指纹又消失了,很多演奏抱怨这样的显现这。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好的油漆在刚刚完成的数年中是流动的,它要经过一个长时间的氧化过程才会慢慢干燥。这个过程一般要2-5年。因为好油漆的质地是比较软的这样才不会妨碍琴板的震动。其实对于制作者来说做硬的油漆要比软的油漆方便很多,而且成本也会低很多。但是好的油漆对于好的制作者来说永远是一种吸引。我曾在2000年北京意大利提琴展上有幸看到斯特拉提瓦利1715年的作品。他的油漆的质地与颜色是令我终生难忘的。我无法用语言来说清那种感觉。可惜的是他的油漆配方早已失传。但这样的油漆是全世界制作者所梦寐以求的。
事实上在我这一带可以见到不少用油性漆漆的新小提琴,当然是万元级别的琴才这么做。包括我本人,也在研究怎么提高和稳定这一工艺的方法。的确优良的油性漆可以比酒性漆更好地渗透进琴板里,从而提高音质。但是油性漆的配料和加工复杂性远大于酒性漆,干固时间又远长于酒性漆,不少人做琴希望短平快,所以愿意用法国人发明的酒性漆。
不过中国琴要在国际上打出牌子,占领油性漆这个制高点就十分重要。
油性漆在我国不是新东西。过去轻工业部有过配方和标准,公开在一本叫“小提琴制作”的书里。你如果找到这本书(一般图书馆都有)不妨一看。当然书里的配方是比较简单和原则的,比方里面讲松节油,就是一个大类名,什么样的松节油是要你自己去摸索的。其他原料也是如此。有人用硝基油漆和酚醛油漆,那是非常不对的,合成的油性漆完全不可用,会毁了好琴。
油性漆的油基和酒性漆的酒精不一样,对不少天然颜料有溶解去色作用,所以对相关颜料的选择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这也是一难,同样地,也不能用合成的颜料。
目前,可以想象,做油性漆的人,配方是保密的。你让他给你漆一把,也许他会答应,但是决不会告诉你他的配方。再就是,他说是松节油,这就是弄不大清的问题了。问题是合用的油料来自何方,这是他们的秘密,当然还有配方比例等。
我想,可以说,现在有人漆油性漆,但是总量并不多。远不如酒性漆的那么多。至于社会上,特别是一些乐器店里有声称是油性漆的新琴在卖,那么要好好鉴别,优质油性漆有它特殊的韵味,可以感觉出来。还有,可以问琴商:这把琴是什么时候做的?因为油性漆的干固时间很长,根据时间可以感觉出是不是真正的优质天然油性漆,防止误买了合成油性漆漆的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