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戏曲>戏曲知识>

《哈哈腔》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哈哈腔代表曲目与主要流派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21-10-08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哈哈腔》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哈哈腔代表曲目与主要流派高清电子版乐谱歌词图片是器乐学习网于2021年10月08日 11:00:34更新分享的戏曲知识;资源收录于戏曲知识栏目中;器乐学习网免费分享《哈哈腔》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哈哈腔代表曲目与主要流派简谱与五线谱歌谱图片,欢迎在线免费下载;器乐学习网无需注册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各类乐器学习资源及乐谱。

  哈哈腔又被称为柳子调、喝喝腔,是产生于河北省民间的地方剧种,由冀东南和鲁西北一带所流行的民间弦索小曲演变面形成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山东省德州地区、河北省保定地区有关文化部门的考察资料,远在明代,哈哈腔已在鲁西北各县和河北沧州地区各县流行,延至清乾隆期间,又进一步流传到河北保定地区各县农村。由此看来,哈哈腔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地方小戏。哈哈腔在清末民初达到鼎盛,其发展经历了当地的民间歌舞、民间小戏两个阶段,最后定型为以弦索小曲“柳子”为唱腔曲调的小戏。在不同地方语言和民间艺术的影响下,哈哈腔逐渐形成了具有不同艺术风格和音乐特点的”中路“、”东路“、”西路“三路流派。
  2006年5月20日,哈哈腔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Ⅳ-72。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保定市清苑区哈哈腔剧团、青县哈哈腔戏剧协会获得“哈哈腔”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中文名: 哈哈腔
  批准时间: 二00六年
  非遗级别: 国家级
  申报地区: 河北省清苑县、青县
  地理标志: 河北省
  又    称: 柳子调、喝喝腔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历史渊源
  起源

  哈哈腔是产生于河北省民间的地方剧种,是由冀东南和鲁西北一带所流行的民间弦索小曲演变而形成的。在明代的时候,哈哈腔已在河北沧州地区各县流行了。据《沧县县志》记载:“哈哈腔发源于盐山、庆云......”
  到了清代乾隆期间,又进一步流传到了河北保定地区各县农村。 
《哈哈腔》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哈哈腔代表曲目与主要流派
  由于哈哈腔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历代都出现过一些为广大群众称道的艺人,如清嘉庆、道光年间的常老进、七十儿、常槐和“梆子老响”;同治、光绪年间的马老合(南瓜旦)、孙芝兰、徐清文;民国以来的郭立冬、郝玉春、雷振跃、张雪明、全运西(铁蝈蝈)等。新中国建立以来,也先后涌现出不少优秀演员,如王寿田、秦振国、蔡志英、商焕文、钟爱珍、唐荣仙、刘喜荣、宋艳玲等。 
  发展
  哈哈腔在流传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地方语言特点和民间艺术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具有不同艺术风格和音乐特点的东、中、西三路。东路流行于山东省的无棣、乐陵、宁津一带;中路流行于河北省沧州,衡水地区;西路流行于保定地区和麻坊的部分地区。
  到20世纪初的时候,哈哈腔进入了兴盛阶段。任丘刘清海、文安董金喜等人的玉升合班在北京东安市场演出将近两年,后来,又到天津同兴茶园演唱。
  从这之后,哈哈腔曾经多次进人北京、天津等大城市演出。在河北省沧州、保定、衡水、廊坊、石家庄等地的哈哈腔子弟会,半职业班社也很活跃。
  文化特征
  伴奏乐器

  哈哈腔乐器以“拙笙、巧弦、浪荡笛”三大件为主,西路的笛子尤其突出,富于民间吹打乐的特点。其最富特色的托腔手法,是吸收民间吹歌艺术的音型化伴奏,俗称“小抬杠”。
  表演
  哈哈腔表演手段丰富,既能表演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生活,亦能表演俚俗纷争的故事,各行当都有着自己的表演特点。如:文小生儒气十足,文雅潇洒,相貌端庄,而武小生却是英俊威武、年少气盛。穷生则弓身、抱肩,步履趔趄,一副可怜相。再比如同是旦角,青衣的表演沉稳庄重,行不露足,笑不露齿;花旦的表演则动作轻快,手脚利落,机灵活泼,性格外向,喜怒形于色。哈哈腔的服装和京剧、河北梆子、评剧相同。 [3]
  哈哈腔的表演朴实,以唱见长,叙述性、说唱性较强。开始主要演明物生活戏, 如《小年过》、《检姓》等,以后连步能演明较大型历史故事戏。
  主要曲牌
  哈哈腔的曲牌,约有百余支,主要用于烘托舞台气氛、伴奏人物动作,多是从京剧、河北梆子和冀鲁民间音乐吸取来的。打击乐器,原曾用高腔锣鼓,后改用河北梆子锣鼓。
  角色行当
  哈哈腔的行当分生、旦、净、丑四个门类,各门类均有系统的表现程式。
  唱腔
  哈哈腔唱腔属于板腔体,主要板式有头板、二板、流水板、三板、拨子和哭板等,流水板是核心板式。哈哈腔各行当唱腔大体相同,分男腔、女腔两种,男女同调,唯旋律稍有区别。哈哈腔用清苑方言演唱,唱词系七字、十字的上下句式。其上下句尾音均落“1”音,上句落于眼上,下旬落于板上。
《哈哈腔》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哈哈腔代表曲目与主要流派
  唱词
  腔的唱词是7字、10字的上下句式。上句唱腔通常是板上起唱,尾字落在眼上的“1”音;下句一般也是板上起,尾字却必须落在板上的“1”音。由于上下句尾音均为“1”,因此上句落眼,下句落板,是区分上下句的主要标志。各种板式相交,以流水音板在戏中使用最多,所以流水音板是哈哈腔的核心板式。
  代表剧目
  截止2015年,哈哈腔传统剧目有一百余种,以喜剧风格见长,代表性剧目有《王小打鸟》《三拜花堂》《双灯记》《李香莲卖画》《金锁记》《女中魁》《卖水》《杨二舍化缘》《唐知县审诰命》等,另外还有《小过年》《拴娃娃》《摔纺车》等反映民间生活的小戏,以及《全忠孝》《乌玉带》等从梆子移植的大戏。
  社会影响
  重要演出

  1956年,乐陵县哈哈腔剧团的《夜宿花亭》参加河北省第二届会演。
  1962年,清苑县哈哈腔剧团应中央电的邀请,赴京演出《皂袍记》,受到中央文化部长周扬等人的接见。
  1997年,清苑县哈哈腔剧团以“河北古慰问团保定分团”的名义赴军队和唐山演出。
  荣誉表彰
  1978年,清苑县哈哈腔剧团演出的《接倒女》在保定地区文艺调演中获舞美设计奖,乐队伴奏奖,文化艺术奖演员表演一等奖和等奖。
  1984 年,清苑县哈哈腔刷团被列为保定地区重点剧团。
  1986年, 清苑县哈哈腔剧团共有演职员65 名阵容整齐,成为全国唯一保留的哈哈腔专业艺术表演团体。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哈哈腔积淀了中国戏曲和清苑文化许多历史层面的艺术创造,凝聚了历代艺人和知识分子的智慧和创造才能,以独有的艺术形式记录了近、现代清苑社会的历史变迁,充分体现了近代清苑社会的人文精神、艺术品格、生存状态和社会风貌,这是其它任何一种文化艺术形式所不能替代的。
  传承现状
  由于造诣较深的老艺人大多年事已高,后继乏人,哈哈腔处于濒危境地,急需弘扬和保护。
  传承人物
  裘印昌,男,汉族,1944年生,河北唐山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哈哈腔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作曲。
  刘宗发,男,汉族,1950年生,河北青县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哈哈腔代表性传承人。
  王兰荣,女,汉族,1957年生,河北清苑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哈哈腔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三级导演。
  保护措施
  新中国成立以后,河北省清苑县建有专业的哈哈腔剧团,在丰富当地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及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政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保定市清苑区哈哈腔剧团、青县哈哈腔戏剧协会获得“哈哈腔”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粤曲《桃花处外开》简谱
人气:217
其他唱谱
粤曲《桃花处外开》简谱
昆曲[荆钗记·见娘]
人气:216
其他唱谱
昆曲[荆钗记·见娘]
泗州戏《拿的起来放的下/金凤还巢/选段》简谱
人气:93
地方戏谱
泗州戏《拿的起来放的下/金凤还巢/选段》简谱
评剧简谱[十三姐女花容]十三姐/十三姐/旦/唱段
人气:117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十三姐女花容]十三姐/十三姐/旦/唱段
豫剧简谱[羞答答出门来将头低下]春秋配选段
人气:748
豫剧唱谱
豫剧简谱[羞答答出门来将头低下]春秋配选段
上党梆子[咱赵家原本是书香门庭/赵树理/选段]简谱
人气:184
地方戏谱
上党梆子[咱赵家原本是书香门庭/赵树理/选段]简谱
扬剧曲牌《知心客/宋江闹院》简谱
人气:79
地方戏谱
扬剧曲牌《知心客/宋江闹院》简谱
京剧简谱[京剧群曲汇编 朱奴儿 2首]
人气:229
京剧唱谱
京剧简谱[京剧群曲汇编 朱奴儿 2首]
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锁麟囊》选段、伴奏谱
人气:483
京剧唱谱
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锁麟囊》选段、伴奏谱
神州万众学京剧(京歌)
人气:134
京剧唱谱
神州万众学京剧(京歌)
京剧简谱[革命现代京剧杜鹃山主要唱段/怒火烧/第八场 雷刚、郑老万、李石坚
人气:273
京剧唱谱
京剧简谱[革命现代京剧杜鹃山主要唱段/怒火烧/第八场 雷刚、郑老万、李石坚
天堂的回音《姜亦珊:亦彩绽放(京剧张派选段)(4CD)》
人气:115
戏曲知识
天堂的回音《姜亦珊:亦彩绽放(京剧张派选段)(4CD)》

大家都在看

上海、江苏、山东、湖北、云南京剧院院长共议京剧高质量发展路径

上海、江苏、山东、湖北、云南京剧院院长共议京剧高质量发展路径

推动现实题材创作 促进京剧高质量发展 全国京剧院团主要负责人建言献策 张帆 上海京剧院院长 对于现实题材的创作,上海京剧院坚持以京剧小戏为突破口,如以复兴号动车组首发司机甄选为...

戏曲知识 142 阅读

梅派唱腔及行腔要领初探

梅派唱腔及行腔要领初探

大凡京剧爱好者,无一不知梅兰芳京剧艺术,即便圈外之人,也略知一、二,可见其在京剧艺术中的地位。梅派艺术享有雍容华贵、端庄凝重、意境和美、深沉含蓄之盛誉,而其众多脍炙人口...

戏曲知识 84 阅读

戏曲管理者要成为抗压者,抵挡伤害戏曲、伤害剧种的操作

戏曲管理者要成为抗压者,抵挡伤害戏曲、伤害剧种的操作

为实现戏曲守正创新、繁荣发展,我们在艺术形态的蜕变、艺术形式的探索上不遗余力,在戏曲生态环境的治理上想方设法,不断出台利好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但在一些领域,尚未完全达到...

戏曲知识 122 阅读

戏迷也分流派?您属于哪一派呢?

戏迷也分流派?您属于哪一派呢?

伶人唱戏向来分行当流派。受此启发,笔者以为京城戏迷似也可分派。权以清末民初戏迷为例,略作剖别,试分之如下,博方家一哂。 01耳派 只带耳朵进戏园,坐那儿基本不睁眼,就听唱念是...

戏曲知识 133 阅读

当初的京剧舞台并不那么严肃

当初的京剧舞台并不那么严肃

常宝霆白全福的相声《诸葛亮遇险》讲的是一位不懂艺术的剧团领导为了平衡各个演员的关系在舞台上胡乱安排角色的故事。这种对艺术不严肃的事情在现在的舞台上是无论如何不会发生的。...

戏曲知识 193 阅读

李利宏:从《香魂女》到《常香玉》——戏曲现代戏创作点滴

李利宏:从《香魂女》到《常香玉》——戏曲现代戏创作点滴

从《香魂女》到《常香玉》戏曲现代戏创作点滴 李利宏/文 要谈戏曲现代戏,我首先得从豫剧《香魂女》开始说起,因为这也是我和戏曲的初恋。 现代豫剧《香魂女》的创作、启动是在1999年冬...

戏曲知识 143 阅读

民国前期秦腔名旦 刘箴俗 简介

民国前期秦腔名旦 刘箴俗 简介

刘箴俗(19031924)民国前期秦腔旦角中一颗闪亮的明星。陕西户县人,自幼家贫,随父亲去西安卖羊血为生,民国二年(1913)报考易俗社,被蒋卜王社长以不堪入目而拒收,恰逢创始人孙仁玉...

戏曲知识 193 阅读

《野猪林》若非仁兄从天降(唱词注音)

《野猪林》若非仁兄从天降(唱词注音)

尖团字上口字标注唱词 ( 标注说明: 蓝 :上口字; 红 :尖字;部分 小辙音 /多音字) 若非仁兄从天降 以顺口动听尊重原唱为原则,选择尖团上口 鲁达(白):贤弟! (林白):仁兄! 林冲:【二黄摇板...

戏曲知识 1380 阅读

经典戏曲是如何守护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

经典戏曲是如何守护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

为什么一些戏曲剧目能够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得到古今人们的高度赞赏?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甘雌伏、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一点,无论是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戏...

戏曲知识 69 阅读

学京剧好多年,读了这篇文章才知道正确的发声方法

学京剧好多年,读了这篇文章才知道正确的发声方法

(一)、什么是京剧唱法的正确发声 怎样发声才是京剧演唱的正确方法呢? 笔者认为, 京剧唱法的正确发声方法应是在运用丹田气的状态下,根据唱者自身的生理条件,贴住上腭吸着唱,唱出在自己口...

戏曲知识 86 阅读

中国戏曲基础知识

中国戏曲基础知识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中国...

戏曲知识 94 阅读

《保定老调》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保定老调代表曲目与主要流派

《保定老调》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保定老调代表曲目与主要流派

保定老调又称老调梆子,是河北省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初为白洋淀周边农村花会中的俗曲河西调,清道光、咸丰年间已具戏曲雏形。早期老调行当...

戏曲知识 248 阅读

中国戏曲知识大全(四)

中国戏曲知识大全(四)

四、戏曲表演 (二)表演特性 1、综合性 唱:是戏曲演出中剧中人物进行内心情感抒发或叙事的主要方式,根据不同的剧种,采用不同的音乐形式。 念:是戏曲演出中对人物间的对白或独白的...

戏曲知识 73 阅读

唱念做打都是啥?

唱念做打都是啥?

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唱念做打 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互为补充,构成歌舞化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

戏曲知识 139 阅读

戏曲演出是与观众共同完成的,如果观众没看懂,观演关系就不成立

戏曲演出是与观众共同完成的,如果观众没看懂,观演关系就不成立

戏剧需要建立起观演关系才能够成立,其中观众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观众没看懂,那么这样的观演关系就不成立,创作者期待的与观众对话的情境更是无从谈起。如何让独特的自我表达为...

戏曲知识 159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