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戏曲>戏曲知识>

《北京曲剧》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北京曲剧代表曲目与主要流派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21-10-08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北京曲剧》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北京曲剧代表曲目与主要流派高清电子版乐谱歌词图片是器乐学习网于2021年10月08日 10:03:30更新分享的戏曲知识;资源收录于戏曲知识栏目中;器乐学习网免费分享《北京曲剧》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北京曲剧代表曲目与主要流派简谱与五线谱歌谱图片,欢迎在线免费下载;器乐学习网无需注册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各类乐器学习资源及乐谱。

  北京曲剧,是地方传统戏曲之一。该戏曲的表演程式,也没有严格的行当之分,它以演出现代戏而崛起于戏曲舞台,在表演上以生活气息浓郁而见长。北京曲剧从形成到现在,已经演出了一百多个剧目。有影响的现代题材剧目有《罗汉钱》《妇女代表张桂荣》《喜笑颜开》等。
  中文名:北京曲剧
  类    型:传统戏曲之一
  定名时间:1952年
  特    点:北京流行的曲艺单弦牌子曲为主
  简介
  北京曲剧是地方传统戏曲之一,他是以北京流行的曲艺单弦牌子曲为主发展而成,初名“曲艺剧” ,1952年始正式定名为“曲剧” 。单弦牌子曲,也称“八角鼓”,是采用牌子曲联缀体,三弦伴奏,八角鼓击节演唱故事的一种说唱艺术,曲调丰富,形式多样。它的主要曲调有〔太平年〕、〔云苏调〕、〔罗江怨〕、〔南城调〕、〔剪靛花〕、〔湖广调〕、〔南锣北鼓〕、〔数唱〕等,大都出自民间小曲,有的擅长抒情,有的适合叙事,成为曲剧选用唱腔曲调和改编创造新唱腔曲调的主要来源。单弦的演唱形式,有单唱、对口唱(拆唱)、群唱和彩唱。其中拆唱、彩唱等已发展为装扮角色的简单表演(仍保持有说唱的特点)。
  北京曲剧在逐步向舞台表演艺术过渡时,曾吸收和借鉴戏曲、话剧等形式,作为创造曲剧的基础。1950年,北京曲艺演员,开始尝试演出现代生活剧目。1951年夏至1952年初,北京曲艺团选用单弦牌子曲,并吸收大鼓、琴书的唱腔,排练和演出作家老舍编写的现代戏《柳树井》,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接着又陆续排演《张桂容》 (据话剧《妇女代表》改编)等现代戏。在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的情况下,形成了曲剧自己的风格和特色。随后,又排演了清装戏和古装戏,如《杨乃武与小白菜》,并摄制成影片。1979年北京曲艺团改名北京曲艺曲剧团。
《北京曲剧》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北京曲剧代表曲目与主要流派
  传承保护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获得“曲剧”保护单位资格。
  2021年9月29日,北京曲剧被列入北京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历史沿革
  起源

  北京曲剧,唯一在北京这块土地上诞生的北京地方戏曲剧种。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代初,是由魏喜奎为首的一代老艺术家创立的一个新兴的剧种。由单弦牌子曲及北方民间曲调发展而来的戏曲剧种,原称曲艺剧。
  发展
  1949年4月,北京曲艺艺人曹宝禄、魏喜奎、顾荣甫等组织“群艺社”,在前门箭楼游艺厅演唱曲艺。为了使节目丰富多彩,他们在“拆唱八角鼓”(亦称“彩唱八角鼓”或“牌子曲”)的基础上,以单弦、琴书、大鼓、京剧、评剧等唱腔演唱了反映现实生活的《探亲家》《新打灶》《四劝》等“解放新戏” ,这些小戏被称为“新曲艺剧” 。此后,他们又排演了新戏《婚姻自由》,在听取了老舍和马少波等艺术家意见后,去掉了京、评等剧种的唱腔,改为以单弦牌子曲为主,并增加了 北京曲艺中其他曲种的唱腔,使音乐风格更趋统一。
  1951年,老舍将宣传婚姻法的新作《柳树井》交“群艺社”排演,魏喜奎、关学增、孙砚琴等以声情并茂的演唱,生动贴切的表演,将这出用北京语言、北京音乐表现北京人新生活的新戏搬上舞台,受到北京观众欢迎和认可,一个新的剧种伴随着新戏《柳树井》的演出诞生。在老舍的建议下,将曲艺剧定名为曲剧(为区别河南曲剧,后改称为北京曲剧),并作为北京地方戏来进行曲剧剧种的艺术建设。
《北京曲剧》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北京曲剧代表曲目与主要流派
  随着《柳树井》的上演,一些曲艺艺人相继建起了“实验曲剧团” 、 “新中国曲剧团” 、 “新华曲剧团”等演出团体,移植演唱了一批如《罗汉钱》《清宫秘史》《喝面叶》等新的曲剧剧目。1953年,“群艺社”集中了北京戏剧界编剧、导演、音乐、舞美等各方面艺术力量,排演了根据话剧《妇女代表》改编的曲剧《张桂蓉》,参加了1954年举行的北京市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得剧本、导演、演员、音乐、舞美等多项奖励。北京曲剧作为北京地方戏的地位得到更广泛的肯定和确认。为了使曲剧这个新兴剧种健康发展,一批曲艺界、音乐界和话剧界人士刘吉典、关士杰、孙砚琴、李宝岩、韩德福、王素稔、刘书芳、于真等于50年代先后投身到曲剧队伍中来,同曹宝禄、魏喜奎、顾荣甫等曲剧创始人一起为曲剧的奠基、创业、发展作出了贡献。在第一代曲剧艺术家的培养和带动下,又一批曲剧事业的后继者成长起来,创作改编并积累了一批代表性剧目,如《杨乃武与小白菜》《啼笑因缘》《珍妃泪》《少年天子》等。其中,《杨乃武与小白菜》《箭杆河边》《珍妃泪》等被摄成戏曲艺术片,《少年天子》 [2]  入选文化部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艺术节演出剧目。这些剧目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文化大革命”期间,北京曲剧也处于停演状态。1973年为培养曲艺、曲剧的后继人才,举办了演员培训班,培养了一批演员。北京曲剧是个新兴剧种,它在借鉴其他兄弟剧种和姊妹艺术的过程中吸收、提炼、融合,使之逐步形成既是戏曲化的,又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新剧种。
  在表演方面,既没有传统戏曲的表演程式,也没有严格的行当划分;它以演现代戏而崛起于舞台之上,以生活气息浓郁见长。由于它的音乐特色,也使它擅演清代宫廷戏。在演唱方面,以真声演唱为主。北京曲剧的音乐声腔源于单弦曲牌。单弦早期所用的曲牌,主要是抒情色彩浓厚的北方时调小曲;后期又吸收了北京流传的板腔体曲艺唱腔,形成说唱风格较强的曲调,多数曲牌、唱腔都以半说半唱的方法来演唱。北京曲剧形成后,为了使音乐唱腔戏曲化,适于表现各种人物的多种思想感情,在一些抒情色彩较浓的唱段里,既适当承袭、发展了这种说唱或半说半唱风格的曲调,又努力发展、改革那些富于抒情色彩的曲牌唱腔,以适于不同人物的喜怒哀乐等多种感情的发挥。因此,北京曲剧从单弦百余个曲牌中,采用了[剪靛花]、[湖广调]、[四板腔]、[叠断桥]、[罗江怨]、[太平年]、[南城调} 、[流水板]、[云苏调]、[靠山调]、[金钱莲花落]、[怯快书]、[数唱]等不同色调的曲牌;同时还吸收了板腔体的曲艺唱腔[奉调大鼓]、[梅花大鼓]等,并创造了[二八板]、[垛板]等新的板式。常用的曲牌和板腔体唱腔共有60多个。伴奏乐器以三弦、四胡、高胡、琵琶、阮、笛子等民族乐器为主,适当添加打击乐并运用了小提琴、大提琴等西方乐器。
  创始人
  魏喜奎、孙砚琴等老一代艺术家是北京曲剧的创始人。甄莹、许娣、张绍荣、孙宁等中年一代为北京曲剧新时期的代表。卢雪文、王榆以及2003年中国戏曲学院毕业的曲剧大学本科生为曲剧的新生代。许娣、张绍荣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孙宁获文化部“文华表演奖”;甄莹获北京市首届“金菊花奖”。剧目《烟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市委宣传部“十个一工程提名奖”;文联“曹禺文学奖”;市文化局演出百场奖。《龙须沟》获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市委宣传部“十个一工程奖”;市文化局演出百场奖。剧团于1997年和2000年两度携《杨乃武与小白菜》《烟壶》《龙须沟》《茶馆》《四世同堂》赴台湾演出。
  2000年后,北京市曲剧团先后创作了《四世同堂》《北京人》《正红旗下》 [3-4]  《鱼水情》等多部舞台作品,着力打造北京风格的本土音乐剧。《正红旗下》获得2006——2007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提名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全国地方戏(北方片)优秀剧目评比展演二等奖。并以北京曲剧“新生代”为主恢复排演了北京曲剧《珍妃泪》《少年天子》《啼笑因缘》《北京人》四部经典剧目。
  创作题材
  北京曲剧以清代、近现代北京人生活为剧本创作题材,她以北京的京味音韵为依托,确立了以代表京味特点的单弦牌子曲为唱腔的基调,吸收大鼓及民歌小曲,创造并形成了具有浓郁北京韵味的独特唱腔音乐。唱腔委婉动听、旋律优美、吐字清晰。北京曲剧的台词在普通话的基础上,以北京语言的声、韵、调为准,具有浓郁的京腔京味儿。北京曲剧的表演是贴近生活的现实主义表演。她通俗易懂,京味儿浓郁、表演朴实、演唱清晰、说唱结合、韵律独特,是北京特有的艺术风格。剧种自诞生后已创作改编了《杨乃武与小白菜》《啼笑因缘》《骆驼祥子》《方珍珠》《珍妃泪》《少年天子》《烟壶》《龙须沟》《茶馆》《北京人》《正红旗下》等近两百个剧目。《杨乃武与小白菜》《箭杆河边》《珍妃泪》被拍摄成戏曲艺术影片。 《烟壶》被拍摄成四集戏曲电视剧。
  代表作品
  北京曲剧以擅演“清装戏”和“现代戏”而著称,风格新颖,表演朴实, 演唱清晰易懂,生活气息浓郁。唱腔以单弦牌子曲为主兼收北方鼓曲和民间说唱因而韵味独具。1959年,北京市曲剧团正式成立。三十多年来,创作、改编了《杨乃武与小白菜》 《啼笑因缘》 《珍妃泪》 《少年天子》 [等上百个剧目;涌现魏喜奎、佟大方、孙砚琴、王凤朝、莫歧等著名艺术家;中青年演员甄莹、许娣、张绍荣、孙宁、佟仲琪等也已成为该团的中坚力量。1995年5月,该团推出的“清装戏”《烟壶》享誉京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演出超百场,观看人次愈十万人,被誉为“京腔京韵,雅俗共赏”的好戏,荣获文化部颁发的第六届“文华奖”新剧目奖及中宣部第五届“五个一工程奖”。1996年9月,该团改编了老舍的同名话剧《龙须沟》 ,用北京的地方剧种演北京的人和事,别有情趣。
  艺术传承
  曲剧演员来自曲艺演员,他们发挥曲艺演唱、念白方面行腔圆润、吐字清楚、以声情感人的优势,注意从生活和 人物出发,学习运用戏曲的表演身段、动作,在扩大丰富剧目的同时,涌现出第一批北京曲剧的名演员魏喜奎、孙砚琴、李宝岩、佟大方等。许多编导、音乐、舞美方面的专家,投身于曲剧艺术的创作,建立导演体制。在伴奏音乐上,除三弦外,逐步采用中、西管弦乐器和打击乐,以丰富其表现力;在舞台美术上布景、服饰、灯光等的设计和运用也逐渐完备。30年来,在剧目创作、改编以及舞台艺术发展方面卓有成就,并培养了一批新的青年演员。
  说起来,好象京剧当然是北京的地方剧种,其实不然,北京曲剧才是真正发源和形成于北京的唯一剧种。它源于单弦及其它北方曲种曲牌,兴起于解放后的五十年代,剧种由老舍先生提议定名。没有严格的程式和行当,有着异乎寻常的适应力和表现力。
  它崛起之初是以现代戏闻名的,《罗汉钱》《妇女代表张桂荣》《喜笑颜开》《杨乃武与小白菜》《箭杆河边》等剧目甚得好评,“文革”后的《泪血樱花》《珍妃泪》《少年天子》等也取得不俗的成绩;经过了一段沉寂之后,从《烟壶》开始,《龙须沟》《茶馆》《四世同堂》,这些不同凡响的作品无疑为该剧种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时代色彩。
  以北京流行的曲艺单弦牌子曲为主发展而成,1950年曲艺演员魏喜奎、顾荣甫、孙砚琴等首先演出了《新探亲》、时称“新曲艺”,1952年改称“曲剧”。1952年成立了北京市曲艺工作团,选用单弦牌子曲,并吸收大鼓、琴书的唱腔,排练和演出了作家老舍编写的现代戏《柳树井》,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接着又陆续排演《张桂容》等现代戏。
  曲调生动,活泼,善于表现现代生活,常用的曲牌和板腔体唱腔有六十多个,伴奏乐器以大三弦,四胡、二胡、高胡、琵琶、阮、笛子等民族乐器为主,并适当运用了小提琴,大提琴等西方乐器。迄今已演出一百多个剧目,其中《杨乃武与小白菜》《箭杆河边》 两剧曾在60年代拍摄成艺术影片,1982年拍摄了《珍妃泪》艺术影片,1979年北京曲艺团改名北京曲艺曲剧团。
  主要活动
  2019年10月2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9中国戏曲文化周2日在北京园博园开幕。戏曲文化周包括《北京曲剧》。
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锁麟囊》选段、伴奏谱
人气:483
京剧唱谱
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锁麟囊》选段、伴奏谱
泗州戏《拿的起来放的下/金凤还巢/选段》简谱
人气:93
地方戏谱
泗州戏《拿的起来放的下/金凤还巢/选段》简谱
天堂的回音《姜亦珊:亦彩绽放(京剧张派选段)(4CD)》
人气:115
戏曲知识
天堂的回音《姜亦珊:亦彩绽放(京剧张派选段)(4CD)》
京剧简谱[京剧群曲汇编 朱奴儿 2首]
人气:229
京剧唱谱
京剧简谱[京剧群曲汇编 朱奴儿 2首]
上党梆子[咱赵家原本是书香门庭/赵树理/选段]简谱
人气:184
地方戏谱
上党梆子[咱赵家原本是书香门庭/赵树理/选段]简谱
豫剧简谱[羞答答出门来将头低下]春秋配选段
人气:748
豫剧唱谱
豫剧简谱[羞答答出门来将头低下]春秋配选段
评剧简谱[十三姐女花容]十三姐/十三姐/旦/唱段
人气:117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十三姐女花容]十三姐/十三姐/旦/唱段
昆曲[荆钗记·见娘]
人气:216
其他唱谱
昆曲[荆钗记·见娘]
京剧简谱[革命现代京剧杜鹃山主要唱段/怒火烧/第八场 雷刚、郑老万、李石坚
人气:273
京剧唱谱
京剧简谱[革命现代京剧杜鹃山主要唱段/怒火烧/第八场 雷刚、郑老万、李石坚
神州万众学京剧(京歌)
人气:134
京剧唱谱
神州万众学京剧(京歌)
扬剧曲牌《知心客/宋江闹院》简谱
人气:79
地方戏谱
扬剧曲牌《知心客/宋江闹院》简谱
粤曲《桃花处外开》简谱
人气:217
其他唱谱
粤曲《桃花处外开》简谱

大家都在看

戏曲演出是与观众共同完成的,如果观众没看懂,观演关系就不成立

戏曲演出是与观众共同完成的,如果观众没看懂,观演关系就不成立

戏剧需要建立起观演关系才能够成立,其中观众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观众没看懂,那么这样的观演关系就不成立,创作者期待的与观众对话的情境更是无从谈起。如何让独特的自我表达为...

戏曲知识 159 阅读

戏迷也分流派?您属于哪一派呢?

戏迷也分流派?您属于哪一派呢?

伶人唱戏向来分行当流派。受此启发,笔者以为京城戏迷似也可分派。权以清末民初戏迷为例,略作剖别,试分之如下,博方家一哂。 01耳派 只带耳朵进戏园,坐那儿基本不睁眼,就听唱念是...

戏曲知识 133 阅读

当初的京剧舞台并不那么严肃

当初的京剧舞台并不那么严肃

常宝霆白全福的相声《诸葛亮遇险》讲的是一位不懂艺术的剧团领导为了平衡各个演员的关系在舞台上胡乱安排角色的故事。这种对艺术不严肃的事情在现在的舞台上是无论如何不会发生的。...

戏曲知识 193 阅读

梅派唱腔及行腔要领初探

梅派唱腔及行腔要领初探

大凡京剧爱好者,无一不知梅兰芳京剧艺术,即便圈外之人,也略知一、二,可见其在京剧艺术中的地位。梅派艺术享有雍容华贵、端庄凝重、意境和美、深沉含蓄之盛誉,而其众多脍炙人口...

戏曲知识 84 阅读

经典戏曲是如何守护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

经典戏曲是如何守护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

为什么一些戏曲剧目能够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得到古今人们的高度赞赏?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甘雌伏、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一点,无论是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戏...

戏曲知识 69 阅读

学京剧好多年,读了这篇文章才知道正确的发声方法

学京剧好多年,读了这篇文章才知道正确的发声方法

(一)、什么是京剧唱法的正确发声 怎样发声才是京剧演唱的正确方法呢? 笔者认为, 京剧唱法的正确发声方法应是在运用丹田气的状态下,根据唱者自身的生理条件,贴住上腭吸着唱,唱出在自己口...

戏曲知识 86 阅读

李利宏:从《香魂女》到《常香玉》——戏曲现代戏创作点滴

李利宏:从《香魂女》到《常香玉》——戏曲现代戏创作点滴

从《香魂女》到《常香玉》戏曲现代戏创作点滴 李利宏/文 要谈戏曲现代戏,我首先得从豫剧《香魂女》开始说起,因为这也是我和戏曲的初恋。 现代豫剧《香魂女》的创作、启动是在1999年冬...

戏曲知识 143 阅读

《野猪林》若非仁兄从天降(唱词注音)

《野猪林》若非仁兄从天降(唱词注音)

尖团字上口字标注唱词 ( 标注说明: 蓝 :上口字; 红 :尖字;部分 小辙音 /多音字) 若非仁兄从天降 以顺口动听尊重原唱为原则,选择尖团上口 鲁达(白):贤弟! (林白):仁兄! 林冲:【二黄摇板...

戏曲知识 1380 阅读

戏曲管理者要成为抗压者,抵挡伤害戏曲、伤害剧种的操作

戏曲管理者要成为抗压者,抵挡伤害戏曲、伤害剧种的操作

为实现戏曲守正创新、繁荣发展,我们在艺术形态的蜕变、艺术形式的探索上不遗余力,在戏曲生态环境的治理上想方设法,不断出台利好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但在一些领域,尚未完全达到...

戏曲知识 122 阅读

中国戏曲知识大全(四)

中国戏曲知识大全(四)

四、戏曲表演 (二)表演特性 1、综合性 唱:是戏曲演出中剧中人物进行内心情感抒发或叙事的主要方式,根据不同的剧种,采用不同的音乐形式。 念:是戏曲演出中对人物间的对白或独白的...

戏曲知识 73 阅读

民国前期秦腔名旦 刘箴俗 简介

民国前期秦腔名旦 刘箴俗 简介

刘箴俗(19031924)民国前期秦腔旦角中一颗闪亮的明星。陕西户县人,自幼家贫,随父亲去西安卖羊血为生,民国二年(1913)报考易俗社,被蒋卜王社长以不堪入目而拒收,恰逢创始人孙仁玉...

戏曲知识 193 阅读

唱念做打都是啥?

唱念做打都是啥?

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唱念做打 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互为补充,构成歌舞化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

戏曲知识 139 阅读

中国戏曲基础知识

中国戏曲基础知识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中国...

戏曲知识 94 阅读

《保定老调》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保定老调代表曲目与主要流派

《保定老调》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保定老调代表曲目与主要流派

保定老调又称老调梆子,是河北省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初为白洋淀周边农村花会中的俗曲河西调,清道光、咸丰年间已具戏曲雏形。早期老调行当...

戏曲知识 248 阅读

上海、江苏、山东、湖北、云南京剧院院长共议京剧高质量发展路径

上海、江苏、山东、湖北、云南京剧院院长共议京剧高质量发展路径

推动现实题材创作 促进京剧高质量发展 全国京剧院团主要负责人建言献策 张帆 上海京剧院院长 对于现实题材的创作,上海京剧院坚持以京剧小戏为突破口,如以复兴号动车组首发司机甄选为...

戏曲知识 142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