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戏曲>戏曲知识>

《北方昆曲》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北方昆曲代表曲目与主要流派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21-10-08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北方昆曲》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北方昆曲代表曲目与主要流派高清电子版乐谱歌词图片是器乐学习网于2021年10月08日 09:42:01更新分享的戏曲知识;资源收录于戏曲知识栏目中;器乐学习网免费分享《北方昆曲》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北方昆曲代表曲目与主要流派简谱与五线谱歌谱图片,欢迎在线免费下载;器乐学习网无需注册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各类乐器学习资源及乐谱。

  北方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昆曲的一个支派。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1917年直隶高阳专演昆弋戏的荣庆社进京,班中名演员有贴旦韩世昌、黑净兼老旦郝振基等,在北京形成北派昆腔,1949年后称北方昆曲。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昆曲简介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明朝音乐以戏曲音乐为主。明代人称南戏为《传奇》。明以后,杂剧形渐衰落,《传奇》音乐独主剧坛,兼收杂剧音乐,改名昆曲。他是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北方昆曲》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北方昆曲代表曲目与主要流派
  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属太仓州)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 “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即时,无锡昆曲社对昆曲起到了繁荣推广的作用。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折子戏
  昆曲剧目共保留了400多出折子戏。《琵琶记》《记荆钗》《拜月亭》《牡丹亭》《长生殿》等全本戏。折于戏中演出较多的剧目约有10d出,如《拷红》《游园》《惊梦》《琴挑》《秋江入》《嫁抹》《定情》《思凡》《断桥》等。《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汤显祖(1550一1616),明代戏曲家,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除《牡丹亭》外,还著有《邯郸记》《南柯记》,与《紫钗记》《牡丹亭》合称《玉茗四梦》。《长生殿》是洪异代表作。洪异(1645一1704),清代戏曲家。字防思,号稗畦、稗村,又号南屏樵者,钱塘(今杭州)人。作品除《长生殿》外,还有《四蝉娟》等9种。《桃花扇》是孔尚任的代表作。孔尚任(1648—1718)清代戏曲家。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山东曲阜人,孔子64代孙。和《长生殿》作者洪异齐名,时人称为“南洪北孔”。
《北方昆曲》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北方昆曲代表曲目与主要流派
  表现手法
  昆曲在曲调旋律、演唱技巧、戏剧性的表现手法等方面,都较以前诸腔更为完美。在节奏上音乐布局更多变化,更加缠绵婉转、柔曼悠远。演唱艺术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有“豁、叠、擞、嚯”等腔的区分以及各类脚色的性格唱法。配器更为齐全,吐字分头腹尾,具有“流丽悠远”特色,使昆腔音乐以“婉丽抚媚,一唱三叹”著称。昆剧的表演,是一种歌、舞、介、白等表演手段互相配合的综合艺术。其舞蹈身段大抵可分两种:一种是说话时的写意舞蹈;一种是抒情舞蹈。念白往往运用大段韵白以丰富人物形象。脚色行当中老生分副末、老外、老生、小生分官生、小生、巾生,净丑分大面(正净)、白面、二面(也称“付”)、小面(丑),旦分老旦、正旦、作旦(娃娃旦)、刺杀旦、五旦(也称“闺门旦”、“小旦”)、六旦(也称“贴旦”、“花旦”)、耳朵旦(杂旦)等。各行脚色都有一套表演程式、技巧,这些程式化的动作和语言,在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人物心理状态、渲染戏剧性和增强感染力方面,形成了昆剧完整的表演体系。
《北方昆曲》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北方昆曲代表曲目与主要流派
  “昆弋腔”与“高阳昆曲”
  北方昆曲 简称“北昆”,是我国古老戏曲声腔昆山腔的一个分支。主要流行于北京、天津及河北中部、东部一带。 因长期与弋腔(高腔)联合演出,故称“昆弋腔”。辛亥革命后,曾有人称其为“高阳昆曲”,建国后改今称。
  昆腔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已流传到北方。 清初, 江苏的昆曲班社和艺人不断北上献技,清政府曾把昆曲称为“ 雅部”,搬演于内廷。乾隆、嘉庆(1736---1820)以后,被称为 “花部”的秦腔、徽调、汉调相继进京,昆曲便逐渐衰落下来; 至道光年间(1821----1850),民间已无纯粹的昆曲班社,艺人中一部分返回南方,一部分依附于徽班, 与皮黄艺人合作,后来发展成为京剧中的“京昆”一派;另一部分则采取昆、弋(高腔)同班兼演的方式,向冀中、冀东一带发展,与当地民间艺人合流,逐渐形成北方昆曲这一支派。
《北方昆曲》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北方昆曲代表曲目与主要流派
  原恩荣班昆曲艺人
  原恩荣班昆曲艺人徐廷璧,在离开醇亲王府后,到了京东滦州稻地镇与耿兆隆合组同庆社,在农村进行演出。后来玉田县也办起了益合科班,培养了不少著名演员,如霸县的子弟会,获鹿的和粹班等。这一时期北京城内的昆曲活动又有所恢复,宣统元年(1909),肃亲王善又招徐廷璧、王益友等复组安庆社昆弋班,演出于东安市场东,徐廷璧率班赴京东一带演出。辛亥革命后,因受北京政局变化影响,活动逐渐减少。有些班社因经济收入不足,难以维持,而先后解散,只剩下少数班社,偶尔在节日或庙会期间演出。
《北方昆曲》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北方昆曲代表曲目与主要流派
  补记 元庆班
  元庆班,约建于同治初年,由文安县大留镇北李村(原名北斗李村)任以礼创办,为河北梆子和昆曲科班,以昆曲为主。戏班初创,装备考究,僮倌整齐,班规严谨。绰号阎王班,名驰京南。约同治二年(1863年)醇亲王奕缓,在府邸中办安庆昆弋班,将元庆班之好角尽数点入王府班。任以礼改办梆子科班。先后三期,统称“三庆”。凡元庆班艺徒,均以“庆”字排名。后王府“安庆昆弋班”改名“恩荣班”,其艺徒以“荣”字排名。光绪十七年(1891年)醇亲王死后,王府班告散。任以礼复组元庆昆弋班,“荣”字艺人大多重返元庆昆弋班。慈溪太后万寿节,有七十二个班社被调京都祝寿。元庆班、吉利班和永胜和,受到清皇廷赏赐。元庆班在清末民初,为京南农村影响较大的昆弋戏班。常年流动京南、京东的农村。元庆班服装道具考究精彩,班内规矩极严,培养造就了一批昆曲演员。对我国的昆曲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昆曲知识
  度曲八法

  语出清·王德晖、徐沅澄《顾误录》。
  指唱曲的八点要领:
  一、审题:明了曲情,设身处地体会神情。力求“悲者黯然魂消,欢者怡然自得”。忽视“审题”,即口中有曲,而心内无曲,则全无韵味。
  二、叫板:曲牌之起板各异,有的曲牌在一、二字后起板,有的一、二句后方起板。起板之句,板前无论几字,应尽量连唱,一气呵成。临到板前一字,应蓄势控制,以定起板后节奏。此一字之唱法称作“叫板”。
  三、出字:出字应通过反切成音,不可一泄而尽。
  四、做腔:指出字后的唱腔处理。阔口曲须简洁,字要留顿,转变处要有棱角,收放处要有安排,最忌粗率;小口曲宜细腻,出字清真。若南曲腔多调缓,须于静处见长,北曲字多调促,须于巧处讨好。做腔的原则是:“字为主、唱为宾;字宜重、腔宜轻;字宜刚、腔宜柔。”
  五、收韵:指正确的归韵方法。
  六、换板:指某种情况下,须通过加板或撤板“以符定数”。度曲至此,应“将气势搬足,顺其自然节奏”方无拗折之患。
  七、散板:指散唱的处理方法。形似散而神不散,全赖掌握好缓急轻重,恰到好处。所谓“有停顿,有连贯,有抑有扬,有伸有缩”。
  八、擞声:指擞腔处理,须“起得有势、做得圆转、收得飘逸、自然入听。最忌不合尺度,含混不清,似有似无,令人莫辨”。
《北方昆曲》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北方昆曲代表曲目与主要流派
  学曲六戒
  指学习唱曲的六条戒律。语出清·王德晖、徐沅澄《顾误录》。 [2]
  “六戒”为:
  (一)不就所长:学曲须选择宜于自己嗓音的曲子练习。嗓音纯细,决不可学阔口牌子;嗓音洪亮,则不宜学生旦细曲。习曲者舍其所长,用其所短。是为首戒。
  (二)手口不应:初学入门,宜以手拍板眼,口随音节。切忌自负口有尺寸,不屑于拍板眼,或虽拍板眼,而与口中所唱不合。如不能手口如一,最为误事。此为二戒。
  (三)贪多不顺:一曲未熟,即学第二曲,或此套未完,又想新套。此为三戒。
  (四)按谱自读:即自己持曲按读,不屑从师,以为不经口传心授,能无师自通。凡按谱自读者,终能合拍,也不过类乎背诵。尤其于曲情、字眼、节奏、口气,决不能尽善。是为四戒。
  (五)不求尽善:虽能歌唱,却不解四声,莫辨阴阳,油腔滑调,俗伶别字,俱不更正,又拒绝别人纠正。是为五戒。
  (六)自命不凡:自持嗓音动听,于别人之长处漠不关心,于自己之短处茫不自解,又喜卖弄,不能藏拙。此为六戒。
  度曲十病
  指十种不符合规范的唱曲方法。语出清·王德晖、徐沅澄《顾误录》。
  度曲十病是:
  一、方音:即演唱中夹入方言土音。
  二、犯韵:指韵辙不正规,旁犯错乱。
  三、截字:一字出口,未待收韵,即改变口形,致使单字唱成叠字。或者,工尺未完,收口太早,致使余下工尺,虽尚有音,已无字面。
  四、破句:不按句法文理,误连误断,从而割裂词旨。
  五、误收:出字虽准确,但信口收音,使人听去,不知何字。
  六、不收:出字准确,但出而不收,使人听去,唯闻上半字,而无下半字。
  七、烂腔:唱曲至刚劲处,棱角生硬;柔软处,又过于圆绵。均为过犹不及之疵。
  八、包音:出字不清,腔又太重,字为音所包,听者闻其声,不闻其字。
  九、尖团不分:指尖音、团音混淆。
  十、阴阳含混:指四声的阴阳,尤其上声、去声的阴阳,辨别不清。
  五难
  语出明·魏良辅《曲律》。
  指唱曲:开口难,出字难,过腔难,低难,转收入鼻音难。
  三绝
  语出明·魏良辅《曲律》。
  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
  两不杂
  语出明·魏良辅《曲律》。南曲不可杂北腔,北曲不可杂南词,是为“两不杂”。
  嘴劲
  也称“口法”。是控制口腔发音器官,用来准确表达字声的工夫。也包括把握“五音”、“四呼”,驾驭收音、归韵、送气等方面的技巧。唱念时用以准确地咬字吐音和美化字声腔格。
  喷口
  演员在行腔(或念白)中,特别用力于字头,吐音如喷,故称。喷口是度曲的基本技巧之一,可使字音送远,遒劲有力。
  气口
  演员须根据唱腔的长短、节奏的疾徐等因素,正确选择吸气的时机。吸气有两种方式:“换气”和“偷气”,俗称作“气口”。至于何时换气、何时偷气,因人而异。准确把握气口,既可不使听者发觉,又能使唱腔圆润。
  换气
  吸气的一种方法。歌者有时为了着一处唱腔,预先利用行腔中吞吐字音的瞬间,抓住时机进行吸气,俗称“坐腔”。目的是为了充分作好“交代”的准备。至于何处换气,人各不同。
  偷气
  吸气的一种方法。歌者利用乐句本身若断若接的机会进行吸气,可以不着痕迹,故称。
  膛音
  俗称“小膛调”或“小阳调”,主要是指昆曲小生嗓音运用的技巧和发声方法。即唱曲时通过胸膛和口腔的共鸣作用发出的一种特别宽亮而和谐的混合嗓 (大小嗓结合)。其诀窍在于能提引丹田之气从肺腑中流出,使“音膛相会”,然后通过口腔、头腔的激荡而发出。有了膛音,能使声音具有弹性,从低到高都一样的丰富充实,特别是行腔时高低之间的过渡音能转换自如,不露痕迹,阴嗓宽而不尖,润而不涩;阳嗓亮而不弱,有水音,不枯竭。
  历史
  北方昆曲简称“北昆”,是我国古老戏曲声腔昆山腔的一个分支。主要流行于北京、天津及河北中部、东部一带。因长期与弋腔(高腔)联合演出,故称“昆弋腔”。辛亥革命后,曾有人称其为“高阳昆曲”,建国后改今称。
  昆腔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已流传到北方。清初,江苏的昆曲班社和艺人不断北上献技,清政府曾把昆曲称为“雅部”,搬演于内廷。乾隆、嘉庆(1736--1820)以后,被称为“花部”的秦腔、徽调、汉调相继进京,昆曲便逐渐衰落下来;至道光年间(1821--1850),民间已无纯粹的昆曲班社,艺人中一部分返回南方,一部分依附于徽班,与皮黄艺人合作,后来发展成为京剧中的“京昆”一派;另一部分则采取昆、弋(高腔)同班兼演的方式,向冀中、冀东一带发展,与当地民间艺人合流,逐渐形成北方昆曲这一支派。
  同治(1862--1874)初年,醇亲王奕还,在府邸设立了一个兼唱昆、弋两腔的王府家班安庆班(后改名恩荣班)。光绪十六年(1890)醇亲王去世,恩荣班解散, 大部分艺人回到故乡,在家乡活动,并传授了大批青年子弟。
  民国初期,虽然政局混乱,但北方昆曲亦有极大的发展。
  当时着名昆曲演员有王益友、朱益铮、郝振基等,仍然兼演昆弋两种剧目,但昆曲剧目已较弋腔为多。1917年,着名昆曲艺人侯益隆、马凤采、韩世昌等,组成荣庆社到京演出。演员中还有郭蓬莱、陶显庭、陈荣惠、朱小义等。以后王益友、郝振基、白云生、侯玉山、魏庆林等加入,阵容比较整齐。而且因荣庆社是专门演出昆曲,又受到曲学名家、北京大学教授吴梅、赵子敬等人的辅助,加以新闻界的宣传介绍,在社会上造成很大影响,韩世昌也获得很高的声誉。
  1919年“五四运动”发生后,荣庆社曾南下到上海等地演出。之后,他们又以荣庆社和祥庆社的名义,间或在京、津、沪、宁,以及全国大中城市巡回演出。
  1924年,日本因天皇加冕,特邀韩世昌等率荣庆社部分人员赴东京等地演出,随去的除原有人员外,又增加了侯永奎、马祥麟等青年演员。同年,白云生组成庆生社,在北京、天津、保定等地演出,曾得到京剧界的支持,与京剧艺术进行交流,扩大了昆曲的影响。
  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国内动乱,北方昆曲也一再遭受冲击,特别是1938年,天津发生大水灾,许多着名艺人如陶显庭、侯益隆等相继病死,使北方昆曲遭受严重损失。抗日战争胜利后,白云生约韩世昌、侯永奎、马祥麟、侯玉山、魏庆林、白玉珍、李凤云、侯丙武等到北京,再次组成庆生社,在吉祥、华乐等戏园演出,后因观众寥寥,生活无着,又被迫分散,有的转业另谋生路,有的与京剧合作演出,但终难挽回衰落的厄运,至建国前夕,北昆已奄奄一息。
泗州戏《拿的起来放的下/金凤还巢/选段》简谱
人气:93
地方戏谱
泗州戏《拿的起来放的下/金凤还巢/选段》简谱
京剧简谱[革命现代京剧杜鹃山主要唱段/怒火烧/第八场 雷刚、郑老万、李石坚
人气:273
京剧唱谱
京剧简谱[革命现代京剧杜鹃山主要唱段/怒火烧/第八场 雷刚、郑老万、李石坚
神州万众学京剧(京歌)
人气:134
京剧唱谱
神州万众学京剧(京歌)
评剧简谱[十三姐女花容]十三姐/十三姐/旦/唱段
人气:117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十三姐女花容]十三姐/十三姐/旦/唱段
扬剧曲牌《知心客/宋江闹院》简谱
人气:79
地方戏谱
扬剧曲牌《知心客/宋江闹院》简谱
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锁麟囊》选段、伴奏谱
人气:483
京剧唱谱
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锁麟囊》选段、伴奏谱
京剧简谱[京剧群曲汇编 朱奴儿 2首]
人气:229
京剧唱谱
京剧简谱[京剧群曲汇编 朱奴儿 2首]
上党梆子[咱赵家原本是书香门庭/赵树理/选段]简谱
人气:184
地方戏谱
上党梆子[咱赵家原本是书香门庭/赵树理/选段]简谱
豫剧简谱[羞答答出门来将头低下]春秋配选段
人气:748
豫剧唱谱
豫剧简谱[羞答答出门来将头低下]春秋配选段
昆曲[荆钗记·见娘]
人气:216
其他唱谱
昆曲[荆钗记·见娘]
天堂的回音《姜亦珊:亦彩绽放(京剧张派选段)(4CD)》
人气:115
戏曲知识
天堂的回音《姜亦珊:亦彩绽放(京剧张派选段)(4CD)》
粤曲《桃花处外开》简谱
人气:217
其他唱谱
粤曲《桃花处外开》简谱

大家都在看

梅派唱腔及行腔要领初探

梅派唱腔及行腔要领初探

大凡京剧爱好者,无一不知梅兰芳京剧艺术,即便圈外之人,也略知一、二,可见其在京剧艺术中的地位。梅派艺术享有雍容华贵、端庄凝重、意境和美、深沉含蓄之盛誉,而其众多脍炙人口...

戏曲知识 84 阅读

上海、江苏、山东、湖北、云南京剧院院长共议京剧高质量发展路径

上海、江苏、山东、湖北、云南京剧院院长共议京剧高质量发展路径

推动现实题材创作 促进京剧高质量发展 全国京剧院团主要负责人建言献策 张帆 上海京剧院院长 对于现实题材的创作,上海京剧院坚持以京剧小戏为突破口,如以复兴号动车组首发司机甄选为...

戏曲知识 142 阅读

中国戏曲基础知识

中国戏曲基础知识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中国...

戏曲知识 94 阅读

民国前期秦腔名旦 刘箴俗 简介

民国前期秦腔名旦 刘箴俗 简介

刘箴俗(19031924)民国前期秦腔旦角中一颗闪亮的明星。陕西户县人,自幼家贫,随父亲去西安卖羊血为生,民国二年(1913)报考易俗社,被蒋卜王社长以不堪入目而拒收,恰逢创始人孙仁玉...

戏曲知识 193 阅读

戏曲演出是与观众共同完成的,如果观众没看懂,观演关系就不成立

戏曲演出是与观众共同完成的,如果观众没看懂,观演关系就不成立

戏剧需要建立起观演关系才能够成立,其中观众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观众没看懂,那么这样的观演关系就不成立,创作者期待的与观众对话的情境更是无从谈起。如何让独特的自我表达为...

戏曲知识 159 阅读

经典戏曲是如何守护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

经典戏曲是如何守护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

为什么一些戏曲剧目能够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得到古今人们的高度赞赏?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甘雌伏、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一点,无论是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戏...

戏曲知识 69 阅读

李利宏:从《香魂女》到《常香玉》——戏曲现代戏创作点滴

李利宏:从《香魂女》到《常香玉》——戏曲现代戏创作点滴

从《香魂女》到《常香玉》戏曲现代戏创作点滴 李利宏/文 要谈戏曲现代戏,我首先得从豫剧《香魂女》开始说起,因为这也是我和戏曲的初恋。 现代豫剧《香魂女》的创作、启动是在1999年冬...

戏曲知识 143 阅读

当初的京剧舞台并不那么严肃

当初的京剧舞台并不那么严肃

常宝霆白全福的相声《诸葛亮遇险》讲的是一位不懂艺术的剧团领导为了平衡各个演员的关系在舞台上胡乱安排角色的故事。这种对艺术不严肃的事情在现在的舞台上是无论如何不会发生的。...

戏曲知识 193 阅读

唱念做打都是啥?

唱念做打都是啥?

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唱念做打 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互为补充,构成歌舞化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

戏曲知识 139 阅读

戏曲管理者要成为抗压者,抵挡伤害戏曲、伤害剧种的操作

戏曲管理者要成为抗压者,抵挡伤害戏曲、伤害剧种的操作

为实现戏曲守正创新、繁荣发展,我们在艺术形态的蜕变、艺术形式的探索上不遗余力,在戏曲生态环境的治理上想方设法,不断出台利好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但在一些领域,尚未完全达到...

戏曲知识 122 阅读

戏迷也分流派?您属于哪一派呢?

戏迷也分流派?您属于哪一派呢?

伶人唱戏向来分行当流派。受此启发,笔者以为京城戏迷似也可分派。权以清末民初戏迷为例,略作剖别,试分之如下,博方家一哂。 01耳派 只带耳朵进戏园,坐那儿基本不睁眼,就听唱念是...

戏曲知识 133 阅读

《保定老调》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保定老调代表曲目与主要流派

《保定老调》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保定老调代表曲目与主要流派

保定老调又称老调梆子,是河北省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初为白洋淀周边农村花会中的俗曲河西调,清道光、咸丰年间已具戏曲雏形。早期老调行当...

戏曲知识 248 阅读

学京剧好多年,读了这篇文章才知道正确的发声方法

学京剧好多年,读了这篇文章才知道正确的发声方法

(一)、什么是京剧唱法的正确发声 怎样发声才是京剧演唱的正确方法呢? 笔者认为, 京剧唱法的正确发声方法应是在运用丹田气的状态下,根据唱者自身的生理条件,贴住上腭吸着唱,唱出在自己口...

戏曲知识 86 阅读

《野猪林》若非仁兄从天降(唱词注音)

《野猪林》若非仁兄从天降(唱词注音)

尖团字上口字标注唱词 ( 标注说明: 蓝 :上口字; 红 :尖字;部分 小辙音 /多音字) 若非仁兄从天降 以顺口动听尊重原唱为原则,选择尖团上口 鲁达(白):贤弟! (林白):仁兄! 林冲:【二黄摇板...

戏曲知识 1380 阅读

中国戏曲知识大全(四)

中国戏曲知识大全(四)

四、戏曲表演 (二)表演特性 1、综合性 唱:是戏曲演出中剧中人物进行内心情感抒发或叙事的主要方式,根据不同的剧种,采用不同的音乐形式。 念:是戏曲演出中对人物间的对白或独白的...

戏曲知识 73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