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继承了皮簧戏的艺术成就及其丰富的剧目。不但有二簧、西皮、吹腔、四平调、拨子等属于二簧系统的剧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戏曲工作者和广大戏曲演员相互合作,共同进行整理修改,其中优秀的剧目作为民族文化艺术遗产列入中国新文化艺术林苑而被保留下来,继续在舞台上广泛流传。这类剧目据估计大约有200 余出,例如《宇宙锋》《玉堂春》《长坂坡》《群英会》《打渔杀家》《五人义》《挑滑车》《打金枝》《拾玉镯》《三击掌》《六月雪》《四进士》《搜孤救孤》《秦香莲》《打严嵩》《挡马》《金玉奴》《樊江关》《野猪林》《八大锤》《空城计》《霸王别姬》《智取威虎山》等,其题材和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文戏、武戏、唱功戏、做功戏、对儿戏、群戏、折子戏、本戏等。各种形式的剧目,统称为传统戏。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当然,同时也相应地使它的民间乡土气息减弱,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因而,它的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猛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京剧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主要流派
流派划分
京剧的流派习惯上以创始人的姓来命名,各行当被公认的主要流派大致如下:
角色分类/流派(创始人)
老生
谭派(谭鑫培);汪派(汪桂芬);孙派(孙菊仙);汪派(汪笑侬);王派(王鸿寿);李派(李洪春);刘派(刘鸿声);余派(余叔岩);言派(言菊朋);高派(高庆奎);马派(马连良);麒派(周信芳);新谭派(谭富英);杨派(杨宝森);奚派(奚啸伯);唐派(唐韵笙)。
武生
俞派(俞菊笙);李派(李春来);黄派(黄月山);杨派(杨小楼);盖派(盖叫天)。
小生
程派(程继先);德派(德珺如);姜派(姜妙香);叶派(叶盛兰)。
旦角
陈派(陈德霖);王派(王瑶卿);梅派(梅兰芳);尚派(尚小云);程派(程砚秋);荀派(荀慧生);筱派(筱翠花);黄派(黄桂秋);张派(张君秋);徐派(徐碧云);杜派﹙杜近芳﹚赵派(赵燕侠);阎派(阎岚秋);朱派(朱桂芳);宋派(宋德珠);关派(关肃霜)。
老旦
龚派(龚云甫);李派(李多奎);孙派(孙甫亭);罗派(罗福山);李派(李金泉)。
花脸
何派(何桂山);金派(金秀山);裘派(裘桂仙);金派(金少山);郝派(郝寿臣);侯派(侯喜瑞);裘派(裘盛戎);袁派(袁世海);钱派(钱金福);黄派(黄润甫)。
丑角
萧派(萧长华);傅派(傅小山);叶派(叶盛章)。
琴师代表
孙佑臣、梅雨田、徐兰沅、王少卿、杨宝忠等。
鼓师代表
杭子和、白登云、王燮元等。
当代代表/角色分类/代表人物
生
于魁智(国家京剧院副院长)
张建国(国家京剧院三团团长,奚派名家)
耿其昌(国家京剧院余派老生名家)
朱强(北京京剧院马派老生)
陈少云(上海京剧院麒派掌门人)
杜镇杰(北京京剧院杨派老生)
李宏图(北京京剧院叶派小生)
张克(天津市青年京剧团杨派老生)
李军(上海京剧院杨派老生)
王珮瑜(上海京剧院余派女老生)
谭正岩、凌珂、刘宏建、金喜全、蓝天、傅希如、黄佳、杨少彭、詹磊、马力、郝仕鹏、杨淼、朱福、张建峰、杜喆、王璐等。
旦
李维康(国家京剧院京剧名家)
李胜素(梅派青衣名家,国家京剧院一团团长)
迟小秋(程派青衣名家,北京京剧院青年团团长)
赵葆秀(北京京剧院著名老旦艺术家)
王蓉蓉(张派名家,北京京剧院一团团长)
李静文(武旦名家,沈阳京剧院副院长)
史依弘(上海京剧院著名梅派青衣)
李鸣岩(李派著名老旦)
袁慧琴(国家京剧院著名老旦演员)
张火丁(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著名程派青衣)
赵秀君(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张派名家)
李海燕(著名程派青衣,国家京剧院二团团长)
刘桂娟(天津市青年京剧团著名程派青衣)
王艳(天津京剧院青衣、花衫演员)
常秋月、张馨月、丁晓君、马佳、张佳春、肖迪、张笠媛、朱虹、窦晓璇、郑潇、郭瑶瑶、冯蕴等。
净
邓沐伟
康万生
孟广禄(天津市青年京剧团著名铜锤花脸)
杨赤(大连京剧院院长)
尚长荣(上海京剧院演员)
刘大可、董洪松、杨东虎、裘继戎、方旭、王嘉庆等。
丑
寇春华(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
朱世慧(湖北省京剧院院长,丑角名家)
谈元、焦敬阁、严庆谷、徐孟珂等。
社会影响
1919—1935年梅兰芳的海外京剧演出消除了当时西方对中国戏剧甚至中国人的偏见,促进了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增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国京剧这一东方艺术瑰宝在世界戏剧舞台上大放光彩。
新中国成立后,京剧的对外交流主要是由文化部和外交部组织的,京剧成为国家的文化使者。
中国派遣京剧团赴世界各地访问演出,其中梅兰芳先后于1952年、1957年和1960年赴苏联访问,1956年第三次访问日本,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赢得了巨大荣誉。他的高超表演不仅让世界对中国的“国粹”京剧刮目相看,还对日本、欧美的戏剧及电影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莱希特在他们的创作中,都汲取了梅兰芳表演艺术的精华。
2018年,第十四届“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举办,内地和香港、台湾以及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6个国家的2000余名票友经过分区选拔和推荐报名参赛,254名票友进入复赛,最后产生了102名优秀选手。
戏曲评价
傅谨:京剧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它是“地方戏时代”出现的最重要的剧种,是雅文化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渐趋衰落的时代变革的产物。相对于超越了特定地域审美趣味的昆曲而言,它更多地是特定地域文化的产物;相对于昆曲所代表的文人士大夫趣味,它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京剧的剧目系统更充分体现出其历史叙述的民间性或曰草根特性。
法国荒诞戏剧家让·热内:京剧的主题、结构、表现手法之精妙绝顶。
英国著名戏剧理论家和舞美设计家戈登·克雷:中国京剧已经比西方任何其他戏剧更加成为一种独立而优秀的艺术形式。
前苏联著名剧作家特莱杰亚考亚考夫:中国戏剧蕴含着一种理性和国际性戏剧的种子,它那精确的方式方法可以适用于唤醒并引导磨炼过的群众争取一个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