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戏曲>戏曲知识>

戏曲呼吸要领规则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22-03-17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戏曲呼吸要领规则高清电子版乐谱歌词图片是器乐学习网于2022年03月17日 16:00:40更新分享的戏曲知识;资源收录于戏曲知识栏目中;器乐学习网免费分享戏曲呼吸要领规则简谱与五线谱歌谱图片,欢迎在线免费下载;器乐学习网无需注册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各类乐器学习资源及乐谱。

  吸气最好要让别人看不出来,用鼻吸为主,嘴可以微张,切忌张大门拼命吸气。这不是个外形问题,因为那样是吸不深的,只能将气吸在肺尖部(人的肺形状是上尖下圆呈椭圆形)是怎么也吸不多的。吸气当然不宜过多,但太少了也不行。把气吸在肺尖的人,还常常自以为吸得很满。其实,这是满而不多。犹如用小酒杯盛水。吸在上部,吸得满满的(相对於肺尖的空间来说),不仅憋得慌,并且一张嘴,气很快就会全部跑光。所以,我们唱戏也是主张深呼吸的。用鼻微吸,就能吸得深。要做到鼻微微一吸,腰围和横膈膜即有膨胀感觉,但千万别去下死劲膨胀它。

  (二)

  要把气稳在下面。即在吸气使腰围微微膨胀以後,唱时不能马上松掉;在声乐上叫“保持”。我对保持这个两洋声乐说法持一点保留意见。我认为这个提示不完整、叫人家把气吸进去,保持住,那你还用不用气,还唱不唱戏。其实我理解它也不是启发人家去把气保持住不动,而是提示歌唱者,悠着点用气,下面保住一点,别一下子用光、可是我的确见过不少人,由於误解而过份保持气息发僵、所以我认为把气吸下去以後,既不要有意识往上提(那就会用气过多,把气堵在上面),也不必拼命使劲把气压住,不让它上来(那就无法唱戏)。而是让其自然地沉在底下,不去理它。只要在用气发声时,能做到用多少拿多少就行、既不能把队伍都集结到门口,准备向外街出去,也不能用绳子拴起来,一个也出不去。要自然沉稳按需供气。供者去,不供者留,体会一下梅兰芳先生说的“唱戏要心平气和地唱”就能理解到沉气保持的自然状态了。

  (三)

  “保持”无非是攒气。我们对“保持”除了不能产生误解为讲保持就尽量屏住不能动用外,还要看到它只是“攒气”(节约用气,留有余气)的一个部份。它是管下面的,上面还有一个部份,对节约用气也有很大关系。例如:声带、嘴唇等上部器官,也有攒气的作用。它们的任务是挡。如果一个演唱者上下配合好,那麽门口(上面)挡,裹面(下面)拽,那将能很轻松地做到攒气。有的人单靠下面拽,拽的力量倒是很大,可惜上面漏气,更谈不上挡气。尤有甚者,由於对戏曲演唱声乐技巧掌握得不够正确,为了追求艺术效果(诸如喷口、口劲之类)有意识地把大门敞开不算,还推波助澜地送它一把,这不但和保持在唱反调,并且单靠下面保持,常常也是保持不住的。这种人如果专练气息保持,一般是很难练好的。时间长、进度慢,即使练好以後,下面力量大了,大到你上面怎么折腾也很难拽得动,这时,当然能唱得好些,但这种人唱出来的声音,显得沉重费力,艺术效果也不够灵活。它的原理是,尽管上面冲的力量大,但下面拽(保持)的力量更大。依我看,这都是学了京戏的上面(指唇、舌、齿、牙,喉)等肌肉的动作而出的毛病。因为戏曲除了讲要用丹田气外,对用气不会讲出别的什麽要求来了,到是上面花样很多,而这些花样裹面,有很多极易破坏气息的平衡沉稳。所以,要攒气,要保持足够的气息,不使一次用光,除了下面拽的力量,还要注意上面挡气能力的培养。要培养挡气的能力,可以从歌唱时气息的感觉入手。当气息从气管通过声带挡气(第一关)上来以後,主观上不要把它就往口腔前面送出去,而是让它通过咽管上升,形成空气柱进入头腔,这样一来气息不仅不会“磕桶儿倒”,能够保存,使下面不需要花那麽大的力气去拽住(就用不着把腰围绷那麽死),而且声音马上有了竖着的感觉,就会有戏曲传统中所讲的“立音”。这时你再用喷口也好,加强口劲也好,就会喷而不漏(气)了。这样说,大家可能还不太理解,即喷了怎麽能不漏呢。介绍你做一个练习,用手掌放在你的嘴前方适当的距离,别太远也不要太近,你唱时如果觉得有热气呵出,使手掌发热,就是你在漏气。你的声音就进不了头腔,也立不起来。如果没有发热的感觉,你的声音马上就会集中。功夫越深,你手就能靠得越近。西洋声乐理论中曾说过,一个好的歌唱家,面对着一支点燃的蜡烛歌唱时,烛光是不会晃动,就是这个道理。从上所述,有了上面挡气的感觉功夫,下面保持的负担要轻得多。但也不能反过来全靠上面,而下面保持的力量一点也没有。如果下面毫不保持,任听气磕桶儿上街,单靠声带来挡气,作为大门口纠察的声带,是会不胜负担的,这样很容易使声带发生病变。

  (六)

  呼吸和挡气保持有关。还有一个问题要讲,就是我们在唱的时候,不但不能在主观上拼命地把气往外送,需要挡气。这还不够,还须要在呼气发声时,保持一种吸气的感觉。这比挡气更积极,不是消极地挡而是往回赶。这是因为人的呼吸是由两组肌肉群来进行分工的,一组叫吸气肌肉群,专管吸气。一组叫呼气肌肉群,专管呼气。歌唱时要使气息顺畅自然地流出,就必须使两组肌肉群同时工作,处於基本平衡的状态。为什麽说基本平衡呢?如果两力相等绝对平衡,气息就处在静止的状态,无法歌唱。所以歌唱时,虽然两组肌肉同时工作,但作为吸气肌肉群的力量,应略小於呼气肌肉群,处在且战且退的状态。犹如想将一只竖着的竹梯轻轻地放平在地上,必须一面放梯子,一面托着。上托的力舆地心吸力,也是相反方向的两个力,这时如果两力平衡,梯子下不来。托的力一定要比重力小些,且托且让,最後才能安然地把竹梯放平。不懂这个道理的人,常常不去注意在歌唱时保持吸气的感觉,只顾呼气,由於没有人托着,这个竹梯就砰然倒下。这对一般人来说,歌唱大多需要注意吸气肌肉群的积极作用,而不需要再去注意呼气肌肉群的活动。因为呼气肌肉群已经是够积极的了,甚至於力量太大,所以要取得呼吸的基本平衡,达到攒气保持的目的,根本不再需要从两方面肌肉活动来考虑他的平衡,而只需要注意加强吸气的感觉就行。我在上声乐课看到这种情况时,常常启发学

  员说“朝裹吸着唱”。就这一句有时就能给歌唱者填平补缺,取得明显的效果。其实,气哪裹会朝裹吸,仍是往外呼。由於加强了吸气肌的力量,气息基本平衡。做到以上要求,戏曲裹拖长腔也就不成问题了。这种用气状态,也就是我前面所说的第三种状态,不进不出的状态,相对稳定的状态。它不仅适用于拖长腔,在某些流派的发声及润腔中,也经常运用。

  (七)

  唱戏总不能一口气到底,所以一定要学会换气。特别是甩大腔、长腔的时候,有的需要延续几小节。换气的涵义基本上是指在行腔过程中极短暂地略一停顿来进行呼吸。只要有了过门,不管过门大小,它的意义就不一样了,那是告一段落终止以後重新再起,不叫换气。因此,换气就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在戏曲唱法中,换气方法种类很多,也极为考究。但其最难的要算偷气(有的剧种叫暗气)。偷气就是换气时不要让人察觉。这裹我给大家介绍三种办法:

  (1)

  在演唱一句腔快到结尾的时候;总是要收声归韵的,这时你如能顺着气息,逐渐减弱,把嘴慢慢合拢,在声音尚未停止时,就用鼻起动,兴起一个用鼻吸气的势头,等到声音停止以後,你几乎同时或是在声音刚停止的刹那间用鼻子微微一吸,下面横膈膜同步地一胀,你就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将气吸好,又能几乎连续地再发下面的声音。这个动作虽然微小、简单,但必须在上面讲的惯性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它的巧妙恰恰是和那些收声归韵後,停止下来,再去吸气的办法相反,又快又不费劲儿。

  (2)

  在演唱过程中,忽然改变一下气息的走向,也能得到偷气的感觉和效果。对於这种办法,究竟气进去了没有,进去了多少,谁也不知道,谁也说不清。但它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延长你拖腔的时间,确是事实。比如:在唱5.6

  72 776旋律时(这种旋律西皮、二黄裹都有)如

  果你想把最後一个6音拖长些,唱得饱满些,你可以在第三拍两个“7”的前一个“7”字上,向外加重,把它唱成强音,然後,突然把第二个“7”音向裹收回去唱轻,即完成了这种偷气感觉的过程,你如不信,可试把两个“7”音,都唱成向外推,不改变它们的方向,你肯定会感到最後的6音难以拖长。这个办法常被名家运用在唱腔中有附点音符的地方。如:207

  72

  7.6谱中。我写明有换气符号的地方,就是运用这种偷气办法最好的地方。在“7”上向外加重,在附点音符後面的延”音上突然收回唱轻。有时在原谱并没有附点音符的地方,用上了这一办法来偷气,常常会人为地加上了一个附点,好在戏曲的唱腔是留给演员很大的再创作余地的。

  (3) 在一个音符拖长音时,借顿挫的处理机会来偷气。比如:老生倒板常见的尾腔3主兰::2或.:6昼鱼1

  5如果这时你的气不够了,你千万不要把嘴并起来吸气。因此时气息尚未完全停止,会出现归韵收声的感觉。若连收三下声,连归三下韵,该多难听。应该在声音断下来以後,要保持一种浑身一切包括心脏和呼吸都几乎停止的那种感觉。为什麽要这样呢?一来可以使你保持你原有的口型不动,以便接着唱时不会“撇(piǎ)掉”造成翘辙。二来这时你关上嘴吸气,然後再张开嘴唱,也是来不及的。所以,当你能做到在声音停止後,浑身都保持静止的感觉时,只要注意把肚皮稍微一松(实际是膈膜)好像喘一下气,你就可以继续再唱下去了。这个偷气的办法,如果做得纯熟,可以无休止地把断音唱下去。我在各地讲课做这种偷气示范时,总是一连做很多个断音,然後问大家,你们看我还能断下去吗,如果我不换气,我能连着唱这麽多的断音吗。

  有人说戏曲换气有几十种,我看没有那麽多。而且不同的换气方法当中,都有大同小异之处。比如,我前面介绍的第三种办法,你如果说它是传统裹的“歇气”也是可以的。所以我在本书襄就不对传统的其他诸如:压气、钩气、歇气、就气……等方法来一一进行解释了,但後面想把气口和换气的关系、区别,以及什麽叫气口讲一下。根据京剧来说,有气口的地方,有换气的也有不一定换气的,实际上,可以说气口是一种顿挫,犹如文章裹面的标点一样。因此,所谓气口的好坏,就不能单单理解为换气办法的好坏。而还有个气口的设置问题,如逭一气口设置得好,还是不好,是少了一个气口还是多了气口,都能对唱腔的艺术效果发生影响。并且气口设置的特定规律,是形成流派特色的一个重要因素。反过来说,你气口的设置虽很恰当,但你换气的方法很拙劣,戏曲界也会笼统地说你气口不好的。故气口二字严格地讲,它应包含换气的方法及换气点的设置,它是属於一种创作手段。故学者不可不慎。至於说有些演员年纪大了,气不够了,而多设置了一些气口,多换几口气,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有些演唱技术高超的人,非但不让你觉着气口太多,由於处理得好,反而会使你听起来顿挫有致。但道没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是很难做到的。

  (八)

  根据以上一些关於呼吸的说法,大家会得出一个印象,就是吸气一定要吸得深些,并且吸进去以後,在唱时要设法保持。这当然是很有道理的,但前面我提出了保持不能太死,现在我还要提出一个吸气也不能太深的问题,太深就有像拔萝卜那样,有拔不上来的可能。这个问题在歌唱界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说越深越好。有人则认为不宜太深。我同意後一种意见,理由还是唱戏曲要灵活。另外还要补充说明的是,唱戏的气不仅不能太深,并且它也不是一直沉在底下不动的。有的随着唱腔的需要,就是要上来一点(相对的浅一点),或是下得更深一点。按俞振飞老先生的说法,下去时气可到脚根。美国最新声乐理论说法,则有前到盆腔,後到尾间骨之感觉。但这种相对的上升舆前面所说的那种气浮上胸是不一样的。这虽然适当地上升了一点,但仍然是保持着一种对抗的力量,而不是全部吊起来,是两种对抗力量的转移。一九八七年我在渖阳全国民族声乐研讨会开幕式上做学术报告时,同志们给起了个名字叫“焦点转移”。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好比生活裹两个人在扶梯上摔跤,双方纠缠在一起,谁也推不倒谁,边打边在扶梯上移动的情形一样。我们唱戏曲在移动对抗力量的焦点时,就要像那两个相打的人一样,不管上、下都要纠着,使其保持对抗和平衡。当然,逭和前面说过的呼气肌肉群和吸气肌肉群的道理一样,总有一方力量稍大,一方稍弱,才能在扶梯上上下。不然又不动了。唱戏曲的人如能把气练到这种地步,他将不仅能升降灵活自如,使声音变化多彩,随时给人以稳定的感觉。并且也不会由於呼吸焦点的移动,而产生各种毛病。造就叫做气息的“调节”。一‘调节”都是在声音绝对连续时进行,与换气或气口是不同的。那当然也是一种调节,但它们总是在声音间断时进行。而这裹是指相对地把气保持在下面而言。

相关文章 推荐

粤曲《桃花处外开》简谱
人气:217
其他唱谱
粤曲《桃花处外开》简谱
扬剧曲牌《知心客/宋江闹院》简谱
人气:79
地方戏谱
扬剧曲牌《知心客/宋江闹院》简谱
泗州戏《拿的起来放的下/金凤还巢/选段》简谱
人气:93
地方戏谱
泗州戏《拿的起来放的下/金凤还巢/选段》简谱
评剧简谱[十三姐女花容]十三姐/十三姐/旦/唱段
人气:117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十三姐女花容]十三姐/十三姐/旦/唱段
神州万众学京剧(京歌)
人气:134
京剧唱谱
神州万众学京剧(京歌)
京剧简谱[京剧群曲汇编 朱奴儿 2首]
人气:229
京剧唱谱
京剧简谱[京剧群曲汇编 朱奴儿 2首]
上党梆子[咱赵家原本是书香门庭/赵树理/选段]简谱
人气:184
地方戏谱
上党梆子[咱赵家原本是书香门庭/赵树理/选段]简谱
昆曲[荆钗记·见娘]
人气:216
其他唱谱
昆曲[荆钗记·见娘]
天堂的回音《姜亦珊:亦彩绽放(京剧张派选段)(4CD)》
人气:115
戏曲知识
天堂的回音《姜亦珊:亦彩绽放(京剧张派选段)(4CD)》
豫剧简谱[羞答答出门来将头低下]春秋配选段
人气:748
豫剧唱谱
豫剧简谱[羞答答出门来将头低下]春秋配选段
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锁麟囊》选段、伴奏谱
人气:483
京剧唱谱
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锁麟囊》选段、伴奏谱
京剧简谱[革命现代京剧杜鹃山主要唱段/怒火烧/第八场 雷刚、郑老万、李石坚
人气:273
京剧唱谱
京剧简谱[革命现代京剧杜鹃山主要唱段/怒火烧/第八场 雷刚、郑老万、李石坚

大家都在看

上海、江苏、山东、湖北、云南京剧院院长共议京剧高质量发展路径

上海、江苏、山东、湖北、云南京剧院院长共议京剧高质量发展路径

推动现实题材创作 促进京剧高质量发展 全国京剧院团主要负责人建言献策 张帆 上海京剧院院长 对于现实题材的创作,上海京剧院坚持以京剧小戏为突破口,如以复兴号动车组首发司机甄选为...

戏曲知识 142 阅读

经典戏曲是如何守护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

经典戏曲是如何守护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

为什么一些戏曲剧目能够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得到古今人们的高度赞赏?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甘雌伏、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一点,无论是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戏...

戏曲知识 69 阅读

民国前期秦腔名旦 刘箴俗 简介

民国前期秦腔名旦 刘箴俗 简介

刘箴俗(19031924)民国前期秦腔旦角中一颗闪亮的明星。陕西户县人,自幼家贫,随父亲去西安卖羊血为生,民国二年(1913)报考易俗社,被蒋卜王社长以不堪入目而拒收,恰逢创始人孙仁玉...

戏曲知识 193 阅读

唱念做打都是啥?

唱念做打都是啥?

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唱念做打 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互为补充,构成歌舞化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

戏曲知识 139 阅读

《野猪林》若非仁兄从天降(唱词注音)

《野猪林》若非仁兄从天降(唱词注音)

尖团字上口字标注唱词 ( 标注说明: 蓝 :上口字; 红 :尖字;部分 小辙音 /多音字) 若非仁兄从天降 以顺口动听尊重原唱为原则,选择尖团上口 鲁达(白):贤弟! (林白):仁兄! 林冲:【二黄摇板...

戏曲知识 1380 阅读

中国戏曲基础知识

中国戏曲基础知识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中国...

戏曲知识 94 阅读

中国戏曲知识大全(四)

中国戏曲知识大全(四)

四、戏曲表演 (二)表演特性 1、综合性 唱:是戏曲演出中剧中人物进行内心情感抒发或叙事的主要方式,根据不同的剧种,采用不同的音乐形式。 念:是戏曲演出中对人物间的对白或独白的...

戏曲知识 73 阅读

梅派唱腔及行腔要领初探

梅派唱腔及行腔要领初探

大凡京剧爱好者,无一不知梅兰芳京剧艺术,即便圈外之人,也略知一、二,可见其在京剧艺术中的地位。梅派艺术享有雍容华贵、端庄凝重、意境和美、深沉含蓄之盛誉,而其众多脍炙人口...

戏曲知识 84 阅读

戏曲演出是与观众共同完成的,如果观众没看懂,观演关系就不成立

戏曲演出是与观众共同完成的,如果观众没看懂,观演关系就不成立

戏剧需要建立起观演关系才能够成立,其中观众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观众没看懂,那么这样的观演关系就不成立,创作者期待的与观众对话的情境更是无从谈起。如何让独特的自我表达为...

戏曲知识 159 阅读

学京剧好多年,读了这篇文章才知道正确的发声方法

学京剧好多年,读了这篇文章才知道正确的发声方法

(一)、什么是京剧唱法的正确发声 怎样发声才是京剧演唱的正确方法呢? 笔者认为, 京剧唱法的正确发声方法应是在运用丹田气的状态下,根据唱者自身的生理条件,贴住上腭吸着唱,唱出在自己口...

戏曲知识 86 阅读

戏曲管理者要成为抗压者,抵挡伤害戏曲、伤害剧种的操作

戏曲管理者要成为抗压者,抵挡伤害戏曲、伤害剧种的操作

为实现戏曲守正创新、繁荣发展,我们在艺术形态的蜕变、艺术形式的探索上不遗余力,在戏曲生态环境的治理上想方设法,不断出台利好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但在一些领域,尚未完全达到...

戏曲知识 122 阅读

戏迷也分流派?您属于哪一派呢?

戏迷也分流派?您属于哪一派呢?

伶人唱戏向来分行当流派。受此启发,笔者以为京城戏迷似也可分派。权以清末民初戏迷为例,略作剖别,试分之如下,博方家一哂。 01耳派 只带耳朵进戏园,坐那儿基本不睁眼,就听唱念是...

戏曲知识 133 阅读

《保定老调》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保定老调代表曲目与主要流派

《保定老调》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保定老调代表曲目与主要流派

保定老调又称老调梆子,是河北省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初为白洋淀周边农村花会中的俗曲河西调,清道光、咸丰年间已具戏曲雏形。早期老调行当...

戏曲知识 248 阅读

李利宏:从《香魂女》到《常香玉》——戏曲现代戏创作点滴

李利宏:从《香魂女》到《常香玉》——戏曲现代戏创作点滴

从《香魂女》到《常香玉》戏曲现代戏创作点滴 李利宏/文 要谈戏曲现代戏,我首先得从豫剧《香魂女》开始说起,因为这也是我和戏曲的初恋。 现代豫剧《香魂女》的创作、启动是在1999年冬...

戏曲知识 143 阅读

当初的京剧舞台并不那么严肃

当初的京剧舞台并不那么严肃

常宝霆白全福的相声《诸葛亮遇险》讲的是一位不懂艺术的剧团领导为了平衡各个演员的关系在舞台上胡乱安排角色的故事。这种对艺术不严肃的事情在现在的舞台上是无论如何不会发生的。...

戏曲知识 193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