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宫腔的所在区域及地理环境
富平县位于关中平原北部,地处北纬30°41′,东经108°57′—109°26′。东界蒲城、渭南,西连耀县、三原,南接临潼、三原,北邻耀县、铜川。县城距省会西安市59公里,距渭南市63公里,至首都北京1260公里。
全县82万人口,辖10镇23乡329村2064村民小组是陕西省著名的农业大县。在改革开放中,工业、外贸和多种经营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县域处于关中平原与陕北黄土高原衔接地带,为八百里秦川北端,总面积1233平方公里。境内咸铜、西延、西韩铁路穿越,国道省道绕境而行,富闫高速直达西安。
富平县呈由北向南的阶梯状,倾降的相对高差达900米左右。低山丘陵横布于县境北部。主要山峰有明月山,位于县城北27.6公里处,海拨1439米;金粟山,距县城东北32.7公里,海拨1240.7米。县境内黄土高原面积309平方公里,海拨400—783米,呈明显的阶梯状。年平均气温13.1℃,年平均降水约86.5天,南北降水量年差值为112.7毫米。全县年日照总时2472小时,四季干湿冷暖分明。县境内的石川河、赵氏河、温泉河、顺阳河均为季节性河流。
阿宫腔流传分布于整个富平县境内。
阿宫腔的历史渊源
阿宫腔是秦始皇阿房宫的遗音。
据历史记载,秦始皇灭六国后,按照各国宫室的原样,在咸阳建筑宫室群,藏美女万余人。并在渭河以南营造了规模更大的阿房宫,朝歌夜弦,形成了空前绝后的皇家歌舞团。但是,好景不长,项羽由东南烧杀而来,数万人的皇家歌舞团朝西北逃命而去。她们先后安家于乡村,必然把皇家艺术传播于民间。
礼泉、三原、富平、临潼、耀县等地都是阿宫早年的流传地带。
阿宫腔这个古老独特的声腔,一直由灯影(即皮影)保留在民间。
清同治年间,富平有了金马驹、金盆子、陈相公等一些阿宫腔灯影戏班。光绪年间,常有乾州、临潼的一些阿宫腔戏班来富平演出。清朝末年,三原的王仓、礼泉的乔娃子、有娃子来富平谋生传艺,收富平段天焕(艺名焕子娃)为徒。段天焕传承保留了阿宫腔剧种,成为富平阿宫腔鼻祖。
1959年阿宫腔搬上大舞台,段天焕担任艺术顾问。从此阿宫腔走向辉煌。
阿宫腔的基本内容
阿宫腔的吹打乐别具一格,开场必奏“十样景”。这是由十多种曲牌合奏的,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阿宫腔的曲牌多达400多余种,在全国所有戏曲中独领风骚。她的许多专用曲牌,如帝王上场用的《朝天子》《一气去霄》《石榴花》《画眉序》,神话人物上场用的《太极阴阳》《哪吒令》,赴宴时用的《流水》等等,为中国戏曲音乐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阿宫腔的流传剧本多达300多本。老艺人段天焕能演40多本,他生前口授录音的剧本有30多本。经过挖掘排演的阿宫腔代表剧作有《七箭书》《屎巴牛招亲》《窦娥冤》,搬上舞台后演出的代表剧目有《王魁负义》《女巡案》《九江口》等,改编移植的有《杜鹃山》《洪湖赤卫队》等,创作演出并获国家和省级大奖的有《两家亲》《三姑娘》,参加“天下第一团”展演的《四季歌》等。
阿宫腔的基本特征
1、阿宫腔由宫延歌女带至民间繁衍而来,因而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富平人之与阿宫,如同三秦人之与秦腔,处处都有戏,人人会唱段。
2、以灯影戏的形式在民间世代相传。
3、阿宫腔声乐中的拖腔,如“矣”“焉”“也”“呀”在我国戏曲声乐中是独一无二的。既有先秦语言特色,又具当时侍女“笑不露齿”的时尚。
4、阿宫腔行“一唱三遏”的特色很突出,这也充分说明她是阿房宫歌姬声腔的遗音。
5、阿宫腔清丽婉转,女声用窄音,男声要“低八度”,上翻“高八度”,又复转达低八度落音,充分显示出她的高雅特性。
6、阿宫腔曲牌400多种,而且根据人物的不同出场,设计了专用曲牌。
阿宫腔的相关器具及制品
阿宫的乐器分文场面和武场面两大体系。
文场的主导弦乐为二弦(硬弦),主要乐器有月琴、胡琴、唢呐、笛子等。
音乐作品有《阿宫腔音乐集成》。
武场面器乐有板、小锣、饶钹、击子、饺子、梆子、牙子等。
武场的代表作品有《十样景》。
阿宫腔的传承谱系
1、段天焕谱系
(1)班首段天焕
段天焕,男,1913年生,1988年去世。富平县王寮镇南董村人。年轻时在阿宫腔流传地之一的三原跟乔娃子、有娃子学艺,艺名为焕子娃。他生、旦、净、丑都能唱,文、武场面也是全把式。他肚子里装着80本传统剧本,经文化部门考察,曾授予了高级知识分子头衔。他在病床上,口述了30多本戏,通过录音整理留传了下来。他是富平县的阿宫腔鼻祖。阿宫腔搬上大舞台,他是艺术顾问。他是阿宫腔的首班、首代传承人。
(2)传承谱系
2、惠存孝谱系
(1)班首惠存孝
惠存孝,男,盲艺人。1924年8月生,富平县宫里镇齐村人。9岁拜伍玉润为师,开始学艺,12岁又入焕子娃皮影戏班。1947年入西安正俗社,1951年随该社并入西北戏曲研究院。1954年,应家乡富平请求,回富平县阿宫腔剧团。他具有较高的艺术天赋。他演奏硬弦、唢呐,柔和细腻,委婉动人,无与伦比。他又长于板胡、笛子。在阿宫腔设计方面,颇有创意,取得显著成就。阿宫传统唱段《王魁负义》中的《打神告庙》的唱段,《女巡案》中谢瑶环的唱段等,成为久唱不衰,百听不厌的代表作。
(2)传承谱系
3、魏建文谱系
(1)班首段天焕
魏建文,男,1941年6月生,初中文化,1956年开始学艺,师从惠存孝。他酷爱戏曲音乐,对阿宫腔音乐情有独钟,因而取得显著成就。他先后谱写了40多本阿宫腔剧本的唱腔曲谱,因而取得显著成就。他先后谱写了40多本阿宫腔戏剧的唱腔曲谱,其中《杜鹃山》《洪湖赤卫队》《两家亲》《三姑娘》《四季歌》等阿宫现代戏的唱腔设计独具特色,时代感强,社会反响强烈,获得国家、省、市一、二、三等奖,并被吸收为陕西省戏剧家协会、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
(2)传承谱系
4、党克荣谱系
(1)班首党克荣
党克荣,男,1949年9月生,高中文化程度。1970年参加工作,即进入富平县阿宫腔剧团从事音乐演奏。1976年在陕西省艺术学校作曲班进修一年。富平县剧团成立二队时,曾与惠存孝等联合创作《白蛇传》《金鳞记》的音乐唱腔,获得重大成功。之后,又为阿宫腔现代剧《小刀会》《洪湖赤卫队》以及创作剧《两家亲》的音乐写了配器,获得好评。他长于音乐研究,特别是配器研究,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2)传承谱系
阿宫腔的主要价值
关于阿宫腔,中国戏曲史志中都有记载,而地方史志更是如数家珍了。在不少专业书籍里,如《中国戏曲曲艺词典》等书中,对阿宫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也作了充分肯定。然而,阿宫腔至今仍是鲜为人知。抢救阿宫、保护阿宫势在必行。
就艺术价值来说,她是人民群众中的高雅艺术,早已被群众喜闻乐见。何况,她丰富了我国戏曲音乐,不少艺术形式别具一格,具有保留和传承价值。
阿宫腔的濒危状况
1、仅存的一家皮影剧团已是名存实亡,演职人员都已自谋出路了。
2、县阿宫腔剧团因演出不景气,县上财政又偏紧,形成经费严重不足,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3、阿宫腔老人艺人相继去世,几经培养的一批批专业演员有的攀了高技,有的调离本行,有的下海,有的离岗,阿宫艺人队伍已经乏人。
4、由于戏剧业的不景气,在社会地位不起眼,别说办不起剧校,生源也是个大问题,无人愿意把孩子往这穷坑里推。
5、唯一的阿宫腔剧团家底亏空。老剧装出不了台,新剧装置买不起,灯光、布景等等更是奢想,排新戏就是想入非非了。
阿宫腔的保护计划
县财政已投入20万元作为抢救的先期经费,并决定每年投资10万元,保证剧团经费。为了使老艺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由县财政支付退休演职人员工资。
一、主要保护内容
(1)静态保护
1、深入细致地摸清阿宫腔的历史渊源,进一步挖掘和探索阿宫腔的历史价值。
2、深入研究阿宫腔的艺术价值。在现有的《阿宫腔音乐集成》的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整理阿宫腔的专用曲牌,丰富阿宫腔音乐,为我国戏曲音乐提供更高雅的戏曲音乐资料。整理阿宫腔遗传下来的传统剧本,去其糟粕,扬其精华,丰富阿宫唱腔。
3、建立阿宫腔历史档案。做到对阿宫腔的研究查有依据,用有资料,发展有指导。
(2)动态保护
1、排演高质量、高水平、富于时代性的阿宫腔剧目。
2、县阿宫腔剧团重整旗鼓,武装设备,调整艺术队伍,充实阿宫腔力量。
3、在现有学员基础上,尽快恢复县阿宫剧校体制,逐年增添阿姨宫腔艺术骨干,不断充实和扩大阿宫腔队伍。
4、召开阿宫腔艺术研讨会,努力提高阿宫腔的演艺水平和研究水准。
二、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1、县上成立抢救领导小组,并常设办公室,由文化主管直接抓,县剧团具体负责实施。
2、成立阿宫腔戏曲艺术学校,已招收学员50名。50%学员可排演出,有的已崭露头角。
3、部分阿宫腔艺人,已回团从艺。
三、五年保护工作计划
2006年,举行第一届阿宫腔艺术研讨会,探求阿宫腔艺术的本质,研究阿宫艺术的发展,部署安排保护和发展阿宫腔艺术的新任务
2007年,县财政在上年度基础上增拨5万元,强化抢救工作。抢救领导小组拟组织专门班子,赴阿宫腔发源地—礼泉县等地寻访阿宫腔老艺人及其后裔,挖掘搜集遗留艺术资料,进一步完善继承成果。
2008年,县,市财政资助,县文化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精兵强将,搜集、编纂《阿宫腔精彩唱段选编》,出书出碟,申请发行,扩大阿宫腔的普及面和发展力度。
2009年,新一届阿宫腔剧校学员毕业,阿宫腔剧团力量壮大,再次加大投资,排演一幕体现阿宫腔特色和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大型阿宫剧,达到既出戏又出人的艺术目的。
2010年,在上述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县财政再次投资20万元:①召开第二次阿宫腔艺术研讨会,编纂系统的阿宫戏曲音乐;改组阿宫音乐研究室,使阿宫腔音乐研究后继有人,朝气蓬勃。②排演1—2幕高档次的阿宫腔剧目,巡回各省、市、自治区演出,为阿宫腔第二次赴京汇报演出奠定基础,进而走出国门。
四、五年主要保障措施
1、县政府已成立抢救领导小组,由主管文化工作的副县长乔润芳任组长,县文体局正副局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常设办公室,由县剧团团长刘稳新任办公室主任。
2、县文体局设阿宫腔音乐研究室,由国家二级作曲、戏校校长魏建文任主任。现已开展工作。
3、县剧校第一期招收学员50名,已于2005年7月毕业,绝大多数被录用,已排演四个折子戏和一部大戏《女巡案》。在总结第一期经验的基础上,拟定新的招生计划。
4、县政府每年拔10万元抢救保证退休艺术人员的养老金。
5、县阿宫剧团在创收演出中,必须保证所演剧目50%为阿宫腔,并保证每年新排一部阿宫腔传统剧目。
6、鼓励并帮助业余演出阿宫腔。
五、建立机制
1、层层具体负责机制:演出质量为观众负责;剧团经费开支为财政负责;文体局抢救管理为县领导小组和县领导负责;县抢救领导小组为省上负责。
2、以老带新,以新敬老的艺术循环机制:老演员传、帮、带,尽快使新学员在艺术上成熟;新学员尊敬老演员,使老演员焕发艺术青春。
3、推陈出新,持续发展的机制:在《在阿宫腔音乐集成》和专用曲谱的创新研究中,推出具有时代气息和浓郁的阿宫特色的新曲目;在阿宫腔传统剧目和唱段的挖掘创新中,推出现代的具有代表性的新剧目,唱出一批新段子并创作一批有新时期生活气息、有一定艺术质量的新剧目。
4、艺术发展创新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通过创名牌剧目、名牌演员、名牌场次,努力提高标房价值;通过不断提高经营,招商引资、联合开发阿宫艺术,努力搞活剧团,增强其经济实力;通过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努力充实演出家底,提高演出设施质量,保障演出的延续性。
六、经费预算及依据说明
2005年县上已投资20万元;2006年县财政加大投资再增加10万元以保证阿宫队伍;2007年为搜集阿宫传统资料计划再拔5万元;为编纂《阿宫腔精彩唱段》,并出书、出碟,计划增拨5万元;2010年县财政再次投资 20万元,用作编纂阿宫戏音乐并排导1—2幕高质量剧目,为巡回各省市区演出作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