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箴俗(1903——1924)民国前期秦腔旦角中一颗闪亮的明星。陕西户县人,自幼家贫,随父亲去西安卖羊血为生,民国二年(1913)报考易俗社,被蒋卜王社长以“不堪入目”而拒收,恰逢创始人孙仁玉进入社门相遇,一见便认为是“小翠花”式的人物,是个大可选就之才。随收留下来,编入第二期学生。他的第一出戏是孙仁玉新编的《女娃劝学》,由陈雨农教练长和党甘亭教练排导。演出之后,大家认为“迥非常才”,引起观众注目。随后党甘亭又为他排导了传统戏《慈云庵》和《忠孝图》,观众为之惊叹,并给他起了“蛇蛋红”的徽号。1914年来,孙仁玉针对他的艺术特长,编写了《青梅传》一剧,由党甘亭精心设计排导,并特意创作了许多新的唱腔。演出之后,大为轰动。景梅九到了他的演出,激动不已,为他赠诗:“生小十三上舞楼,窈窕身似女儿柔,只因一曲青梅传,到处逢人说慧刘”。刘箴俗天生绝顶聪明,悟性极高,对教练长陈雨农等的精心教导,他都能心领神会。所以,他在艺术上进步甚快。他在较短的时间里,塑造的舞台形象甚多,如《复汉图》(三本)中的阴丽华,《玉镜台》中的何玉英,《蝴蝶杯》中的卢凤英,《夺锦楼》中的钵瑶英,《若耶溪》中的西施,《黛玉莽花》中的林黛玉等。一个个性格鲜明,多俱风彩。当这些剧的排演,也使他一步一步地向着艺术的峰顶攀登。1921年到武汉演出,他的表演艺达到了颠峰时期。在一年半的武汉演出中,他和易俗社的新秀们,风靡了开汉三镇。报纸上的评论和赞誉,几乎日日不绝。有吊浮萍的作者,在《易传日报》上著文称:“该社演剧汉上,允称刘箴俗与梅兰芳齐名。惟刘箴俗能变化声音,迥然超出众员之外,诚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也。观者无不赞赏。至于容貌身体,均恰到好处。而做工更不寻常”。他所演出的《黛玉葬花》列是备受推崇。作者鄂痴在《刘箴俗之“黛玉葬花”》一文中,称赞他“恰为圆珠走盘,令人神益。其惜花之神情扫花之态度。葬花之姿势,无一不出神入化。将来菊部争辉,梨园杰出,合欧阳予倩、梅兰芳鼎足而三,有百生焉。”欧阳予倩也称“箴俗是生就演旦角的材料,很少人能够及他。”于是,当年在武汉就有了“南欧(芡阳予情),北梅(梅兰芒),西(刘箴俗)”的美称。当时欧阳予倩率领的南通伶工戏剧学校正在武汉售戏,与易俗社互相观摩联欢,交流艺术经验。欧阳予倩亲自演出《大岳山》招待易俗社。易俗社以《毁桃娘》答谢。欧阳还以自己演西施的行为,亲自为刘箴俗装扮化妆《西施浣纱》,进行摄影留念。
刘箴俗为人恭谦厚道,平时不苟言笑。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对艺术钻上面。他与刘迪民、沈和中,路可易,苏牖民、马平民被称颂为“易俗社六君子”。其艺术和人品都为社会所称道。由于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所用心力过度,积劳成疾。1924年7月在演出《美人换马》时晕倒在舞台上。从此,一病不起,当年12月不幸逝世,终年只21岁。西安观众为烨烨生辉的艺术明星的殆落悲痛不已。易俗社和西安各界群众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追悼会。公葬之日,送葬群众长这数里。王绍猷在《秦腔纪闻》中称赞他“梨花带雨,色艺绝伦,名留武汉,技冠三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