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时间关系,小韵此次游览乐展主要看了“ 古琴”那接下来给大家重点介绍一下吧!!
(古琴展区,斫琴过程)
轻雷琴 (南宋前期)
中国艺术研究院藏
本琴为伏羲式变体。
琴体扁中带圓。额较宽,呈弧状。琴尾两侧底面分离,见其木质金黄疏松,底层灰胎下包有麻布,上髹黑漆,漆质较硬。黑漆之上、加有一层漆质较松、赤黑相间的面漆。通体呈大小蛇腹断。龙池、风沼均作圆形。周围刻楷书“ 大唐开元三年雷氏造”九字,龙池上方刻篆书琴名“轻雷”二字并有草书铭文“ 振万物乎虺虺,触纤尘乎霏霏。无妄飞而无折摧,是之谓天随。”二十四字。均填以银漆。 此琴红木足、白玉轸,制作工艺精湛。音色浑厚松透。济南琴家 张鸿文曾藏此琴。琴额系 郑珉中先生后改而成。
混沌材琴 (北宋)
中国国家博物馆
“混沌材”琴为传世 北宋名琴,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此琴为名家刘安世所斫,迭经 毛仲翁、周鲁封重修。清末之际,此琴为诗梦斋女弟子白达斋所藏,后辗转归 夏莲居。《五知斋琴谱》误将刘安世定为晋人,故夏氏题晋制。1958年夏莲居将琴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
“混沌材”琴通长123.5厘米。伶官式,琴面两侧浑圆,当中较平,呈扁弧形。琴身髹黑漆,露朱漆地,螺钿徽。通体发冰裂断纹。琴腹龙池凤沼皆作长方形,沿口皆有镶边。焦尾冠角较圆,足为圆形木制,轸为一节 竹根制成。
倪元璐琴 (明末)
中国国家博物馆
仲尼式。通体髹朱漆,曾经修补,两面均有蛇腹断纹,螺钿徽,琴肩在二至三微之间,琴腰在八至十一徽间,龙池、凤沼均长方形,焦尾冠角较圆,有灯草纹饰,象牙轸,檀木圆形足。琴背于龙池上方刻篆书铭文:有冢攲斜,有杪卧雪,质得焦桐,其音清越。实惟忠臣孝子之精灵之所结,囗囗氏。”署款难以辨认,似有意回避。在龙池下方刻篆书“倪元璐印”及大司徒之章两钤记。倪元璐(1594-1644)浙江上虞人,字玉汝,号鸿宝,明天启进士,官至户部尚书,翰林院学士。能诗文,善书画。
溪山晚磬琴 (明)
中国国家博物馆
仲尼式。桐木斫,本质松黄。鹿角灰胎,栗殼色漆,外髹黑漆。通体细密小蛇腹断。长方形龙池与凤沼。琴额嵌有带 翠玉片。琴背项间刻琴名“溪山晚磬”,旁署“一翁重修”,下有“百子”小方印。琴背龙池右侧刻“ 松风一榻雨潇潇,万里封疆不寂寥。独坐瑶琴悲世虑,君恩尤恐壮怀消”。池左刻“旹(时)景炎元年。蒙思遣,问召人,夜宿青原寺,感怀之作。谱于琴中识之”,下署“文山”。按“文由”,即南宋末年名臣文天祥。凤沼左下方有一填朱六字大方印。
九霄环佩琴 (中唐)
中国国家博物馆
此琴经宋人周必大定为 唐代雷氏斫。伏羲式,琴面浑厚呈半椭圆形。项、腰作圆楞,原漆为黑色。露朱漆地,通体发小蛇腹间牛毛断纹。蚌徽。琴为桐木所斫,色黄质松古、龙池,凤沼纳音中间下凹圆沟。焦尾冠角较方,结处较尖。其上凸雕灯草线两道。尾托冠角明显,做工圆润不露棱角。额下由轸池向外微坡。足池装红色玛瑙足一对。轸池装红色玛瑙轸一副。
琴腹内有墨书题字,已模糊不清,底面肩上阴刻小篆书“九霄环佩”四字,龙池两旁阴刻周必大(1126—1204)款行书。“ 雷氏斫之,肇自开元,冯氏宝之、不知几传。我非知音,面理可言,心主于内,手应乎弦。敌声和可以仰马,意杀行而扑蝉,岂特此哉,大则歌南风。小即治单父,举不出于斯焉。”款署:“嘉泰元年四月辛丑平园老叟周必大书。”龙池、凤沼中间阴刻外圆内方篆书“中和之气”印一方。
霜钟琴 (明)
中国艺术研究院
仲尼式,通体髹黑色漆。呈小蛇腹断纹。琴面微弧。池、沼均为长方形,纳音较高。琴体圆浑宽宏、木质松透。琴音清润,龙池上方刻草书“霜钟”二字,池侧刻楷书“ 崇祯四年六月八日,石齐黄之风整”,均填以螺钿末银漆。龙池下刻楷书题识:“ 卓哉斯器,乐为至正。音清韵古、月澄风劲。三余神爽。泛绝机净,寒夜霜钟,懦玩激儆。阴阳潜感,否藏前镜。先贤遗物。巴独知政,同治六年岁次丁卯仲吕月,渔梁后学祝贺年重修于无诸城井铭。”其下有篆书印二方,上为“祝庆年印”。下为“久要不忘”。凤沼上方刻篆书“心田酒扫净无尘”一方长印。沼下琴尾右刻篆书“ 十二琴楼第二才”七字,琴尾左刻篆书“浦城祝氏加长”六字长方印。1867年,福建浦城 祝桐君重修并题刻铭文,将其作为家藏第二良琴,曾由福建琴家王介眉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