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明、清两代的皇宫。它始建于明代永乐四年(1406年),建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距今已有将近600年的历史。从1420年明成祖朱棣自南京迁都北京,到1911年清代最后一个皇帝溥仪被推翻,先后有明代14个皇帝和清代10个皇帝在此居住。历时近500年。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
故宫博物院
据郑珉中先生记载,故宫博物院成立后,故宫的藏琴由三十三张(原藏三十六张琴中有三张即宫中的宋厂窑瓷琴,行宫的长安辛丑款“万壑松涛”与王徽之款的三琴南迁,今存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馆。)增加到四十六张,其中属于唐,宋,元三代的典型器就占藏琴的三分之一。使故宫博物院的藏琴在全国博物院中居首位。①
《斫琴图》东晋 顾恺之 宋人摹本 绢本设色
纵29.4厘米 横130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中的藏琴,以盛唐雷氏作的伏羲式“九霄环佩”②琴和中唐制作的神农式“大圣遗音”③琴最为大家所熟知。
“九霄环佩”琴是1952年,由当时的文化部文物局郑振铎局长主持,从刘晦之手中购得,入藏故宫博物院的。
“大圣遗音”琴
而这张“大圣遗音”琴,差点就永不见天日。当时清室善后委员会检查的时候,在南库的墙角旮旯发现一张“破琴”。南库虽是皇家珍品库房,但由于年久失修,屋漏雨水,不知经历了多少岁月,长期的雨水滞留,使得琴面结了一层厚厚的水锈,和泥壳似的,岳山也掉了一半,弦轸也俱失。表面上看,大家都以为是“破琴”一张。于是定名为:“破琴一张”,编为:“鲲字一〇七号”。就这样“大圣遗音”又在南库沉沦了二十余载。
解放后,王世襄先生在南库发现了这张“破琴”,擦了擦,漏出了一点漆。王世襄先生眼睛一亮,好家伙!这可是一张唐琴啊!其实南库位于养心殿之南,是离皇帝寝宫最近的一个大型的,收藏古文物珍品的场所。这张琴没有放在宫中的古董房或其他场所,而藏于珍品库中,看来当时的皇帝的确把它看的很重。这正说明这绝对是张好琴。
1949年著名的古琴家管平湖先生受邀来故宫博物院修理此琴。和《我在故宫修文物》上匠师们的工作一样,管平湖先生剥丝抽茧,一点点细微的修复这张古琴。数月过去,一层层水锈被管平湖先生慢慢剥离,最终彻底清除干净。漏出的漆面居然丝毫无损。这也证明了唐代古琴制作水平之高,鹿角漆胎竟如此坚固,不易损坏,久经水浸都未曾脱落或浮动。之后管平湖先生依照原样重新装配了紫檀岳山,这张唐琴终于恢复原状,神采焕发。
小编后记:在近期热播的《我在故宫修文物》中,木器组的屈峰老师说过文物是死的,如果只是放在那里,它什么用也没有。就如同这张“大圣遗音”,永远放在南库的墙角旮旯,永远都是一张毫无用处的“破琴”。经过修复后的“大圣遗音”传递出了文化,在修复的过程中,修复者一手触摸木漆金石,一手感悟唐朝文化。当复原的“大圣遗音”展示到我们面前时,我们又是几经穿越,感慨万千。
①此段出自故宫博物院编 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故宫古琴图典》
②“九霄环佩”琴 伏羲氏,唐代,通长124cm ,隐间114.2cm,额宽21.8cm,肩宽21.2cm,尾宽15.4cm,厚5.8cm。
③“大圣遗音”琴 神农氏,唐代,通长120.3cm, 隐间111cm,额宽19.2cm,肩宽20.2cm,尾宽13.5cm,厚5.2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