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古琴>古琴入门>

怎样弹好古琴?(2)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20-06-05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对于古琴曲的艺术处理,1936年《今虞琴刊》发刊词中查阜西先生说得明白:“古琴之演奏,真能事者,必讲“求极尽轻、重、疾、徐、抑、扬、顿、挫之妙。”这“轻重疾徐抑扬顿挫”八个字就是音乐作品处理的总则,是真正弹好"琴的标准。深探其奥,前四字基本上是旋律的线条进行,音与音之间由音量的不同、速度的变化连接起一条流动的线条。连接一连串不完全相同音量与速度变化的音响,使旋律流动起来,以速度与力度的疏张来展现作品的情感,显出其鲜活的生命。譬如与西湖漫步相关的乐曲,其速度必定舒缓悠雅、旋律也必定抒情优美;二胡曲《赛马》又必定是气息相促,奔腾疾速,一种勇往直前的涌动。古琴曲《平沙落雁》若以快速与重力弹奏,必然违原旨。管平湖先生打谱的《广陵散》,在某吟段落还标出了具体的速度值,这是管先生对乐曲形象的正确理解,这种理解来源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

  后四字基本上是音与音、句与句间的气息处理。何处停、何处顿、何处应延长?如《关山月》“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从七弦到二弦接连着“过弦”,音与音之间不可断裂,按词意还应连绵凄婉。“有”字的音加上—个委婉的下滑音,节拍还应深情的拽扯,再续出个“人”字来,就更有凄厉委婉的感觉,这就是“抑”和“顿”的功能。《幽兰》里有几处顿撮,那戛然而止的无声间隙里, 却存在巨大的韧力与吸力。其间无法用尺度丈量,只能靠演奏者依据自己的感悟来把握。可说处处皆学问,却还真无法细说“言传”,而只能多加“意会”。这感悟是个人的积累,是个人对生活(包括对古今中外生活)的体验,是演奏者对客观、对规则的把握,对乐曲内容、对逻辑的把握。

  琴人间常说的“气韵生动”,“气韵”是琴曲内涵、是内核。用最通俗的话就是乐曲的“精气神”。然何谓“气韵”?如何才是“生动”,又是最难说清的课题。以最从众的说法,就是一个演奏者能与大多数听者在一致的气息感受中行进,两个音、两句乐句之间相隔的时值长短能达到最大众化的适度、能满足大多数听众的气息感受、能使听者得到最完美的艺术享受,这就是“气韵生动”。常听人评论某人弹奏时“有气场” “气场很大”,实际上就是这位演奏者在气息上把握了与大众气息的一致性。这种气息时值长短往往是涉及到极其短暂的间隙之间。现场演奏的“稍纵即逝”的空间,甚至是零点一二秒长短的间隙。微妙短促的间隙是难以用体育比赛的秒表来计算的,只能以包括演奏者在内的大多数听众的心理气息感受作为判断标准。因此,如一个演奏者的演奏,在气息把握上与最大多数的听众相一致了,那么他就是一个成功的演奏家。

  试举两例解说乐曲的艺术处理。

  《梅花三弄》的主题旋律

  “15 55 5. 32 | 15 5 5 - |”“ 123 65 5 5 -丨”前句中“32”的连“挑”与后“123”的连“勾”,可弹成透明晶莹的颗粒状,使音色具有生动活力。若连挑五、四两弦时,右手食指顺势推拥而过。连勾三、四、五弦时顺势拉弦,这样的音色既无力度又欠清晰,无助于梅花朵朵,玲珑摇曳,婀娜多姿形象的描绘。“32”两个音连接部,连接前后的“15 5 5-”,因此只能轻处理,不可突出或前后句旋律“平分秋色”,否则就缺乏线条的流动感,就第三段开始的泛音主题音调,十徽处清秀抒情,朵朵饱满;七徽处宽宏上扬,梅花盛开满园;在音响上须处理成每个音不被阻塞遏止,使每个音都在空间回响。四徽处的泛音段则应处理成刚毅,枝节挺拔。第五段“1121216 561 1-”都是高技巧含量的乐句,音准准确、颗粒清晰,玲珑剔透、生动活力,尤其为三、四弦上发九徽音准如要严格的准确,左名指必须要及时调整与弦成90度的直角。“2.353”四个音是近距离的四个音位,音准很容易含糊混绕。第七段高潮段落,音区移到高音区,手法应用两个八度差的高音按音与空弦音的混合交响,在高音少低音多的状态下,却是构成了一段高音旋律。此时右指必须强调力度的匀称恰到,若空弦音失控偏响,则会使旋律高低音比例倒置。

  《潇湘水云》开始的泛音旋律,应处理得清秀明媚、委婉抒情,犹如山岚叠嶂层雾缭绕。第二、三段最是动情处,一番绵延不断的叙说,音与音毎个音都是柔意绵绵,句句真情。一 个演奏者有了高端的审美内涵标准,再辅以精到的技术技巧,就能起到醉人的效果。第五段“蟹行”技法“33 66 2 |”和七段里的“36 2 3 2 2-”都是琴人津津乐道的名句,它们是连续四度音程的跳进,连续四度跳进音型本身就是一种力的涌动。这样乐句若没有右指力度的增加、没有淸晰干练的音粒,是不可能再现古人原曲标题“浪卷云飞”“风起水涌”奔腾激越的气势。

  艺术处理的另一重要依据则是对琴曲“解”文献的占有与理解。《存见古琴曲谱辑览》里收录了古人对每一首琴曲的“解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弹奏琴曲的 依据。即使是一首小曲,如《湘妃怨》,虽简单,却也应处理成一个古代女子思念与叙说。我们演奏者的本分是对一首琴曲进行二度创造,是再现原曲的风貌与意境,而不可脱离原作的精髓随意为之。琴曲具体内容是作曲者特定的创作原动,不应由二度创作的演奏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而改动。

  乐曲题材因生活内容的多元而多元,正如《事林广记》“陈拙参军琴说”中 指出:“古人命意作调弄之趣,下指或古淡、或清美、或悲切、或慷慨,变态无常, 不可执一……”又如明李贽所说:琴曲有“舒缓、浩荡、壮烈、悲酸、奇绝……不可以‘淡和’一律求之。”这相隔千年的两位古人的两个“不可……”正是据于事实的存在而作出的结论。这正说明传统的古琴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都是以社会存在的多元的内容为题材,来反应社会生活的。

  《胡笳》(包括《胡笳十八拍》、大小《胡笳》等五首《胡笳》)、《长门怨》、《离骚》、《秋塞吟》、《阳关三叠》《忆故人》等琴曲都有其特定的内容题,我们应根据这些原本的题解去处理音乐作品,不应“自娱”得以个人的理解去处理乐曲。山林逸趣的《平沙落雁》《山居吟》《泛沧浪》《渔歌》等琴曲的题材,也是古代社会生活的实际存在,必然是古琴艺术的表现对象。而它的内容深含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绿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意境,若另作演绎也同样是不适合的。

  要获得这种恰到的适度的气息感受,除了深谙乐曲的内涵意境并极其熟练外,还须通过对其他优秀艺术作品的观摩学习,广泛吸收滋养,融介史多的艺术精华,体现于古琴艺术的表现之中。因此一个演奏者对于气息的把握是与演奏者的阅历有关,阅历越深、对传统文化感悟的积累越多越广,往往对乐曲内涵的表达会越到位,越趋精到。我们常见同一首琴曲同一位演奏者在他们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深度的表现,也由于此。

  “艺术处理”是使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更显灿烂光辉。

  琴曲艺术处理中的古籍题解依据

  前者所叙足乐曲旋律的处理,关于琴曲史籍资料也是处理琴曲的重要依据。 “自娱”和“娱他”是“娱”的形式的不同,但不论“自娱”还是“娱他”,对于乐曲的内容演奏者只是二度创造的身份,每首琴曲自古以来都有特定的内容。古籍中每首琴曲的内容题解,就是我们处理琴曲的主要依据如《广陵散》,《史记-刺客列传-聂政刺韩》的记载就是演奏者的依据。《大胡笳》则是汉末年民族战争背景一点点民众的不幸遭遇及母子骨肉离别的凄苦。《潇湘水云》古籍则是明指“以寓惓惓之意也”(《神奇秘谱》),“惓”非“倦”,今通“拳”,以示愤懑之情。联系当时时局,正是外族入侵,国土沦丧之际,有点民族气节的文人及现了愤愤不平的忧患情怀。这正是这首琴曲的主旨,而不应将它仅仅解释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平沙落雁》《渔樵问答》等一大批山水情趣的琴曲,本身就是古代文化日常生活中的存在,今天的演奏者也只有通过对古代文化生活的体悟,表现乐曲内在的意境。但也有部分古代琴曲,其古籍文献题解与今天我们听到的乐曲旋律本身,出现了错位。这不外乎古籍题解是正确的,而经过长期的演变,乐曲的音乐形象被演化了;也可能两首或多首同名琴曲,用了同一首题解。因而音乐形象被演化与流传至今的某一首乐曲实际音乐形象不相符。合如梅庵派的《捣衣》,旋律乐句朗朗上口、节奏节拍明快流畅,绝不是“伤闺怨也。”的情感。我们无须究辩古籍记载之正误,或是经几代琴家传衍变化的结果。但也不能仍以古籍题解中的“妇居幽闺,夫戎边隅。”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来解释今天梅庵派的《捣衣》。再如《神人畅》的题解为;“洪水为害,命子救之。”大有抗洪治水的形象,但与具体旋律本身展示的形象,似乎大相径庭。另有部分琴曲,读其文献十分高远宏伟,但实际存在的音乐本体,却无所适从的去加以体会。所以阅读研究史籍资料与处理乐曲,也须作具休分析,不应“泥古”和“本本主义”。

  自我“录音”提高艺术实践水平

  很多琴友当众演奏时常会心抖手抖,不能完好的演奏一首琴曲,一般都不能体现在家里或自己一个人时弹的水平。这无非三个原因,一是还不够熟练,老话 “艺高胆大”,艺高了不但胆大,还会涌现表演欲的冲动。二是在众目睽睽之下, 不习惯那种场景,浑身不自在。因此心神絮乱,本来很熟练的乐曲也大打折扣。三也存在着为数不少的琴曲“旋法”“句法”混乱,乐句旋律长短混杂,不规整不够清晰,累赘而欠章法。某些琴曲的旋律乐句即使不按原谱链接,也可成曲。

  此三种状况若一遇外界干扰,一有杂声,思绪就会被搅乱,无法投入原有思绪。解决的方法除了继续熟练外,遇有非正规的众人场合,尽可能争取弹奏机会,借此壮自己的胆量,习惯不同的场景。另一妙法,即自我录音,自我录音是“一遍”的过程,由不得剪接。甚至在某些不适合录音的时候也要求自己录音,并且还要求不得因错乱而停……录完音后还要认真仔细听辩,此时的演奏者已是客观身份,会发现作为演奏者所感觉不到的问题。经一段时间的实践和锻炼,自会有突飞猛进的提高。

  “业余爱好”与“弹好古琴”的关系

  墨子说的“百工从事,皆有法度”,绝不是对“院校专业”说的,说的是从 事任何一项工作,必然有其规则与方法。前章谈及的基本功训练以及几个关键问题,即使业余爱好者,同样是必须遵循。“皆有法度”的“法”,是从事一项艺术活动的人都应该掌握的法则。若一定要区分“专业”与“业余”,严格意义上只存在着要求的严格程度与进度的快慢不同。因此即使业余学习者也应按“法” 则学习古琴艺术,才能真正的弹好古琴。

相关文章 推荐

梵呗相遇古琴演奏《藏传大悲咒/常成梵音心灵音乐会》视频欣赏
人气:185
古琴演奏视频
梵呗相遇古琴演奏《藏传大悲咒/常成梵音心灵音乐会》视频欣赏
古琴节奏谱字《入拍》古琴减字查询
人气:184
古琴教程
古琴节奏谱字《入拍》古琴减字查询
古琴美文|听人弹琴请保持礼仪距
人气:157
古琴百科
古琴美文|听人弹琴请保持礼仪距
明代传世古琴《壑雷.落霞式》简介
人气:428
古琴赏析
明代传世古琴《壑雷.落霞式》简介
古琴鉴藏要领
人气:118
古琴百科
古琴鉴藏要领
古琴乐谱[楚歌/降B调]简谱+减字谱
人气:281
古琴曲谱
古琴乐谱[楚歌/降B调]简谱+减字谱
现代古琴谱《残月》徐超然
人气:253
古琴曲谱
现代古琴谱《残月》徐超然
传世古琴是怎样制造的呢?
人气:141
古琴百科
传世古琴是怎样制造的呢?
古琴难检难查减字查询《按》古琴减字大全
人气:214
古琴教程
古琴难检难查减字查询《按》古琴减字大全
古琴的三层境界
人气:134
古琴教程
古琴的三层境界
管平湖古琴谱《良宵引》
人气:433
古琴曲谱
管平湖古琴谱《良宵引》
古琴谱大全[关山月]五线谱+减字谱
人气:220
古琴曲谱
古琴谱大全[关山月]五线谱+减字谱

大家都在看

古琴入门常见问题大全

古琴入门常见问题大全

初学易用到的右手部分指法:撮、轮、滚、拂、历、打圆 早:即是撮的减字体式。两弦一按一散,或一按一泛,或俱按俱散俱泛挑勾并下,两弦齐响,同得一声,所以又称为齐...

古琴入门 274 阅读

古琴启蒙知识问答

古琴启蒙知识问答

1、古琴是什么? 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是琴棋书画四艺所指的琴。古琴鼎盛的秦汉时期,渔樵耕读人皆习琴,古琴最为普及。 2、为什么说古琴是历代文人的必修课? 大圣人...

古琴入门 232 阅读

为什么我弹奏“奄”、“虚进复”、“跪指带起”等指法时弹出的音不响?

为什么我弹奏“奄”、“虚进复”、“跪指带起”等指法时弹出的音不响?

问:为什么我弹奏奄、虚进复、跪指带起等指法时弹出的音不响? 答:古琴在指法之中自然而然地分出了轻重虚实。像勾、剔、擘、托等均为重音实音,奄、虚进复、跪指带起...

古琴入门 245 阅读

关于古琴的自学

关于古琴的自学

经常会在网上看到这样的问题:古琴能否自学?我想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只有拥有了自学的能力,才可能在古琴演奏上有所造诣。 但是关键的问题是,什么是自学的能力?又如何拥有自学的能...

古琴入门 95 阅读

弹古琴在看琴谱时,发现有的指法没有注明徽分和左手的用指,遇到这种情况该

弹古琴在看琴谱时,发现有的指法没有注明徽分和左手的用指,遇到这种情况该

问:在看琴谱时,发现有的指法没有注明徽分和左手的用指,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 答:在琴谱中这种情况十分常见,这是一种省略记谱法,如按音大九勾四后直接记勾五...

古琴入门 78 阅读

学习古琴前的准备

学习古琴前的准备

学琴必读 学习古琴前的准备 梓又 古琴,古代士大夫的修身之器,琴、棋、书、画曾是中国文人的必修课、精神寄托,而琴又是四艺之首;琴、棋、书、画,作为才子佳人才能的...

古琴入门 219 阅读

为什么有一个阶段感觉自己弹奏的古琴曲子非常难听

为什么有一个阶段感觉自己弹奏的古琴曲子非常难听

问:为什么有一个阶段感觉自己弹奏的曲子非常难听,怎么弹都不顺当。然而过了这个阶段后,又觉得自己弹得不错呢? 答:觉得自己弹的难听,是由于自己的审美和实际演奏...

古琴入门 115 阅读

常听人说中国古代有“四大名琴”,这四张琴都是哪四张?

常听人说中国古代有“四大名琴”,这四张琴都是哪四张?

问:常听人说中国古代有四大名琴,这四张琴都是哪四张? 答:在古代,品质上乘的名琴非常多,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四张,他们每一张都有着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这四...

古琴入门 196 阅读

老师教古琴初学琴者先练习指法后再弹曲子

老师教古琴初学琴者先练习指法后再弹曲子

问:有的老师教初学琴者先练习指法后再弹曲子,有的老师教初学者直接弹曲子在曲子中练指法。这两种方法哪种好些? 答:这两种方法均可,并无本质的区别。但是就个人而...

古琴入门 129 阅读

中国古琴外形介绍

中国古琴外形介绍

(一)唐琴的造形 琴界有言:唐圆宋扁。唐琴与宋朝等琴形相比,造形较为浑圆,一般又在颈、腰内收部分作圆角处理。唐琴的造形,各处比例均比较合理,既美观又便于弹奏...

古琴入门 274 阅读

古琴老师的学费为什么会这么贵?

古琴老师的学费为什么会这么贵?

你知道吗? 每一个合格的古琴老师,都是经过多年的练习和教学摸爬滚打磨练出来的。 先让我们计算一位古琴老师的身价到底值多少钱吧! 学习成本 所有的古琴老师都是经过...

古琴入门 215 阅读

搯”(tao)字是十分常用的一个谱字,但是为什么经常听到有人读qia呢?

搯”(tao)字是十分常用的一个谱字,但是为什么经常听到有人读qia呢?

问:掏(tao)字是十分常用的一个谱字,但是为什么经常听到有人读qia呢?类似这样的还有猱字(nao、rou);擘字(pi、bo);撮字(cuo、zuo);绰字(chuo、chao)等。 答: 我们...

古琴入门 104 阅读

古琴可以自学吗?

古琴可以自学吗?

文/弄墨老客 群里经常有人问:古琴可以自学吗?对这种问题,我一般选择不回答。因为如果单纯回答可以或不可以是不负责任的。单纯就学古琴这件事来说,并不是那么简单就...

古琴入门 212 阅读

古琴构造图文介绍

古琴构造图文介绍

琴,是一种浑身上下都充满着文化内涵的乐器。仅从琴形而言,就可说是通身是韵。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左右),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

古琴入门 244 阅读

古琴经典样式知多少

古琴经典样式知多少

古琴,在古代一般称作琴,也称作瑶琴、玉琴、七弦琴,近代为与西方乐器区别,才在名字前加一个古字,称作古琴。2003年11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

古琴入门 171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