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减字基本字义
shízhōngmíngdǎwǚhuàsānzhǐ
食中名打五换三指
古琴减字详细解释
正字是:食、中、名打五,五个字的简体连写,旁字是:换三指三个字的减体。
弹法:广陵散小序止息二“”这四个谱字,即是“叠指”的指法,也就是“倒抡”中的“双轮”,又叫“连珠声”或“推玉声”;而且唐代诸家拾遗指法在叠指的注释中,特别提出广陵散小序止息引里面有这一指法的例子,当然就是指的这“”而言。至于运指的技法,则必须左右两手相应,左指食按、右食抹,左中按、右中勾,左名按、右名打,两手同时换指取声如“倒抡”法,而且左手每指按弹后都必须引过徽上少许,等次一指按到徽位再起前指,令隐隐有过度声,也就是使它有连带关系。又成玉涧指法“中指才到十徽,则食指末起”的“末”字,不可误认为是右手指法的“抹”字的减写,它是左手的另一指法;这“末”的技法,据日本狛氏琴手法说辑六朝陈仲儒琴用指法说:“末、左指按一弦向上起,绝余声也。”田紫芝太古遗音所辑唐赵耶利弹琴右手法说:“抹、左指按一弦向上起有声、为抹。”“推玉声”要使用“末”的技法是因为左手食、中、名三指要接连轮换着按这一条弦同一徽位,所以必须每指按弹后向上引过徽少许再起指,不但有过度的连带关系声音,也还有让路给次一指的意义。杨时百先生在他的琴镜续广陵散古减字指法解中,对这一“”的解释是:“右人、中、名三指抹勾打次第入弦,即‘倒抡法’”,所对了一部分。但下文接着又说:“此下小注‘’,即用三指倒抡后,左手按十徽“”也……”则大错。他只知正字“”是右手“倒抡”法,而对旁字“”,却不知“”字在这里不作“唤”字的减写认,而是“换”字的减写;“”字不是“复”字的减写,而是“指”字的减写,并且对于“三”字没有交代。下面他又再引出“亡计末段第一字用大九,第二字用,可知必是右手指法,与此同一例也”的说法,也不明确妥恰。更可怪的是已名指即倒抡,而在琴镜续的表式谱里面,将“”这一乐句,于弹过一次倒抡挑七之后,不再做三次倒抡五散挑七弹,而注出唱弦为“七五七五七五七”的“打圆”弹法,尤其是自相矛盾。这一错误的发展,有些人竟干脆连一次倒抡也不作,完全只做打圆唤复三作弹了,实是一误再误,以讹传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