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古琴>古琴百科>

由郭店雅琴谈老子门人的琴学/涓子《琴心》考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20-06-04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涓子《琴心》考 ——由郭店雅琴谈老子门人的琴学

  饶宗颐

  一

  湖北郭店一号楚墓出土有《老子》及懦家著述写本,引起国际的重视,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几次举行国际性的讨论会。规模最大的,要算今年(1999年)10月15一18日,在武汉大学珞珈山庄举行的研讨会,笔者有机会出席、接触到一些新发表的论文,复在编钟馆再作一次详细考察。归来之后,因草此文。

  郭店墓葬是一座土坑竖穴木椁墓,其中遗存的东西,有漆奁、漆耳杯、铜剑和铜戈各二件,铜铍一件、矢菔及矢镞132件、龙形玉带钩,还有一件七弦琴,最令人瞩目。共于墓主是什么人?是何种身份?比较平正的推测有下列各点:

  从头向(100度)来看,属于广义的楚国公族。从墓制来看,乃士之上者,从墓中出土的竹简来看,是学者,从墓中的乐器来看,雅好音律;从墓中的兵器来看,至少做过下级军官,从墓中出土的耳杯所刻“东宫之”四字来看,曾与太子有交往。

  其中只有从铜铍兵器而推断其做过下级军官一事,不甚合理,东宫亦不一定指太子之所居。其它的论断,尚属平实的看法。

  关于漆杯铭文“东宫之”四字,学人有两种不同意见,一读 为“”,即“师”字;一读为“不”字,即是杯。以字形论我认为释不()指杯为妥。从墓葬制度只有一椁一棺的士礼看来,墓主人不可能是太子师傅,亦不适合工师的身份。我很同意李零、王葆铉之说,应读作“东宫之杯”。

  关于郭店所出的七弦琴,全长82.1公分,其大小与构造略近于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琴,马王堆琴全长82.4公分。两湖出土的琴,尚有:随县曾侯乙墓的十弦琴,黑漆,长67公分,中空作音箱,据两端弦孔与栓弦柱,原张十弦。

  长沙五里牌战国墓的九弦琴,长79.5公分。

  这些琴,比较为短小型,首宽,尾狭,仅有一雁足,弦皆系于一足之上。琴轸藏于腹内,不象今琴七弦分系于两足,亦无今琴的龙池、凤沼的出音孔。制作无今时之进步,但郭店琴乃确为七弦。有人断其年代稍晚,推论可能在顷襄王之前期,亦有说在白起破郢之后。

  二

  老子弟子有楚人环渊,著有琴书。刘勰称之为“涓子《琴心》”。

  《汉书 艺文志》道家:

  《子》十三篇。班固自注:名渊,楚人,老子弟子。师古曰:姓也。

  《史记 孟荀列传》:

  环渊,楚人。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指意。与慎道、田骈、接子皆有所论。环渊著上下篇。

  又《田完世家》:

  齐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如驺衍、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

  《文选》卷三四枚乘《七发》:

  若庄周、魏牟、杨朱、墨翟、便、詹何之伦,使之论天下之释微,理万物之是非。

  李善注云:

  詹子,古得道者也。淮南子日:“虽有钩针芳饵,加以詹何、之数,犹不能与罔罟争得也。”高诱曰:“,白公时人。宋玉集曰:宋玉 与登徒子偕受钓于玄渊。”《七略》曰:“子,名渊,楚人也。”然三文虽殊,其一人也。(淳熙尤袤本,台湾石门公司影印。)

  按李注引淮南子,见《原道训》,宋玉集出《钓赋》,见《太平御览》卷八三四资产部钓类。原文略如下 :

  宋玉与登徒子偕受约于玄渊,退而见,见于楚襄王。登徒子曰:夫玄渊之钓也,以三寻之竿,八丝之纶,饵以蛆,钩以细针,以出三尺之鱼于数仞之水中。

  李善认为环渊、玄渊、三处文异,实系一人。宋玉似亦能琴。《御览》琴下引宋玉赋云:“为兰房奥室,止臣其中,中有鸣琴焉,臣受琴而鼓之,为秋竹积雪之曲。”(卷五七九)

  东汉应劭《风俗通 姓氏篇》:

  环氏出楚,环列之尹,后以为氏。楚有贤者环渊,著书上下篇。(张澍《辑注》:环渊,即渊也。)

  环亦作, 渊著书称曰子,其字亦作涓子。

  《文心雕龙 序志篇》云:

  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

  他自述《文心》一书命名曰“心”,乃仿效《琴心》、《巧心》采用心字的来历《琴心》一书,齐梁时尚存于世。《御览》引《大周正乐》:

  涓子操琴心玉(疑应作三)篇者也。禽高以琴养性……鼓琴于郢中。(卷五七八引)

  《集仙录》云:

  涓子,齐人也,饵术,著《三才经》。淮南王刘安得其文,不解其旨。又著琴书三篇,甚有条理。(《太平御览》卷六七零道部一二引)

  此琴书三篇,应即是刘勰所言的《琴心》。他所著的《三才经》,亦名《天地人经》。题刘向《列仙传》云:涓子者,齐人,好饵术。……著《天人经》四十八篇。后约于菏泽,……受伯阳九仙法。淮南王安少得其文,不能解其旨也。其《琴心》三篇有条理焉。(此据王叔岷《列仙传校笺》本)

  嵇康《琴赋》:

  涓子宅其阳,玉醴涌其前。

  李善注引《列仙传》文略同,亦称他著“《天地人经》三十八篇”,“其琴心二篇有条理焉。”书名卷数,小有差异,刘向称他的《琴心》很有条理。按“条理”一词,乃特别施用于音乐评骘的术语,孟子称孔子为集大成者有始条理、终条理,亦见马王堆佚书和郭店简的《五行》篇。

  在刘向《七略》及《汉书.艺文志》告知我们,著书有十三篇的环渊是楚人,为老子弟子,其说必有根据。他后来到齐国稷下,又隐钓于菏泽,故被目为齐人。《水经.雎水注》“有仙者涓子、主柱,并隐砀山得道”。主柱亦是仙人名,事详《列仙传》。涓子工鼓琴,又著有《琴心》,对后代颇有影响。《列仙传 琴高传》称其为“赵人也,以鼓琴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术,浮游冀州、涿郡之间。”此处涓子与彭祖合称曰涓、彭。枚乘文则以便 与詹何合称。

  葛洪《神仙传序》云:“涓子饵术以著经。”庾肩吾《答陶隐居赉术煎启》:“庶得遨游海岸,追涓子之尘。”这些都是著《琴心》的涓子为后人景慕的有关文献记述。

  在医籍方面,有人把他和传授外科《鬼遗方》的刘涓子误混为一人,始于宋苏颂等著的《图经本草》。门人马泰来曾著文加以澄清。(见<南方草木状辨伪>,《香港大学中文系集刊》第1卷第2期,1987年)

  三

  琴字,《古文四声韵》侵韵有下列诸形:

  其字实从金声,故许慎云;“古文 从金。”段玉裁说:“玩古文琴瑟二字,似是先  造瑟而琴从之。”《说文》:“瑟,庖牺所做弦乐也。 ,古文瑟。”

  郭店筒《性自命出》篇有云:

  二字读为琴瑟。可以望山简二号墓遣策:

  及包山简遣策:(简260)

  证之。琴字从金,与《说文》之古文合,瑟字有 诸异形。

  曾侯乙墓所出漆箱共有四个,形制完全一徉,其一绘龙虎东西相对,其中书一斗字,以指北斗,周围书二十八宿名。另一在盖面的侧部朱书二十文,分六行,最末二句以前余考释为:

  湖北省博物馆于1998年9月23日在东京举行“中国古代漆器展”,出版《漆で描かれた神秘の世界》(漆绘的神秘世界)一书,对该漆箱二十文仍采用余若干年前之旧况。顷细心现察,该书第55页盖表上文字影印图版“经天”二字实写作

  第一字从金从,甚是明显。证以郭店简之以“”为琴瑟,则“经天和”,自宜改读为“琴瑟常和”。曾侯乙墓主之棺置于东室,琴安于其中,具见其对“琴”的重视。漆箱铭辞云“琴瑟常和”,“常和”二字出于老子。老子云:“音声之相和也”(第二章),“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也。和曰常,知常曰明”(第五十五章)。此二章均见于郭店《老子》甲本。钟磬之音,能达到相和的境界,便是“常”,故谓之常和。琴瑟和鸣,最足表现天和的美。

  扬雄《琴清英》云:昔者神农造琴,以定神,齐僻,去邪欲,反其天真者也。(《御览》卷五七七引)应劭《风俗通 声音篇》说:琴者,乐之统也。故琴之为言禁也,雅之为言正也,言君子守正以自禁也。

  《文选.长门赋》”援雅琴以变调兮”李善注引《七略》文同。刘向又有《雅琴赋》,残句见《全汉赋》(费振刚等辑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53页)。《御览》引刘向《别录》云:雅琴之意,事皆出龙德《诸琴杂事》中(德,宣帝时梁国人)……召入见温室使鼓琴。(卷五七九)

  应劭之说,源于刘向,后此《白虎通.礼乐篇》,以至许慎《说文》无不训琴为禁。许慎谓琴:“神农所作,洞越,练朱五弦。”洞越指器底下之孔,练指朱弦,楚简练作,亦借作。《墨子》引《吕刑》“弗用灵”作“练”,可证。《说文》又谓瑟为“庖牺所作弦乐也”。是瑟的创制在先。东汉傅毅《琴赋》有云“揆神农之初制,尽声变之奥妙。”知许慎之说亦远有可本。琴训为禁,而瑟则训为“啬也,闲也,所以惩忿窒欲,正人之德也。”(《白虎通 礼乐》)琴瑟二字都从修养心性取义,汉人之说如此。扬雄言琴可反其天真,即老氏之“朴”;瑟之训啬,亦与老子有关。老子不是说“治人事天莫若啬”(郭店乙本)吗?啬正是老子的中心思想。

  我们看楚简说“听琴瑟之声,则如也斯。”读为悸。《说文》:“悸,心动也。”《诗 卫风》“垂带悸兮”,毛传:“垂其绅带,悸悸然有节度也。”《方言》:“,悸也。”郭璞注:“谓悚悸也。”又,《说文》云:“敬也,从心,难声。”《尔雅.释诂》:“,惧也。”《诗.长发》:“不不竦”,毛传:“恐也。”是所谓“如斯”,即是戒慎恐惧之意,这与《五行》篇主慎独之说,义正相关。《五行篇》论“君子集大成,能进之为君子”,又说:刚,义之方;柔,仁之方也。“不强不,不刚不柔”,此之谓也。这里即引《诗 商颂 长发》句。又如《左传》昭二十年,仲尼论政之宽猛,亦引《诗》:“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又曰“不竞不,不刚不柔……”,和之至也。“不强不”即是“不克不”。又同传晏婴论梁丘据能同而不能和,辨析二者之异,说道: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诗》日“德音不瑕”。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同”是不同于“和”的。和如和羹,必齐之以味。“琴瑟专壹”者,《札记.乐记》孔疏云:“唯有一声,不得成乐”。是专一谓单单是一琴或一瑟,便无以致“和”。不能成为 harmony,仍然是同而不是和。琴瑟是要和的,《诗.鹿鸣》:“鼓瑟鼓琴,和乐且湛”,又《伐木》:“神之听之,终和且平”,是也。其实晏婴之说,乃本之郑史伯。《国语.郑语》已详载之。晏子言:“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举其一气至九歌,九个名数来说明;但郑伯则举四支、五味至于十数,试比较如下:

  史伯 晏子

  四支 一气

  五味 二体

  六律 三类

  七体 四物

  八索 五声

  九纪 六律

  十数 七音

  八风

  九歌

  晏子纯以声乐来取譬,故云:“声亦如味”。印度人的美学很重视味,梵文谓为lāvana,字源是指盐,借以喻味,晏子则取音乐来喻“和羹之味”,来显示“和”与“同”二者含义之殊。我们细读史伯的谈论,比晏子所言更为透彻。史伯是讲“一”与“多”的不同效果,一只是同,必须以他平他方能致和,而不是以同裨同。后者得到的“ ”,不是和。兹再比较两家之论如下:

  史伯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为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以成百物……务和同也。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王将弃是类也,而与“”同。(《国语.郑语》)

  晏子

  和如羹焉……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故《诗》曰:“亦有和羹,既戒既平”……声亦如味……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左传.昭二十年》)

  晏子显然是取之于史伯,而提出“琴瑟专一”的譬喻。此处专一的“专”字、《左传释文》董遇本作抟。秦刻石亦云“抟心壹志”,是专一亦专作“抟壹”。杨伯峻在他的修订《左传注》对“琴瑟之专壹”一句没有太充分的说明,故为之补充。如依照《国语》,专应作“”。《说文 女部》:“,壹也。”字乃作。有关“专壹”一词的材料,具见桂馥《说文义证》征引,十分详尽。许慎书字系于刀部“”字之下,似以为其或体。段玉裁引《王褒传》之“犀革”即《苏秦传》之“断牛马”以证之。,后来借为“专擅”字。《公羊传》摭取《泰誓》语“惟一介断断焉”,何休注“断断,犹专一也。”之与,亦犹断之与专。上面的赘说,是“专壹”一词在经典上异文假借的情形。史伯所言盖指“一”则偏而不和,与断无异。“以同益同”之不可行,古哲久有这种理论。《庄子 天下篇》说关尹老聃:“同焉者和”。《论语 子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把主同派属之小人,主和派属之君子,仍旧承袭前人意见,真是述而不作。在音乐上史伯的“声一无听”的道理,其涵义如此的深远,是很值得人们去寻味的。

  《初学记》引公孙龙子“乐物慎一以定和”。一即同,慎同以定和,这一套理论在先秦是很流行的。庄子《天道》篇进一步讲到“天和”;《知北游》;“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天和是宇宙层次的大和谐;而他在《天道》篇大谈天乐,把音乐提高到宇宙境界;在《齐物论》,他谈天籁、地籁、人籁的三才说。涓子的三才经,内容是否如此,不可得知,只可惜他的书久己失传,无从印证。

  桓谭《新论》曰:“神农氏继宓羲而王天下。于是始削桐为琴,缦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人之和焉。”是琴之为物,正所以通神明,合天人。汉儒已有此说。

  四

  涓子的《琴心》一书,不见人引用,内容无从确知,惟从楚简和道家及汉人之论,可推测其大概。刘向称其书“有条理焉”,“条理”的评语,可能由于《五行》篇中言及金声玉振之道理的缘故。依史记世家,环渊曾受齐宣王之招,参加过稷下的学术工作。子匀涓子想必是同一人,他又著《天地人经》,或称为《三才经》。三才是能通天、地、人之道,在郭店简中所见略举如下列诸文句:有天有人;

  天人有分,察天人之分,而知所行矣。(《穷达以时》)

  夫圣人上事天,教民有尊也;下事地,教民有亲也。……先圣与后圣,考后而甄先,教民“大顺”之道也。(《唐虞之道》)

  有天有命,有地有形,有物有容。(《语丛一》)

  天生百物,人为贵,人之道也。(《语丛一》)

  都是涉及天、地、人的关系,最令人注意的,尤以《大一生水》一篇,大谈天地、阴阳,而归结于圣人、君子:

  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

  天地者,大一之所生也。

  一缺一盈,以纪为万物经。此天所不能杀、地所不能厘,阴阳之所不能成,君子知此之谓口,不知者谓口。

  天道贵弱。……下,土也,而谓之地,上,气也,而谓之天。道亦其字也。青昏其名。

  以道从事者,必托其名,故事成而身长。圣人之从事也,亦托其名。故功成而身不伤。

  这些天地人相涉的种种理论,不知与涓子的《三才经》有无关联之处?“青昏”二宇,或读作“清问”,赵建伟读为“静昏”,按《庄子 天运》“幽昏而无声”,幽昏与此义同。“青昏其名”,指道隐于无名,青昏者,无名之状。

  《鲁穆公问子思》篇云:“何如而可谓忠臣?”《礼记.乐记》云;“丝声哀,哀以立廉,廉以立志,君子听琴瑟之声则思志义之臣。”在《性自命出》篇正谈音乐与心有定志相关之事。

  当前,郭店楚简的研究,为一时之显学,尤以《大一生水》一篇,成为聚讼的对象。讨论的焦点集中在水和大一两大问题。有人谓其说出于关尹子,或引证《礼运》,讲湿燥则引证《冠子》,谈水地则引《管子》,论神明则采取《黄帝四经》。陈伟认为《大一生水》可能是老子书的传。各有创见,但还没有人注意全面讲到的天地人三者的关系。

  郭店墓主是一位晓得鼓琴的人士,又是儒、道兼通的学人。墓中楚简的书体,据周凤五兄分析,有些具有齐国字体的特色,他假定书写者或与稷下学派有点关系。我们看著《琴心》的涓子即是子,他著书多至十三篇。既是老子的门人,又到过齐国,他著《天地人经》,郭店简有许多地方亦谈到这些问题,和涓子有著近似之处,很值得去进一步研究。我因为要写一篇关于涓子《琴心》的论文,连类所及,顺便牵涉到楚简,提出一点不成熟意见,补充涓子的事迹和老子门下音乐思想的珍贵史料,为楚文化学术史填补一点空白,作为参考资料,希望方家加以指正。 (董珊、刘昕岚整理)

相关文章 推荐

古琴难检难查减字查询《按》古琴减字大全
人气:214
古琴教程
古琴难检难查减字查询《按》古琴减字大全
古琴节奏谱字《入拍》古琴减字查询
人气:184
古琴教程
古琴节奏谱字《入拍》古琴减字查询
梵呗相遇古琴演奏《藏传大悲咒/常成梵音心灵音乐会》视频欣赏
人气:185
古琴演奏视频
梵呗相遇古琴演奏《藏传大悲咒/常成梵音心灵音乐会》视频欣赏
古琴谱大全[关山月]五线谱+减字谱
人气:220
古琴曲谱
古琴谱大全[关山月]五线谱+减字谱
传世古琴是怎样制造的呢?
人气:141
古琴百科
传世古琴是怎样制造的呢?
古琴乐谱[楚歌/降B调]简谱+减字谱
人气:281
古琴曲谱
古琴乐谱[楚歌/降B调]简谱+减字谱
明代传世古琴《壑雷.落霞式》简介
人气:428
古琴赏析
明代传世古琴《壑雷.落霞式》简介
现代古琴谱《残月》徐超然
人气:253
古琴曲谱
现代古琴谱《残月》徐超然
管平湖古琴谱《良宵引》
人气:433
古琴曲谱
管平湖古琴谱《良宵引》
古琴美文|听人弹琴请保持礼仪距
人气:157
古琴百科
古琴美文|听人弹琴请保持礼仪距
古琴鉴藏要领
人气:118
古琴百科
古琴鉴藏要领
古琴的三层境界
人气:134
古琴教程
古琴的三层境界

大家都在看

中国古代四大名琴

中国古代四大名琴

幽兰 古怨 遁世操 广陵散 华胥引 古风操 高山 流水 阳春 玄默 招隐 酒狂 获麟操 忆故人 广寒游 梅花三弄 鸥鹭忘机 白雪 龙翔操 龙朔操 潇湘水云 庄周梦蝶 楚歌 关睢阳关三叠...

古琴百科 143 阅读

广陵派古琴创始人及代表琴曲简介

广陵派古琴创始人及代表琴曲简介

古琴流派有哪些?广陵派古琴创始人及代表琴曲简介 派 名:广陵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 始 人:徐常遇等 主要风格:中正、跌宕、自由、悠远 代表人物:徐常遇、徐祜、徐祺、...

古琴百科 274 阅读

这些细节成就了古琴的器之美

这些细节成就了古琴的器之美

古琴,沉淀三千年的芳华,贯彻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并成为民族文化瑰宝,始终归于琴棋书画之首。在西方音乐占据主流时,古琴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本土乐器之一,理应被更多...

古琴百科 79 阅读

你还不知道古琴也“分家”?古琴有哪些派别知道吗?

你还不知道古琴也“分家”?古琴有哪些派别知道吗?

古琴无疑是最能够象征中国古代文人修身养性、抒情写意,士大夫人格、情操的存在。在中国近三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曾源源不断地产生过大量的琴曲、琴谱和丰富的琴学专著。 众所周知,我国...

古琴百科 55 阅读

学古琴的好处你知道吗?

学古琴的好处你知道吗?

这些练琴坏习惯 一定要注意! GU QIN 练琴很花时间,如果练琴不专注,那就是花了时间又练不好,等于浪费时间。下面是练琴不专注的几种表现,相信每一个学琴的人都有过这些情况: 1、永远...

古琴百科 126 阅读

你还不知道古琴也“分家”?古琴有哪些派别知道吗?

你还不知道古琴也“分家”?古琴有哪些派别知道吗?

古琴无疑是最能够象征中国古代文人修身养性、抒情写意,士大夫人格、情操的存在。在中国近三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曾源源不断地产生过大量的琴曲、琴谱和丰富的琴学专著。 众所周知,我国...

古琴百科 125 阅读

古琴的早期史

古琴的早期史

古琴的早期史...

古琴百科 156 阅读

古琴之旨 清穆平和

古琴之旨 清穆平和

古琴可以用来娱乐,但却包容着更为广大的内涵空间,上接茫茫太虚,下启红尘众生。一个弹琴而不知琴道者就像作人而不明因果一样,终其一生碌碌无为、空耗光阴,徒为匠人而已;其对古...

古琴百科 81 阅读

何谓“按欲入木,弹欲断弦"

何谓“按欲入木,弹欲断弦"

(一)所谓按欲入木 所谓按欲入木,是指弹琴时,左手按弦要方正坚实。对这一点,大多琴家们是共许的。 对于琴者来说,按欲入木是起码的要求。弹琴之时,要一丝不苟,先...

古琴百科 282 阅读

南怀瑾:古琴音乐与“道”之实证

南怀瑾:古琴音乐与“道”之实证

南怀瑾先生曾言:太极、佛经和古琴都是经世之学,都是咱们中国人立身行世的根本道理所在。 2019年3月18日,南怀瑾先生诞辰101周年。以下文章摘录自南怀瑾著作《庄子南华》中关于古琴与道...

古琴百科 121 阅读

溪山琴况

溪山琴况

作者简介 徐上瀛,号石帆,明末清初琴家。约生于明万历十年(公元一五八二年),卒于清康熙元年(公元一六六二年)。万历年间曾从陈星源、张渭川学琴,并与严征交往,...

古琴百科 145 阅读

传世古琴是怎样制造的呢?

传世古琴是怎样制造的呢?

艺术审美 | 关于制琴 古琴制作的历史极为悠久,古人制作的许多古琴,因其造型美观、音色优美,从而成为历代文人争相收藏的艺术珍品。那么,传世古琴是怎样制造的呢? 在历代相关古琴的...

古琴百科 141 阅读

古琴美学思想中的佛家思想

古琴美学思想中的佛家思想

天下名山僧占多,佛教音乐活跃于各个山林寺庙中,对我国民间音乐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古琴领域也曾出现过许多知名琴僧,尤其是隋唐以后,琴僧的数量更有所增加,宋代...

古琴百科 118 阅读

出土的古琴形制

出土的古琴形制

曾候乙墓出土的十弦琴是最早的古琴实物,由琴身和一活动底板构成,通长67.0厘米,面板呈曲线状,琴头微上昂,腰部下凹,尾部上翘,下仅一足,琴身用整木雕成。可分音箱...

古琴百科 165 阅读

古琴之旨 清穆平和

古琴之旨 清穆平和

古琴可以用来娱乐,但却包容着更为广大的内涵空间,上接茫茫太虚,下启红尘众生。一个弹琴而不知琴道者就像作人而不明因果一样,终其一生碌碌无为、空耗光阴,徒为匠人而已;其对古...

古琴百科 63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