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古琴>古琴名家>

古琴名家《介之推》档案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20-06-02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晋献公晚年宠爱骊姬。骊姬是一位很有野心的漂亮女人,她想让晋献公立自己所生的奚齐为世子,便使用离间计挑拨献公与世子申生,公子重耳、夷吾的感情。最后申生被迫自杀,重耳、夷吾逃亡,这段历史被称作“骊姬之乱”。

  追随重耳逃亡的有五位贤人和几十位随从①,他们在逃亡的过程中历尽艰辛,尝尽了世间的冷暖与艰辛。相传有一次在前往卫国的途中,一个叫做头须的随从偷光了重耳的钱粮逃走了,重耳一行只能忍饥挨饿以野菜充饥,再加上长途跋涉,大家都累得奄奄一息。为了能让重耳补充体力,随从介子推把腿上的肉割下一块,谎称是麻雀肉,与野菜同煮成汤献给重耳。重耳得知真相后,大受感动,声称有朝一日若能回国主政,定不会忘记介子推的这番恩情,这便是典故“割股奉君”的由来。

古琴名家《介之推》档案

  重耳在外颠沛流离了19年之久,辗转了8个诸侯国,最后在秦穆公的帮助下才有机会归国继晋公之位。在归国途中要渡黄河时,五贤之一的狐偃说:“我在跟随您到处流亡的过程中,犯下了许多过错。这些过错连我自己都知道,更何况您呢?请求您让我现在离开吧。”重耳说:“若我归晋,定会与您祸福与共,请河伯作证!”重耳将璧玉扔到黄河中,以此明誓。那时介子推正好在列,看到这些后,就笑道:“公子兴起实属天意,可子犯(狐偃的字)却认为是自己的功劳,还假意辞行向公子邀功请赏,这实在是太可耻了。我不愿和他同列。”说完就独自渡过黄河,回归了家中。

  重耳回到晋国后得以继承晋公之位,史称晋文公。刚刚继位的重耳对以前追随他的有功之臣大加封赏,唯独没有封赏介子推。介子推并不在意,而且他是反对封赏功臣的。介子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人,现在只剩下国君在世了。惠、怀二公已经没有亲人,而且天下人都厌弃他们。上天没有灭绝晋国的意思,所以一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除了重耳还能是谁?这是上天安排好了的,而以前跟随他的那些人却以为是自己的功劳,这不是假冒有功而受禄吗?盗窃别人财物的人,还要被称作贼,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呢?作为臣子赞美自己的罪过,作为君主还要奖励他们的欺诈,上下之间互相哄骗,整个国家都这样了,我怎么还能跟他们相处呢?”之后介子推便带着自己的母亲进入山林隐居起来。

  知道这件事的人都为介子推抱不平,他们做了一首《龙蛇之歌》来抒发自己的不满,歌词大意是:有一条矫健的龙啊,遭到了上天的谴怒,它只得卷角弃甲,隐藏于下界之处。志愿不能实现,只好与蛇同伍,龙蛇一齐奔走,在山野中谋寻出路。龙到了升天之日,居住在豪华的房屋,唯有蛇儿依然蹉跎失意,沉滞在灰色的泥土。怨恨地望向天空啊,心中是无限悲苦。并非乐于与龙为伍,忧心的是他没有丝毫眷顾。这首歌出现以后,人们就把它谱成了琴曲弹奏,以此来讽刺晋文公。晋文公听到后想起了介子推,十分后悔,便派人去寻找他,但介子推已经隐匿了起来。文公就派人四处寻访介子推的所在,后听说他在绵山隐居。于是,文公就把整座绵山封给介子推,称之为“介推田”,又起名叫“介山”。并说:“以此来记载我的罪过,表彰贤能的人。”

  事实证明介子推不主张大封功臣是很有先见之明的,后来的“三家分晋”就是在文公时代埋下的祸根。可惜的是文公并没有听从他的建议,东汉梁竦《悼骚赋》中的“重耳忽推兮,六卿卒强”,说的就是这件事。

  “非乐龙伍,惔不眄顾”。介子推的故事流传至今,他的高风亮节足以傲视那些贪婪浮躁的人。

  ① 五位贤人和几十位随从:《史记•晋世家》中有这样的记载:“…有贤士五人:曰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重耳遂奔狄。狄,其母国也。是时重耳年四十三。从此五士,其余不名者数十人,至狄。”介子推或许便是这些“不名者”中的一位。还有一说这五位贤者分别是:狐偃、赵衰、魏犨、胥臣及介子推。个人认为《史记》的记载较为准确,因为介子推除了传说中的“割股奉君”、“不食君禄”、“抱树而死”这些传奇故事外,在政治、军事上并无明确记载。

  介之推

  介之推者,事晋公子重耳。重耳被谗,得罪于献公,奔亡在外十九年。子推从行,备历勤苦。及公子即位,是为文公。推不言禄,禄亦不及推。且曰:“献公之子九人,惟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①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②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遂隐而死。尝作《龙蛇之歌》④曰:“有龙矫矫③,遭天谴怒。卷排⑤角甲,来遁于下。志愿不与,他⑥得同伍。龙蛇俱行,身辞山墅⑦。龙得升天,安厥房户⑧。蛇独抑摧⑨,沈滞泥土。仰天怨望,绸缪悲苦。非乐龙伍,惔不眄顾⑩。”盖既有此辞,则时人当播之丝桐之间矣。之推节士也,晋侯方与群卿图霸中原,故未遑赏,而之推秉志高厉,遁而去之,风烈凛凛足以激贪而矫浮矣。(以上文字引自《琴史•卷一》)

  ①  置:安排、设立。

  ②  诬:以无为有也,假冒有功而受禄。

  ③  矫矫:卓然不群貌。

  ④  《龙蛇之歌》:此曲应为他人所做,其歌词之意与介子推的志向不符。《史记•晋世家》认为是介子推的从者所作。

  ⑤  卷排:收起,除去。

  ⑥  他:疑为蛇(蛇)字之误。

  ⑦  墅:同“野”。

  ⑧  厥:缺。

  ⑨  抑摧:受压抑挫辱。

  ⑩  惔(dàn)不眄(miǎn)顾:淡泊名利,不屑一顾。惔:淡泊。眄:斜着眼看。

相关文章 推荐

古琴名家《介之推》档案
人气:126
古琴名家
古琴名家《介之推》档案

大家都在看

古琴音位谱字《散》古琴指法减字

古琴音位谱字《散》古琴指法减字

sǎn 散 古琴减字详细解释 是散音的散字的减体式。 弹法:左手不按徽位,仅以右手个指弹弦,名为散音。下指不刚不柔,宜在岳山与一徽的中间着弦弹拨,得出中和的音声。...

古琴教程 67 阅读

古琴左手弹法《逗》古琴减字查询

古琴左手弹法《逗》古琴减字查询

古琴减字基本字义 du 逗 古琴减字详细解释 是逗字的减字体式。 弹法:或减作 左按右弹,两指相斗出声,也就是迎按位上之声,注下按位,以当本位之声为逗。与撞法不同,撞...

古琴教程 201 阅读

古琴隔位取音《浒上》古琴减字查询

古琴隔位取音《浒上》古琴减字查询

古琴减字基本字义 hǔshng 浒上 古琴减字详细解释 是浒上两字的减体式。 弹法:或单写 午 字。按弹得声少息,即上一位有音,速过别弦接弹,这一上的声音名曰浒。取音虽直而...

古琴教程 98 阅读

古琴谱[阳关三叠]简谱

古琴谱[阳关三叠]简谱

古琴谱[阳关三叠]简谱...

古琴曲谱 274 阅读

古琴谱大全[石上流泉]五线谱+减字谱

古琴谱大全[石上流泉]五线谱+减字谱

古琴谱大全[石上流泉]五线谱+减字谱...

古琴曲谱 206 阅读

当代古琴人物《李凤云》介绍

当代古琴人物《李凤云》介绍

李凤云(公元 1961 年 ),天津人,现代广陵派女琴家。 李凤云于公元 1976 年考入天津音乐学院附中, 1981 年升入天津音乐学院,主修琵琶,并随陈重学琴, 1985 年毕业并留校任...

古琴名家 301 阅读

古琴隔位取音《进复》古琴减字查询

古琴隔位取音《进复》古琴减字查询

古琴减字基本字义 jnf 进复 古琴减字详细解释 是进复两字的减体式。 弹法:于按位弹得声后,即上一位有声曰进,随即归本位有声曰复,共得三声。运指先扬后抑,取音连活圆...

古琴教程 69 阅读

虞山琴派的渊源及流变考略

虞山琴派的渊源及流变考略

历来论及古琴, 虞山派是必谈的话题,然综观当今琴坛,甚至延伸到上一辈琴家,只要将他们所弹琴曲和虞山派代表琴谱《松弦馆琴谱》、《大还阁琴谱》所载曲目加以对照,...

古琴百科 135 阅读

仲尼式古琴《音乐研究所藏雪江涛琴》高清图片及简介

仲尼式古琴《音乐研究所藏雪江涛琴》高清图片及简介

仲尼式古琴《音乐研究所藏雪江涛琴》高清图片及简介...

古琴赏析 117 阅读

古琴流派与传承[虞山派]

古琴流派与传承[虞山派]

虞山派 虞山琴派形成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 这是一个充满变动更替的时代。朝政的紊乱,帝王的荒淫,政教的分离,理想与现实的错位,使得士大夫的心态呈现出躁动和愤激...

古琴百科 371 阅读

琴与萧的绝响

琴与萧的绝响

在我国古代吹管乐器中,箫是最具古典风味,最富文人气质的一种乐器。 早在几千年前,箫就在我国民间流传了。那时的箫均为单管的言箫。 汉代以后,出现一种等管形制的排...

古琴百科 231 阅读

吴钊古琴基础教程《15.乐曲讲解与示范 潇湘水云》视频

吴钊古琴基础教程《15.乐曲讲解与示范 潇湘水云》视频

吴钊古琴基础教程《15.乐曲讲解与示范 潇湘水云》视频...

古琴视频教学 179 阅读

传统琴曲结构简介

传统琴曲结构简介

琴曲结构 琴曲一般具有:散起、入调、入慢、复起、尾声的琴曲结构。此外还有一些远古的琴曲,从其他音乐体裁移植过来的琴曲,以及专为伴奏歌唱的琴曲等,它们又有自己...

古琴教程 193 阅读

古琴的常用材质

古琴的常用材质

历代造琴都重视选材标称琴材为面桐(梧桐)底梓,所谓阴阳材,桐木为阳材,梓木为阴材,琴面板起传音和振动发声作用,故常选质轻而传音良好的桐木;琴底板起托音(匮音...

古琴百科 122 阅读

明代传世古琴《凤凰来鸣.变体连珠式》档案

明代传世古琴《凤凰来鸣.变体连珠式》档案

《 凤凰来鸣.变体连珠式 》 年 代: 明(1368-1644) 长 宽 厚: 长 126 宽(额 21,肩 22.5,尾 15)厚 5.5 公分 漆色断纹:通体髹黑色漆,琴面呈小蛇腹间冰裂断纹,琴底为小蛇腹...

古琴赏析 86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