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徽要大小适当,而且宁小勿大。小者还可以有清秀淡雅之感,大了则显得臃肿愚笨。有的琴制者自作主张把徽做成菱形,更为可笑。其它种种花样也不可取。徽以贝壳制者为常见,用白玉、金亦佳。而其它颜色之料如碧玉等,色泽不鲜明、不醒目,不易于一瞬间看到,不可取。有的徽凸出琴面,则是大病。古代有凸徽之琴,那是为盲人所用的,极为少见,正常人是不需要的。
二、岳山有两种,一种是通体的,即两端与琴头齐,一种只在一弦和七弦外有余,都不妨碍琴音,也和岳山的稳固无关,可以不计。但岳山过厚则对音质和音量有可能妨碍。岳山以一•二公分左右为为常制。岳山对音质音量有无影响,在前面试听各位置之音时已经包括,所以此处只说岳山之形。岳山上部极为重要的是要有斜度和弧度,这却又是许多琴所忽略的。所谓斜度是说琴头的一侧略低,琴尾的一侧略高,相差最少○•一公分,但不可多于○•三公分。如果没有这一斜度,则琴弦被绒□(糸豆)垫起离开岳山,其音必哑。斜度过大,则可能伤及琴弦。所谓弧度是指岳山靠琴头的一侧。这里应有小小的弧度,不可成为直角,以免转轸调弦时不易拉动绒□(糸豆)。而且如果岳山这一侧是生硬的直角,还容易磨伤绒□(糸豆),则不能耐久。与此相联的是弦孔。一个向我学过制琴的朋友,后来做的弦孔竟然离开岳山○•一到○•三公分,不知何意。所造成的后果是绒□(糸豆)不能贴紧岳山而使得绒□(糸豆)稍紧即返回、放松,造成调弦幅度明显缩小。来到英国还见到南方某工厂所制之琴也有这一现象。选琴时应特别留意。
三、龙龈是与岳山有相同原则的重要部分。其斜度和弧度的位置方向与岳山刚好相反,但弧度应该更大些。因为上弦时弦在此处有大幅度的移动,而且不比岳山那边是柔软的绒□(糸豆)在岳山外侧移动,故而龙龈弧度不足最易伤弦。尤其北京新琴用扬琴的销子固定在小木板上挂在雁足上的调弦器,如果龙龈不易过弦,则常常会令弦在销子根部断掉,而且以七弦最甚。龙龈弧度要足够之外(越圆越好),还应是以硬木抛光为佳,绝不可以上漆。因漆性软,尤其北京琴所用化学漆,琴弦压上极为涩,也易拉断琴弦,所以如有漆应磨掉。有的琴在龙龈开有浅浅弦槽,以使不左右移动,而保持弦距,这是可以的。但如弦槽过窄过深,又不利于上弦,也易造成断弦。龙龈与琴面处,不可高于○•一公分,否则无名指按十徽以下困难。如不足○•一公分,空弦会拍琴面。如果龙龈未低于○•一公分而有空弦拍琴面问题,那就是尾部琴面有拱起之处,不应以垫高龙龈来解决。
四、雁足也是上弦的关键之处,尤其传统上弦法。雁足最常见的问题是过高,把琴尾抬得太高破坏琴的文雅气度。雁足的最大毛病是接琴底处粗于下部,造成上弦时琴弦由琴底滑向外面,不能稳定琴弦,也不能使琴弦贴紧琴底,以便在琴底压住最后的弦头,令上弦大为困难。有的雁足用圆柱型,而且打磨很光滑。美也许美,但一、二两弦上去之后再上三、四弦,已经压在下面的一、二弦很易受振而整体滑松。令人十分头疼。雁足足端可以是任何形状的,足柱以方形为佳。如果是圆形的,可以将根部略为修细并用粗砂纸将它打磨粗糙,也可解决问题。
五、琴轸可以用多种材料制作。要注意不可过粗或过细。手指扭转的地方应该在一•三公分左右。长度不可太短,以四公分为宜。最要紧的是穿孔绝不可太细。但这种毛病又是许多轸子所俱之病。轸孔过细绒□(糸豆)穿过极为困难,用力过大常常弄坏指甲。用工具帮助,不是伤及绒□(糸豆)就是碰破手指,要想一调绒□(糸豆)穿过琴头部分的长短,实在令人生畏。如已买回之琴,一定要下决心把轸孔改大,可用火烧红粗铁丝去通大。另外有的轸子紧弦后易滑回,如琴音可取,此病易治。可以用小刀开些放射形小槽令其生涩。内行精致的琴轸顶端应该是中心稍低周围略高。有的琴把轸池内垫以硬木,以取其坚固耐用,但却打光令琴轸在上面打滑而易跑弦。如有此情况,则可以用粗砂纸把轸池的硬木磨粗。古代精美之琴轸池都比 较深,一般在○•二公分,无轸池之琴属于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