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最早见谱于1425年的《神奇秘谱》,相传由春秋时期俞伯牙所作。根据《神奇秘谱》记载,《高山流水》原为一曲,在唐代始分为两曲,最初并未分段,至宋代时高山分为四段,流水分为八段。
另有曲《高山流水》为明代民间作品,见谱于《松风阁抒怀操》(该谱收录于《松风阁琴谱》(1677)、《松声操》(该谱收录于《松风阁琴瑟谱》(1682)。
一、历代传谱概览
《流水》主要见谱于《神奇秘谱》(1425)、《风宣玄品》(1539)、《西麓堂琴统》(1549)、《重修真传》(1585)、《玉梧琴谱》(1589)、《藏春坞琴谱》(1602)、《杨抡伯牙心法》(1609前)、《太古正音琴经》(1609)、《古音正宗》(1634)、《徽言秘旨》(1638)、《琴苑心传全编》(1670)、《澄鉴堂琴谱》(1687)、《德音堂琴谱》(1691)、《徽言秘旨订》(1692)、《蓼怀堂琴谱》(1702)、《琴剑合谱》(1749)、《颖阳琴谱》(1751)、《自远堂琴谱》(1802)、《指法汇参确解》(1821)、《琴学轫端》(1828)、《悟雪山房琴谱》(1836)、《槐阴书屋琴谱》(1840)、《一经庐琴学》(1845)、《琴学尊闻》(1864)、《天闻阁琴谱》(1876)、《希韶阁琴谱》(1878)、《双琴书屋琴谱》及《养性堂琴谱》(1884)、《枯木禅琴谱》(1893)、《雅斋琴谱》(清末)、《琴学丛书》(1910)、《沙堰琴编》(1946)等三十二部琴谱收录。
二、曲名、曲调及段落结构
(一)曲名
《流水》一曲,又名《流水曲》、《七十二滚拂流水曲》。
《松风阁抒怀操》与《松声操》所载之“高山流水”,与本文所述之《流水》非同曲,仅为托伯牙子期之说的明代民间作品,在此不细述。
(二)曲调
《流水》自有载以来,均为宫调、宫音,惟《松风阁抒怀操》与《松声操》所载之“高山流水”为清角、角音,此亦是笔者未将其列入《流水》传谱的原因之一。
(三)段落结构
段落结构大体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不分段
主要见于1425年《神奇秘谱》,与《高山》通用解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窥见唐代分段前之风韵。同样不分段的琴谱还见于1539年的《风宣玄品》。
第二,六段式
纵观《流水》传谱段式,仅1878年的《希韶阁琴谱》初集卷上所载之谱为六段谱,该谱并未广泛流传。
第三,七段式
采用七段式的曲谱主要有1687年的《澄鉴堂琴谱》、1749年的《琴剑合谱》、1802年的《自远堂琴谱》、1864年的《琴学尊闻》以及1893年的《枯木禅琴谱》等五部琴谱中可见。
第四,八段式
八段式的《流水》谱是张孔山增加七十二滚拂前最为流行也最为常见的谱本。
该段式主要见于《重修真传》(1585)、《玉梧琴谱》(1589)、《藏春坞琴谱》(1602)、《杨抡伯牙心法》(1609前)、《古音正宗》(1634)、《琴苑心传全编》(1670)、《徽言秘旨》(1638)、《德音堂琴谱》(1691)、《徽言秘旨订》(1692)、《蓼怀堂琴谱》(1702)、《颖阳琴谱》(1751)、《指法汇参确解》(1821)、《琴学轫端》(1828)、《悟雪山房琴谱》(1836)、《槐阴书屋琴谱》(1840)、《一经庐琴学》(1845)、《双琴书屋琴谱》(与蓼怀堂同)及《养性堂琴谱》(1884)等十八部琴谱中。
其中,《古音正宗》(1634)和《琴苑心传全编》(1670)虽记为九段谱,但仅单独出尾泛,实则与八段谱无本质差别。
该八段式谱本影响范围较大的是1585年的《重修真传》,《重修真传》、《古音正宗》、《德音堂琴谱》、《蓼怀堂琴谱》、《自远堂琴谱》、《双琴书屋琴谱》所收琴谱同出一源,大同小异,后世传谱中的分段及标题也大多与《重修真传》类。
此外,在《杨抡伯牙心法》之前的琴谱,《流水》无单独解题,在《杨抡伯牙心法》时首次与高山分开,作为独立琴曲进行解题。
第五,九段式(七十二滚拂式)
从1876年《天闻阁琴谱》的九段式开始,《雅斋琴谱》(清末)、《琴学丛书》(1910)、《沙堰琴编》(1946)等均以《天闻阁琴谱》所载之曲谱为准,其中《沙堰琴编》对各分段均作详细注解,可作为习曲之参考。
目前流行的流水版本即为《天闻阁琴谱》版本。
三、琴曲流派
根据历代琴谱记载,《流水》一曲主要流行于以下几个琴派:
(一)“浙派”,主要见于《指法汇参确解》;
(二)中浙兼常熟派,主要见于《双琴书屋琴谱》之《养性堂琴谱》;
(三)“川派”或“泛川派”,《流水》一曲,影响最大的当属《天闻阁琴谱》即张孔山谱(冯彤云传)。此后琴谱所载之《流水》均遵张谱。
四、曲意
“鏦鏦铮铮,幽涧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也;浩浩洋洋,江海之平流也;惊风骤雨,瀑布之飞流也。”(《杨抡伯牙心法》)
“寒”:入调之音,清幽泠冽,如幽涧之水滴,以穿石之力落于石上,归于涧内;
“细”:泛音轻清,如幽涧之水出谷,细细流经松根,尤挟带深谷之幽息,与松根之苍古细润轻抚,恍惚间似有松香细细音绕鼻间。
“平”:泛音过后,按音韵起,虽水面“平绿如镜,洪波不兴”,但有暗涌行云流水,又如轻舟过江,扬扬悠悠。
“飞”:滚拂飞扬,轻重徐急如惊风骤雨,时而轻飘,时而激荡,击岸飞溅,旋回潆绕,流水带奔腾鼓浪之势,流入大海。
“寒”、“细”、“平”、“飞”四字道尽《流水》之精髓,回味无穷!
五、存疑探讨
关于《流水》的分曲与分段,琴谱大体有两种说法:
目前,普遍被接受的,主要是“唐分两曲,宋分八段”一说,这也是历代琴谱在解题或后记中关于《流水》一曲来源即演变的主要认知;
另一说为1864年的《琴学尊闻》,该谱后记中提及:“在高山流水本属一操,元人分之,而流水遂失。”
两种说法均未有明确的历史依据,《高山》、《流水》曲分时期亦可做后期探讨。
(《风宣玄品》)
“予不敢踵躅伯牙,斯人其媲美子期乎?”
----《杨抡伯牙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