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陶埙>埙百科>

论江南丝竹音乐的艺术特色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20-07-09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丝竹泛指音乐或管弦乐器。《晋书·石崇传》说:“丝竹尽当时之选。”《晋书·乐志》又说:“相和,汉旧歌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这是丝竹最早的文献记载。丝竹魏晋南北朝时不仅用于演唱者的伴奏,还用于演唱者唱前的单独演奏。隋、唐时期形成了丝竹乐的合奏形式,宋代丝竹音乐得到了高度发展。元代的器乐合奏大曲、小曲都有丝竹乐的合奏。明、清以来,随着戏曲音乐的发展,丝竹音乐被广泛地用于戏曲、说唱和歌舞音乐的伴奏中,丝竹乐器合奏的形式逐渐形成了许多不同的乐种。其中最著名的有江南丝竹、广东小曲、福建南音、山东碰八板、河南曲子板头曲、潮州弦诗乐、北方弦索乐、内蒙古二人台牌子曲、四川扬琴牌子曲等。本文仅对江南丝竹音乐的形成和发展、乐器演奏风格、音乐特征等作简要概述。

  一、江南丝竹音乐的形成和发展

  江南丝竹流行于苏南、上海和浙西一带。十九世纪中叶清道光年间,江南地区的主要经济文化是苏州、无锡等地,民间器乐合奏的主要代表形式是《苏南吹打》,也叫《十番锣鼓》,当时《四合》是江南各地流传的乐曲,如扬州《扬合》、苏州《苏合》、无锡《四合如意》、上海《锣鼓四合》。二十世纪初期苏南吹打先盛后衰,以上海的《锣鼓四合》作为一首承前启后的乐曲,在苏南吹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逐渐取代了《苏南吹打》,成为江南地区民间合奏乐的主要代表形式。

论江南丝竹音乐的艺术特色

  推动丝竹合奏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上海地区民间的一种风俗音乐形式清客串。上海民间的婚丧喜庆音乐有两种:一种是职业化礼乐艺人的演奏,叫做小堂名,吹奏的大多数是传统的曲牌。另一种业余性质不取报酬的演奏就是清客串,清客串没有固定的组织,由一个临时局头召集,自带乐器到红白喜事人家演奏助兴,主人家须以宾客礼遇招待,这种演奏自称为跑客串。清末时,清客串演奏的曲目主要是民间的广泛流传的器乐曲《六板》、《三六》、《四合》和一些流行小调《欢乐歌》、《无锡景》等。鸦片战争后,上海城市加速发展,成为江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随着农村人口的大量进入市区,郊区的民间音乐也在市区繁荣发展起来。由于市区的乐器合奏是在室内演奏,因此摒弃了锣鼓和唢呐,成为只加少量打击乐器的“清丝竹”形式。城市的条件优越,人才众集,所以在演奏技巧和对乐曲的再创作等方面都有显著进步。1911年在上海福州路西路的“文明雅集茶楼”上出现了第一个丝竹集会,参加者都是爱好丝竹音乐的茶客,他们仿效“清客串”的形式,定期聚合,合乐娱乐。1915年在浙江宁波成立了《钧天集》,1917年在南京路的劝工银行内成立《清平集》。从“文明雅集茶楼”开始,由《钧天集》、《清平集》等丝竹集合奠定的丝竹音乐。此后丝竹音乐在演奏技艺上提高很快、流传渐广。当时正是辛亥革命之后,五四运动前夕,上海地区正处于民主思想上升时期,又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各茶楼的丝竹聚合和业余音乐社团相继出现。1918年至1939年先后成立了“国声社”、“国乐研究社”、“大同乐会”、“乐林国乐社”、“云和乐会”、“华光乐会”、“紫韵国乐会”、“梅友国乐社”、“怡乐国乐社”、“听松国乐社”和抗战时期卫仲乐主办成立的“中国乐会”。解放初期成立了“上海市国乐联谊会”,1955年“上海民族乐团”成立。1958年以乐队分谱形式记载了《锣鼓四合》、《慢三六》和《三六》等乐曲,并正式使用了“江南丝竹”的名称。从此“江南丝竹”成为我国民间器乐合奏的一个重要乐种,在全国范围流行,深受音乐爱好者的青睐。

  二、江南丝竹乐器的演奏风格

  江南丝竹起初是用于茶楼休闲或家庭娱乐,特定环境的演奏,使江南丝竹缺乏生气,其音乐一般为慢速,力度轻柔,结构篇幅冗长,技巧简单,乐曲的情绪和色彩比较单调。由于演奏场合的改变,逐步变为音乐厅或舞台环境,以及欣赏人群层次的变化,江南丝竹的演奏技巧和音乐风格、创作手法和曲式结构,都得到了改进,在发展过程中,演奏者不断提高演奏技术,许多乐曲得到专业化的艺术处理,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原来一般都采用齐奏的形式的乐曲,不断地加入了支声性复调的织体手法。演奏中各种乐器的演奏者根据乐曲的表现意图、音乐的整体效果,发挥乐器的技巧、特点。突出主要乐器,体现个人演奏风格的原则。

  江南丝竹的乐队组合灵活多变,根据不同乐曲表现的需要和当地音乐资源的客观条件,组合成富有地域性音乐色彩的小型乐队,一般多至七、八件乐器,也可少至两、三件。江南丝竹常用乐器为:笛、箫、笙、二胡、中胡、琵琶、扬琴、小三弦、板、鼓、铃等。每种一人称为单挡,有时也可用双挡组合乐队。单挡乐队中二胡可用二把,以突出旋律,使乐曲更为抒情具有歌唱性。江南丝竹乐器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了声部润饰特色的演奏风格。现介绍几件主要乐器的声部润饰手法。

  1、笛子:

  江南丝竹中用筒音为a韵六孔曲笛,音色醇厚、圆润。演奏中讲究清新的“韵味”,发音饱满、悠扬,柔而不暗,明而不刚,演奏旋律中多用连音,有时也穿插垛音、双吐、断音等奏法润饰曲调。笛子用连音演奏悠扬的旋律,在合奏整体中处于主导地位。连奏中加花使主旋律声部华丽而流畅,好似一个彩色的丝带始终飘在天空中一样,随风起舞。力度的艺术化是笛子在江南丝竹中主要处理的特色,乐曲中一会儿悠然轻吹,一会儿清脆明亮明亮,起伏的旋律使得江南丝竹乐韵味无穷,引人入胜。

  2、二胡:

  江南丝竹中主奏乐器,主要演奏乐曲的主干旋律,一般不为旋律加花。为了突出二胡的音色特点和抒情性,演奏时绝大多数只用一个把位,旋律中常用翻低八度、六度、五度等大跳旋律。在合奏中当笛子的声部出现句逗时,二胡声部常用并和笛子作主旋律声部填充,让乐曲的主旋律在笛子和二胡声中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地进行。二胡的演奏风格柔和,旋律流畅、优雅,力度起伏形成橄榄式旋律演奏,音色中处理同音的外弦空弦音,不同时进行,常用内外弦交替的润饰手法作艺术处理。江南丝竹中的旋律朴雅、恬静,二胡演奏中不多作超过三度的滑音,一般在二度的范围中作有限的点缀式运用,使音乐产生静中有动的微微的内动感。

  3、扬琴:

  扬琴是江南丝竹音乐的主奏乐器之一。扬琴在演奏中使用双音、衬音、座音、弹轮、颤音、长轮等技法,烘托和展现乐曲。演奏中很少使用“快速密打”的奏法。江南丝竹中扬琴的演奏力度从整体上以委婉为主,不可过于刚烈。力度变化顺势渐进,处理上形成“橄榄式”的力度变化,避免特强特弱。乐曲中的转折或大跳处,棱角宜软不宜硬,音头忌猛,旬尾宜猛,这样才能使乐曲抑扬起伏,柔和婉转。江南丝竹中扬琴灵活地运用装饰音,使曲调丰富活泼。一个艺术性的装饰音宛如青蜓点水似的意境,一个清晰的颤音,伴随着歌唱式音调像春风拂面,像一汪清泉沁人心田。

  4、琵琶:

  琵琶是江南丝竹中常用的乐器,其声部的节奏花簇,旋律的进行常伴以乐器的空弦音,扩展了声部的厚度。在演奏江南丝竹乐曲中,琵琶的润饰手法很丰富,右手的半轮、全轮、双弹、夹弹、扫都有运用,左手运用吟、猱、绰、注、擞、带、板、颤、推等技巧,音乐表现楚楚动人,别具色彩。琵琶的吟音如同风中树叶落入平静的水面产生的波动涟漪一样。

  江南丝竹的主奏乐器演奏风格各具特色。其它的乐器也富有个性,箫作为笛子的辅助乐器,音色恬静甘美。笙在江南丝竹中吹奏简朴的旋律,音质醇美朴雅,增添了乐队的音响厚度。小三弦音域幅度宽,空弦音的出现,给合奏增强了低音,演奏中的弹挑如同玉珠落盘,颗粒性强,渗透力大,赋予了江南丝竹生气勃勃的效果。江南丝竹音乐的各种乐器在民间传统中有十分恰当的比喻,即“糯胡琴,细琵琶,脆笛子,暗扬琴,十里听到凤凰箫,五里传出三弦声。”还有“二胡一条线。笛子打打点,箫进又出,琵琶筛筛边,双清当板压,扬琴一捧烟。”各种乐器的色彩和功能使江南丝竹音乐错落有致,恰似小桥流水,春到人家般耐听优雅,令人心旷神怡。

  三、江南丝竹的音乐特征

  江南丝竹音乐风格轻巧、明朗、欢快、活泼,乐曲概括地表现了江南人民朴实健朗的乐观性格,体现了山清水秀的江南风貌和民间节庆的风俗情景。江南丝竹乐曲大多来自民间的器乐曲牌,传统著名乐曲有《欢乐歌》、《云庆》、《行街》、《四合如意》、《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号称“八大名曲”。江南丝竹“八大名曲”是流传于上海一带并有上海地方色彩的地域性风格的乐曲,但在演奏上上海市区和郊区又有较大的区别,郊区演奏加大件打奏乐器,风格较粗犷。江南丝竹深受吴文化的影响,曲调欢快流畅,清新活泼,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文化特征,其音乐特征如下:

  1、调式及音调特征

  江南丝竹多用羽、征、商调式,调式转换交替方面是同宫体系内宫、征、羽调式交替较多。乐曲各小段音乐由强调宫音或征音开始而结束在羽音上,给听者带来柔美的色彩。有时结束音在角音上,音乐韵味无穷,给听者留有美好的想象空间。另外,上五度移宫形式调式转换的情况也较多。江南丝竹的音调在演奏上以笛子和二胡演奏骨干音,旋律<

相关文章 推荐

进阶!解锁你的埙技巧技能:埙的循环换气技巧练习
人气:155
埙教程
进阶!解锁你的埙技巧技能:埙的循环换气技巧练习
十孔埙中音1-高音5指法图
人气:314
埙指法
十孔埙中音1-高音5指法图
陶埙的指法详解_各种类埙指法图表大全
人气:6837
埙指法
陶埙的指法详解_各种类埙指法图表大全
埙简谱[星月神话]
人气:151
埙曲谱
埙简谱[星月神话]
埙简谱[楚歌]
人气:188
埙曲谱
埙简谱[楚歌]
埙独奏简谱[让我们当起双桨]
人气:207
埙曲谱
埙独奏简谱[让我们当起双桨]
埙简谱[我是不是该安静的走开]
人气:178
埙曲谱
埙简谱[我是不是该安静的走开]
埙曲入门乐曲吹奏的方法
人气:266
埙入门
埙曲入门乐曲吹奏的方法
陶埙独奏曲[新娘哭坟]简谱
人气:456
埙曲谱
陶埙独奏曲[新娘哭坟]简谱
中国古代乐器系列-埙
人气:147
埙百科
中国古代乐器系列-埙
埙谱网[暖暖]简谱
人气:260
埙曲谱
埙谱网[暖暖]简谱
埙简谱[康美之恋]
人气:230
埙曲谱
埙简谱[康美之恋]

大家都在看

埙是什么材料做的?

埙是什么材料做的?

埙(xūn)在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现在有八孔,九孔,十孔,双八度等,六孔埙目前市场上不常见)。亦称陶埙。以陶制最为普通,也有石制和骨制等。 埙是汉族特...

埙百科 102 阅读

九孔埙在未来的发展

九孔埙在未来的发展

我虽然基本不用九孔埙演奏曲子,但是也玩九孔埙,其实九孔埙和八孔埙的音域是一样,都是从低音5到高音1,大家都可能会想到,音域一样高,八孔的应该比九孔的学起来更容易,在价钱上九...

埙百科 134 阅读

我和埙的故事

我和埙的故事

其实在部队的日子里,我并没有好好练吹埙,什么时候突然有了心情,就找到埙吹吹,比较说停电、心烦等。 那一年秋,已经记不得是04年还是05年了,我闲来无事在碑林后面逛...

埙百科 209 阅读

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埙

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埙

考古学家在浙江河姆渡遗址发现了一种能吹出几种音调的陶埙乐器,在中国几千年前就能发现这种吹土为音的乐器,在世界上是很罕见的,表达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数千年来,我...

埙百科 267 阅读

陶埙的历史

陶埙的历史

我国古书上对埙的文字记载并不多。《尔雅》注:埙,烧土为之,大如鹅子,锐上平底,形如秤锤,六孔,小者如鸡子。 《旧唐书。音乐志》说:埙,立秋之音,万物曛黄也,埏土为之。《诗...

埙百科 239 阅读

埙的专业性、标准化制作报告(节选)张荣华

埙的专业性、标准化制作报告(节选)张荣华

●项目背景: 七十年代以来,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古乐器埙开始有了一定的认知。音乐工作者通过对100多件出土文物埙的考察与测音工作,认识到埙这样一件有着7000历史的古老...

埙百科 149 阅读

如何更好埙初级吹法的认识陶埙品牌?

如何更好埙初级吹法的认识陶埙品牌?

如何更好的认识陶埙品牌但个人建议你买洪啸牌子的熏烧陶埙,主要是设计的很不错,拿着很舒服。风雅陶埙是台湾知名陶埙品牌禾风窑在大陆的品牌,禾风窑最大的陶埙文化传播与经营教学...

埙百科 189 阅读

中华古韵陶埙介绍

中华古韵陶埙介绍

中国有很多历史悠久的乐器,距今9000年的贾湖骨笛是汉民族最古老的吹奏乐器。 陶埙 虽然没有贾湖骨笛那么古老,但陶埙是汉族最原始的吹奏乐器之一,大多由泥土制成。据考古学家考证,...

埙百科 298 阅读

刘宽忍:中国历史上为何没有埙乐古谱遗存?

刘宽忍:中国历史上为何没有埙乐古谱遗存?

作者:刘宽忍 纵观中国古代音乐史,埙的历史可称是最为久远,有7000年,但其埙乐的发展却极为缓慢。虽然在晚清时期曾留有一本《棠湖埙谱》,但其上所记载的也多是明清以来的南曲时调,...

埙百科 154 阅读

埙和埙的制作工艺/曹正

埙和埙的制作工艺/曹正

埙和埙的制作工艺/曹正...

埙百科 102 阅读

如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振兴音乐教育的使命,我们要努力探索音乐教学的规律,让活泼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去塑造新一代健康而有高尚的灵魂,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

埙百科 107 阅读

埙的制作过程

埙的制作过程

副标题 副标题...

埙百科 196 阅读

乐器埙古往今来

乐器埙古往今来

史料记载 我国古书上对乐器埙的文字记载并不多。《尔雅》注:埙,烧土为之,大如鹅子,锐上平底,形如秤锤,六孔,小者如鸡子。 《旧唐书.音乐志》说:埙,立秋之音,万物曛黄也,埏...

埙百科 201 阅读

再译《埙赋》

再译《埙赋》

再译《埙赋》 致歉声明 偶闻数年前的《埙赋》译文已在网上流传,惊讶之后更多的是惭愧,感觉愧对诸多埙的爱好者之信任。八年前,刘志安告诉我在《全唐文》中有一篇专门写埙的文章,那...

埙百科 214 阅读

陶埙制作步骤流程

陶埙制作步骤流程

陶埙的制作 陶埙的制作有几个过程:取泥、制胚、开孔、调音、烧制。 1.取泥 陶埙主要以泥为原材料,泥的好坏直接决定埙的质量。因此,取泥很重要。一般陶埙用泥,讲究粘性好且无杂质。...

埙百科 112713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