埙,捧在手上可当一枚陶器来把玩的乐器,拙朴本真,古色古香。古人说埙之声是“立秋之音”,大概是指其声肃杀、凄凉、悲戚、空灵,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贾平凹说:“上帝造人时,也造了埙。人有七窍有灵魂,埙有七孔有神韵。埙是什么?土与火的精灵。”小小一枚埙,吸纳的是日月之精华,大地之灵气,诉说的是岁月的沧桑,人间的传奇。从埙的乐奏中,可以听到华夏文明绵亘不断的历史回音。
第一次领略埙的魅力是在电影《西楚霸王》中,项羽被困垓下,刘邦令部下在荒山暮色中唱起悲凉的“楚歌”,画外配以令人销魂的埙的哀怨曲调。那是一种凄苦无奈的心绪寻觅不到依托和归宿,不知何去何从的无限惆怅与惘然。随风飘荡的是低沉厚重、勾人哀思的埙箫和鸣。神色凝重的西楚霸王心境凄惨地独坐帐中,帐外伫立的是泪眼婆娑、面容悲戚的美人虞姬和对着苍天发出长长哀鸣的乌骓宝马。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
后来又在电影《菊豆》中欣赏到埙。赵季平作曲的这段哀怨凄楚的主题音乐,表现了剧中旧时代的女性饱受肉体、灵魂双重摧残,性情压抑、心灵扭曲的悲剧形象,埙的音乐入骨凄怆,让人不寒而栗。
一次去周庄,听到小巷深处传来阵阵古韵,循声望去,是卖埙的小贩在用勾魂的音乐招揽生意,我被这凄婉的声音勾去了魂。买下它时心中充满了好奇,迫不及待地一路吹个不停,像个街头艺人。
近得一张埙的CD专辑《天唤玄音》,如获至宝。听埙,仿佛置身于深宅老院,聆听那水月幽钟,品味那苦茶孤灯,心存一份感念,一份超然。埙性属土,富于原始的本真,大地的气脉。埙是一件沉思、怀古的乐器,埙是一件见证历史、历经沧桑的乐器,埙吹奏的是上下五千年,悠悠中华魂。
然而,埙在近现代百年间几近绝响,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重获新生。今之埙为陶制,也有石、木、玉、象牙、葫芦等其他材料制作,由一个音孔增加到六个音孔,乃至十几个音孔,还能够顺利吹出十二平均律。除了传统的卵形埙,还有葫芦埙、握埙、鸳鸯埙、子母埙等,制作工艺越来越精细,音域越来越宽广。外国友人赞其曰:“埙是能够发出奇妙声音的音乐瓶”。
埙,这种奇妙的“音乐瓶”,吹出的是诗,是史,是人间沧桑。这里回响着屈原魂断汨罗江的仰天长啸:“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荆轲壮行前的慷慨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陈子昂登幽州台的千古绝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文天祥过零丁洋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品埙,如同品读一册泛黄的史书,怎不教人掀起思古之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