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外交”,是促进中国与世界音乐交流的重要手段。2014年3月,国家主席夫人彭丽媛将一件失传了2000多年的“沛筑”赠送给比利时王后玛蒂尔德;2014年9月,彭丽媛向塔吉克斯坦的国立音乐学院赠送了古筝等中国传统乐器,她还现场轻拨琴弦,向在场师生们展示中国古筝的悠扬音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国务院《“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指出“要强化网络、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高新技术基础的发展和前沿布局。”可见,加强我国民族器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数字化智能研发与传播势在必行。
一、陶笛是中国乐器还是西洋乐器
1.陶笛的由来
陶笛,国际上称之为“ocarina”(音译:奥卡利拉笛)。台湾人称之为:“陶笛”,这个名称大陆一直沿用至今。
陶笛起源于六世纪的南美洲,其源头可追溯到六世纪南美的玛雅人和阿兹克特。是阿兹克特人用于装饰和使用的仿鸟鸣的彩绘乐器。公元前2000年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出土了一批粘土烧制的器具,经研究发现,当时的人们对粘土的制作达到了一种很高的水平。这些器具被证实并不是玩具,其中的乐器能够吹奏简单的歌曲。经过发展,在公元前500至600年,玛雅人制作出的陶笛,可以吹奏完整的音阶。
2.ocarina的来历
据说意大利北部的小村子budurio有位面包师名叫juzeppe,用他的烤箱经常烧制低温陶制玩具和一些好玩新奇的东西,有一次他烧制了一种像脖子一样哨口的蛋形玩具,因为很像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鹅的形状,所以就起名为“ocarina”,意大利方言就是“小鹅”的意思,音译为奥卡利那笛,该名称一只普遍沿用至今。在都那提的10孔奥卡利那笛的基础上,后来的日本、美国等地的艺术家又继续对此进行了改进,从而有了12孔陶笛和复管陶笛。
3.陶笛在台湾
在台湾,最早流行的陶笛是秘鲁样式的工艺陶笛,能发声但吹不出音阶,后来经过改进,现在已经成为台湾主要的陶笛样式,大陆称之为台湾式陶笛,常规的形状像一个水滴或心形样式,也有各种变形的陶笛品种。从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台湾人借鉴奥卡利那陶笛的指法进行了防制便出现了自己品牌的12孔和复管陶笛。
4.陶笛在大陆
陶笛在大陆被称之为泥哨、水鸟、陶雀、咕咕虫……一般都是小孩子用来学鸟叫的玩具。一说到陶笛,就会联想到中国陶埙,这两种乐器出现的年代虽然都很久远,但中国的埙的历史要长很多。但不能因此认为陶笛就是从中国埙发展而来的,由于原始社会的交通封闭的特定条件,从各地出土的陶器来看,这种生产技术并不是由谁来传授的,而是由不同地区的人们在各自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和发明的。
5.中国的陶埙
《诗经小雅》何人斯说:“仲氏吹篪,伯氏吹埙。”这是古人长期摸索出来的一种乐器组合形式。后人多用为兄弟和睦之称。《古诗》中说:“天之诱民,如埙如篪”。是说上天诱导下民,犹如埙篪一样相和。
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了许多支孔数不等的禽骨。这些禽骨,经碳十四检测,已有七千年历史,经专家们鉴定,认定他们是先民用以诱捕飞禽的狩猎工具。部分骨哨,至今仍可以吹出简单的音调,与鸟鸣相象。此外,中国最古老的迄今上万年陶埙也是在这里出土的,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不过只有一个吹孔,无音孔,只能发一音。陶笛从殷商时期的几个音阶到春秋时期已近发展成完整音阶真正意义的乐器了。《世本》说:“暴新公作埙”,又一说法是帝喾时倕氏所作。《杜氏通则》《旧唐书*音乐志》对埙都有详细记载。
6.埙到泥哨再到我国陶笛的演变
埙可以称之为陶笛的最初形态。先有陶埙、再有泥哨,后来陶埙经过春秋战国时期发展成完整的音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乐器。而我国的泥哨一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才有所发展成为我国本土陶笛(埙和陶笛同属于边棱音发声气鸣乐器,也有着相同的发音原理。埙是开口吹奏,初学者不容易掌握,难发声。陶笛、泥哨是上下唇包住吹嘴吹奏,容易发声。)期间经数千年漫长的岁月,目前还无任何证据能证明期间泥哨有完整的音阶发展过程(比如:书籍文献、壁画、石刻、乐器实物等)。
公元前2200——1600年,山东大地湾遗址出土了羊型陶哨,如图。
沂蒙山汉代出土实物,临沂博物馆有汉代陶俑乐队,其中有小羊哨片和现在一样的陶笛哨口,以及枣庄元代的陶乌龟泥哨。
中国泥哨在出现时到上世纪70年代成为陶笛前没有经过完整的音阶体系演变过程。而西洋潜水艇形制的陶笛,在公元前六世纪到发展成为真正的乐器,已近1500多年的时间和中国陶埙没有共同源头。同样,古琴、陶埙、尺八、篪、龠……这些乐器是当今古筝、笛箫的先祖,她们是中华乐器的先驱,对现在乐器的发展革新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把这些乐器拿出来给大家介绍其发展史很是不错,不过千万不要夸大、神话,误导大家,说白了这些也就是淘汰的乐器罢了。期待有力的实物证据,能够证明泥哨就是陶笛起源于中国。如果找到满口埙的实物,比西方更早,就能说明陶笛起源与中国。
综上所述,当下国际上普遍认为陶笛并不是中国乐器,因为陶笛目前的形制和性能起源、发展、成熟定型于西方,所以陶笛属西洋乐器。中国的陶埙不是西洋陶笛的祖先。
二、中国陶笛的诞生
那么中国本土是否有自己真正意义上的陶笛呢?“中国陶笛”的出现,见证了我们有自己的陶笛。
由于人有先入为主的意识局限了固有的思维,所以不管现在国人怎样努力去研发劳作都走不出“奥卡利那笛、潜水艇形制”这个固定范畴。
中国陶笛的诞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原始社会的“火流星”、骨哨,到殷商时期简易埙的发展,以及后来泥哨的形成,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埙的变革定型,最后到上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谷阳泥哨”、“黄平泥哨”,本世纪“姑苏陶笛”的沿革发明、创作定型等过程的沉淀。“泱泱华夏五千年,灿烂文明耀九天”。到目前为止,中国陶笛从出现、发展、变革、到目前的形制,证明了其有自己独特完整的体系。
三、中国近代陶笛的研发变革与定型
1.阳谷泥哨
谷阳哨是民间泥哨“咕咕虫”发展而成。它形如雏鸭,用粘土(胶泥)烧制成形,从其制作原料、外型以及发音原理看颇似陶埙,是阳谷县流传的一种土制娱乐用品。它分为泥制、陶制两种,从3寸许至1尺大小不等,上有10孔,音域在10度以上,可运用单吐、双吐、花舌等技巧吹奏,发音轻脆嘹亮,委婉悦耳,特别适于模仿各种鸟类的叫声,又可以吹奏多种民间小调及流行歌曲,也可为山东梆子、两夹弦等地方戏曲伴奏。
阳谷哨的创制人李保正,1921年出生于阳谷县四角棚乡大碾部村,自幼喜爱笛、管、哨之类乐器,常用粘泥制成可吹的长短不等的哨管。上个世纪40年代,李保正在哨管的基础上,参照唢呐、笛子的形制,改为六孔、并做一扁嘴,后又改为七孔和一风孔,即成为阳谷哨的原始模样。由于这种既象“埙”又似“哨”的民间乐器的发明者是阳谷人,原中国音乐协会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飒1953年为其定名为“阳谷哨”。1953年10月3日, 对阳谷哨进行了报道;1978年,阳谷哨曾在“全国民间工艺品、少数民族用品展览会”上展出,销到全国各地。
如今,阳谷县大布乡姜庄村65岁的辛福春老人是阳谷哨的唯一传人。在制作和吹奏阳谷哨的40多年里,他根据泥哨内腔空间的大小和吹孔的位置不同,设计出了不同音质的泥哨,并由最初的7个孔,改成了9孔、10孔,能够吹出包括5个半音的12平均律的曲子。辛福春还把泥哨捏成十二生肖,做成龟、鸟、鱼、兽等各种造型,或在泥哨上雕出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以及龙凤等吉祥物,或用油彩绘出秀美风景。在他的精心打扮下,阳谷哨不但音质美,而且还成了玲珑雅致的工艺收藏品。目前,阳谷哨已衍生出近50个品种。
2.黄平泥哨
黄平泥哨产自且兰古国——旧州。黄平苗族泥哨,是黄平苗族老艺人吴国清在传统陶俑、泥俑的基础上,以当地优质黄泥做基本原料,通过纯手工艺搓捏成型、木屑锻烧,再添上红、黄、兰、白、绿、紫等纯净颜色,上色涂油等多道工序进行制作,既有黄平苗族挑花刺绣的效果,又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民族特色。被儿童戏称为“泥叫叫”,深受儿童喜受。是苗族传统艺术独创的一种儿童泥捏玩具。黄平苗族泥哨成形于20世纪30年代,丰富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造型有孔雀、翠鸟、山鹰、十二生肖等400余种。黄平苗族泥哨造型简洁、精致小巧,生动传神。着色以黑色为底衬,黄平苗族泥哨是苗族泥捏儿童玩具,其题材广泛,有飞鸟走兽、蝶虫蛙鱼、家禽六畜等。色彩一般以黑底点红绿为主,兼杂黄、白、蓝等色。近似当地苗族妇女的紫色衣裙和刺绣花块,最负盛名的泥哨题材为传统的十二生肖图案。泥哨造型注重动物头部特征,强调神似形略,形成夸张变形的艺术风格。每个泥哨下部均留有一个吹气孔和一个回气孔,能吹出清脆悦耳的声音。黄平泥哨形式多样、色彩丰富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与极高的收藏价值。
3.姑苏陶笛
第一支丹顶鹤陶笛横空出世对“中国陶笛”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预示着中国陶笛将会引领陶笛行业走向新的阶段。
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理事、何家笛箫非遗传承人何山先生研究、发明并制作的世界上第一支丹顶鹤陶笛,于2019年10月8日在姑苏陶笛工坊成功出炉,并一次顺利通过国家专利审核!这是何山先生继1999年成功研制、发明了世界上最长的竹笛后又一精品之作!
姑苏陶笛“鹤妹仙子”,是以丹顶鹤为原型进行创作设计的具有鲜明华夏元素和地域特色的中国陶笛。
2019年6月,一个偶然的灵感,使得何山老师产生把陶笛注入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想法。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研究实验,何老师运用优质紫砂土、白云土为基础原料,运用乐器制作的各项技术精心制作。他巧妙地把丹顶鹤腿作为吹口,改变了传统陶笛腔体共鸣振动的方向,鹤笛底座(分简易浪花款、工艺龙龟款)龙龟也是一个六孔陶。鹤笛比之一般市面所见的陶笛除了具有明确的外形特色之外,音色也更加柔美并富有张力,表现力也更加丰富。左右对称的设计,解决了量产化的可行性。陶笛本身的演奏简单易学,便于在学校推广普及教学。由于解决了国际异形腔体振动这一难题,使飞禽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演奏级别的陶笛。丹顶鹤陶笛,现为何山先生创作的“盐城八景音画”的女主角吉祥物,实属难得的文创旅游产品,甚至可以视作国家、地方文化的特色名片以赠送海内外友人。
其后姑苏陶笛以世界珍禽丹顶鹤、勺嘴鹬,珍希动物国宝大熊猫、麋鹿,为原型进行创作设计的具有鲜明华夏元素特色的中国陶笛,该系列陶笛不仅具备乐器功能,还具备茶宠与工艺品功能,从而开创了陶笛向实用、新型、仿生人物、造景等方向发展的新路子。同时由于解决了国际异形腔体振动这一难题,使人物、车、船、房屋建筑所有自然物品皆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演奏级别的陶笛。
“十二生肖陶笛”的研发成功,将会让中小学生选择与自己匹配的生肖陶笛进行学习,成人也会喜爱选择自己的生肖陶笛把玩吹奏,同样,何家陶笛将星座陶笛研发出来,迎合西方人们对陶笛的学习与热情,这将会拓宽中国陶笛在教学普及传承上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与参与。目前姑苏陶笛已经研发了数十种各种类型题材的陶笛。
姑苏虎丘塔陶笛
丹顶鹤、麋鹿、勺嘴鹬陶笛
大熊猫陶笛
鹤归延年陶笛
鹤鹿同春
十二生肖陶笛
太湖船陶笛
“缚屋山中数十年,薙茅诛棘旋开田” 。“姑苏陶笛”并未有完全裹足于西方陶笛路子,不但借鉴了传统陶埙的制作技艺和数据,又结合西洋陶笛的技术指法与数据,“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经过了数年的优化摸排实验重新发明创作。姑苏陶笛终于劈开蹊径,走出一条属于我们中国特色的路子。
璀璨耀目的“姑苏陶笛”对中国陶笛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在世界陶笛史上也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何山,男,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与四川农业大学汉语言文学院,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苏州管乐学会理事,“登瀛笛箫制作技艺”获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现受聘于苏州市文化馆、盐城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特聘专家,曾获得“世界艺术家联合会颁发的发现新人奖”,“五星工程奖”、政府文艺奖、工匠提名奖,研创了世界上最长6.3米长的竹笛(被载入吉尼斯史册),发明研创了鹤、鹿、鹬、大熊猫、虎丘塔、12生肖、星座等陶笛,为海内外大学输送了数十名笛箫艺术人才,举办导演过十数场个人师生及中国笛箫名家音乐会。代表器乐音画作品有《盐城八景》,歌曲《垂虹别意》,著有《中国陶笛入门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