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笛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属于横、直吹的闭管乐器。从各地出土的陶器来看,不同国度不同地域的人们在各自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先后发明和制作了陶笛。演奏的技巧及风格也不同。然而,对于陶笛而言,用气息支撑声音是第一要义的。下面对陶笛演奏中运气、含气、留气等问题作一简单的探讨。
运气
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于陶笛演奏过程中技巧的运用和乐曲感情的正确表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呼吸的方式有三种,即胸式、腹式(亦称横膈膜式)和胸腹式(亦称混合式)三种。
01.胸式
这种呼吸方法的特点是,呼吸主要在胸部进行。由于靠强有力的呼吸肌的作用,因此在不过量的吸气的情况下,是比较轻松的,吸气也比较迅速。幼儿园的小朋友吹奏陶笛就是用的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吸气时由于横膈膜没积极参加,有时横膈膜还向上提,也就大大缩小了胸腔的容积,使肺的吸气量不能达到最大值。吹奏者往往会感到疲劳,“呵气”连连,这是因为大脑缺氧的缘故引起的,因此为了吸入足够多的空气,采用胸式呼吸方法的人,这时就常常会靠耸起双肩来增加肺的容气量。这样,不仅影响了吹奏者的姿势和形象美,而且也增强了颈部、胸部肌肉的紧张度,容易使人感到不适。因此,这种呼吸方式,多数情况下已不为管乐演奏者所采用。
02.腹式
腹式又称横膈膜式。这种方法吸气时横膈肌收缩,横膈膜下沉,使肺的下部迅速充气,这时肺就向下扩张。据测定,成人横膈膜可下降三到四厘米,而每下降一厘米,肺容量就增加二百五十至三百亳升。这种呼吸方式的优点是,由于横膈膜及胸廓的下部富于弹性,腹部的肌肉又很坚扨,因此呼吸轻松。人们在自由呼吸,或是睡眠中,都是腹式呼吸,就是这个道理。腹式呼吸虽然有横膈膜的积极参加,但上肺没有积极地发挥作用,这就明显地表示,运用腹式呼吸,呼吸量还没有达到最大限度。
02.胸腹式
胸腹式呼吸正是综合了胸式和腹式的呼吸优点的。由于呼吸肌肉全部积极参加工作,所以各部分呼吸肌的负荷比较均衡,肺的容量也就达到了最大值。通过比较,呼吸量最大的当然是胸腹式,这是亳无疑问的;演奏长乐句应该采用胸腹式,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是否演奏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必须采用胸腹式呢?当然不是。这是必须弄清楚一点,吹奏短而弱的乐句也采用胸腹式,不仅不必要,而且是有害的。这是由于胸腹式吸入的空气量虽然最大,参与呼吸过程的肌肉也最多,因此体力消耗也最大;另一方面,吸入过多的空气,而呼出的空气量过小,滞留在肺中的空气量过多,这就影响了肺中氧气的交换,造成人体的慢性缺氧;更有甚者,长此以往会使肺泡丧失原有的弹性机能,引起肺气肿。吹奏过程中,遇到不太长,音量不太响的乐句,还是运用腹式比较好,因为在遇到长乐句时很容易由腹式呼吸转为胸腹式呼吸。吹奏过程中不仅吸气不宜过饱,同时也要避免吐气过净,这是因为吐气过净就必然引起因呼吸有关的肌肉的过分紧张。要想吸气,首先得让这些肌肉放松,这无疑地延缓了吸气的速度;若不放松就立即吸气,吸气必然过猛,这猛烈的吸气很容易导致肺泡的损害,有时会引起支气管的破裂。为此,根据乐曲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呼吸深度是充分发挥表现力的重要保证。我们平时生活中的呼吸方法,在时间上基本是均衡的,但在吹奏时则要求气息在短时间内吸得多而深,呼气时,尽量控制并延长,这样才能较自如完美地表达乐句和乐曲。呼吸方法有前面讲过的胸式、腹式和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即混合式)等三种,而混合式则为大家所公认和首推。赵松庭先生对掌握呼吸方法的要领如是说:
双肩不可上下动,胸腹同时来扩张
缓吸平吹全身松,腹肌不必空自忙,
急吸超吹劲往下,丹田鼓气力度强,
口鼻兼用看需要,切记呼吸有声响,
莫到无气才吸气,均匀呼气流水长。
这段文字谈到了吸气的方法之一是“胸腹同时来扩张”(也即混合式),这样气才能吸得多,相对来说也更科学和合理。
胸式、腹式呼吸都为自然呼吸,而胸腹式呼吸则是一种人为的有控呼吸。
所谓运气就是对运行中的气息加以控制、变化。当你吸好一口气后,就是如何运气或者呼气的问题了,因为除了吸好气和保持住你的气息后,如果不能科学合理地运气,也是达不到我们最终目的的。初学者一定要弄清什么是最基本的最本质的东西,狠下功夫把它掌握起来。
前面提到的呼吸要领中有“缓吸平吹全身松”一说,这里所谓的“平吹”,就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基本运气要领。一般当我们刚刚吸好一口气时,气息是充盈的,这时我们需要把这口气慢慢地均匀而稳定地呼出去, 最好是从开始到结束的用气量都能始终如一,也就是我们平时基础训练时所要求的“平直音”或叫“保持音”,这也是最基础然而也是最重要的气息基本功。只有把这个基本功练好了,才具备吹出流畅连贯、抒情悦耳、优美动听的好曲子的条件,这里的关键是气息呼出的“均衡与平稳”,为了练习与提高自己的气息控制能力,可以去体会一种近似“含而不发”的感觉,这时你会感觉你的出音既平稳又持久。
我们在训练中,需要克服的是两种不良倾向:一是“一泻如注”,就是刚一吹,气就吹完了,藏不住气,因而无法完成一句稍为长一点的乐句;二是“虎头蛇尾”,一开始气量很大,因控制不住,刚到后半句,气就很弱了,不用说有时还需要渐强,就连弱音坚持都比较困难了,因而也达不到圆满完成乐句的要求。
含气
所有的吹管乐器最重要的就是掌握正确的运气方法,陶笛当然也不例外,而且陶笛的演奏在运气的掌控方面难度更大。笔者在演奏陶笛时比较注意口风的控制,笔者以为气流的速度宜慢宜缓,不宜快和急。高音区气流流速可以适当加快,但要保持音量的平衡、音色的统一。但从总体上讲,陶笛初学者要学会嘴里含气,什么是含气,即在陶笛开始演奏前口腔里先储存一口气,不要太多,这就是所谓的“含气”。“含气”的好处可以避免直吹,使音色优美,低音饱满,高音通透。通常低音要用较小的气流量来吹奏,如果一开始气流过大,音容易偏高,这样音准就不容易把握;中音区要演奏得放松(务必注意两手的中指不要碰及副孔);高音区要流畅,气流速度要适当加快,但不可过猛,耳朵自始至终要注意音准。演奏陶笛归根结蒂一句话:就是大道自然。
运气训练
- 基本要求:1.从PP到ff“﹤”,从ff到PP “﹥”;2.音高不变(音准要求);3.强而不噪,弱而不虚(音色要求)。
- 训练方法:每日吹长音(强弱变化)十分钟,除要有强弱变化外,其他与长音训练相同。但要注意两者的训练目的不一样。
- 要 领:运气(气息控制)的训练比较复杂。陶笛演奏者要仔细地领会下面的讲解:
运气的关键,在要有足够的“口劲”以及与它紧密配合的“口风”。有足够“口劲”,才能使“口风”即使细如一线,而气压不变,这样才能使演奏弱音时音高不变;有足够的“口劲”才能使“口风”即使细如一丝,而气流也能集中成一束,才能使演奏弱音时音质纯净。“口劲”的训练是长期的。“三天不弹,手生荆棘;三日不吹,唇长绒毛”。越是细致的技术工夫,越是如此。“口风”的紧密配合,是非常灵活的。“口风”的大小一方面由嘴唇控制,另一方面与受风口的位置有关。
口风、口劲、受风口的位置与气压、音量、音色、音准等关系是错综复杂的,要正确地处理。
(1)口风细,音量弱;口风粗、音量强。
(2)口风细,音要低;口风粗、音要高。
(3)气压强、音量强,音要高。
(4)气压弱、音量弱,音要低。
以上四种情况的产生,是有规律性的,运气训练就是要把这些规律控制起来。举例如下:
(1)口风细、口劲足、气压强,音量弱,音不低。
(2)口风粗、口劲松、气压弱、音量强、音不高。
总的来说要做到:(1)音量能强能弱;(2)音色不噪不虚;(3)音准不高不低。
关键的关键在于耳朵的听音能力。
留气
“留气”是演奏的术语。是指乐曲中每一处需要换气的地方都需要留气,不留气谓之“直吹”,这是陶笛演奏者之大忌,因为直吹就吹不好陶笛。即使演奏最强烈的乐曲也要留气二分,最合适的应该是留气三分,标准是:能强而音不高,能弱而音不低。吹孔与脸部应成直角。初学者要以主要的精力进行“留气三分”的训练。根据乐曲的需要,以及音准的要求,选择留气的程度,是中国陶笛的一种重要演奏技术。不同的留气,采用不同的口劲、口风与不同的吹孔角度,在技术上并不很困难。在训练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音律观念上。
技巧方法
(1)模仿不同的留气。教师吹一句,学生跟一句;
(2)给予不同程度的标准,要求保持不变。演奏结束时检验标准有无变化;
(3)这种训练要经常进行总结、评比。
在演奏中使用循环换气的留气要控制在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之间。
- 运气技巧:①气息控制;②气息变化;③气震音;④循环换气
- 指法技巧:赠音、打音、叠音、颤音、滑音、历音等。
- 舌的技巧:可归结为单吐、双吐、循环双吐、三吐、轻吐、碎吐、花舌、喉音八种。
这虽然是三个部分,但在实际演奏中气、指、舌的运用是统一的、互相配合协调的。尤其是气与舌必须相结合。
以上技巧,大都属于装饰性的,并不是本质性的东西。而音乐的本质离不开“声”和“情”。声:指有组织的乐音,符合音调、音品、音量等特性,它的组织要符合逻辑性。情:即通过乐音形成的艺术形象,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因此,不注意本质的东西,片面强调技巧是舍本逐末、轻重倒置。管乐器究竟吹什么?说穿了就是两个字:“吹情”。
综上所述:运气是技巧;留气是陶笛演奏换气时必须掌握的技术;含气是方法;循环换气既是方法,也是技术更是高难度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