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弦简述
三弦,又叫“弦子”,是我国流传很久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三弦的原始形式,相传远在秦代(公元前246年—公元前207年)就已有所流传了,三弦在元代以前流传并不很广,元朝的建立和杂剧、说唱音乐的兴起,它才逐渐遍及内地。后来说唱艺术的发展,使三弦的运用更加广泛。
现在我国各地区流行的三弦,其形制的大小虽有好多种,但较为广泛的基本分为以下三种:其一是大三弦,又名“大鼓三弦”或“书弦”。其音色浑厚、响亮、刚健,形制较长大。第二种是小三弦,又名“曲弦”。其音色清脆、明朗,形制较小。第三种是中音三弦,其形制比大三弦略小,而比小三弦稍大,它是我国北方各地地方戏曲、道情、说书等的主要伴奏乐器。
三弦的构造
三弦由琴头、琴轴、琴匣、琴杆、琴鼓、山口、琴码、琴弦、琴冠等部件组成。
1、琴头
琴头也叫卷书,铲形后背,是整体造型的装饰作用。
2、琴轴
琴轴,一般多用红木、乌木或黄杨木做成。装在琴匣的两侧,左一右二。琴轴的作用是调整音的高低和固定琴弦的松紧度。
3、琴匣
琴匣是装琴轴之用。琴匣孔与琴轴的接触面要严密,但不能太松、太紧,紧了转动不灵活,松了容易跑弦。
4、琴杆
琴杆(或称“担子”),一般采用樟木、楠木或其它硬木制成,中间呈空心,然后在琴杆的表面镶有“指板”(也称“垫板”)。指板多采用木质比较坚硬的乌木、红木或紫檀木制成,此种材料发音清脆坚实,耐磨损而且不易变形。
南方一带所流行的小三弦、陕西地方戏曲所用的中音三弦和其它地方所使用的三弦则一般不另镶指板,琴杆大多是一整块红木或其它硬木所制成。
5、琴鼓
琴鼓是三弦的共鸣箱,一般多采用老红木或花梨木做成椭圆形木框,两面蒙上蟒皮。蟒皮以鳞块较大、布局匀称、色泽鲜艳的青花白底大蟒皮位最好。蟒皮是共鸣箱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质地的优劣对三弦的音质与音色都有直接的影响。
6、山口
山口(或称“天码”),是用牛骨或其它骨制品制成,镶嵌在琴杆托把的顶端。它将三条琴弦从上面架起,起着切弦作用,是每条琴弦的最低音位。山口与琴码之间是琴弦的有效振动部分,因此山口的高度必须得当,否则将影响左手指技巧的发挥。山口表面并凿有三条弦槽以固定琴弦。弦槽宜修得很光滑,宽窄深浅要适度,以防琴弦出槽或损伤琴弦。
7、琴码
琴码是用老竹做成,码底必须要平整。琴码放在琴鼓正面靠下方大约1/3的地方。通过琴码震动琴鼓而引起共鸣,因此,琴码的制作一定要考究。制作琴码,要注意高低、宽窄和长短的比例。过低发音虚而不实,过高发音虽大,但却宏而不脆。琴码上的三个弦槽,深浅与宽窄也要做的非常合适,否则演奏时琴弦容易出槽。
8、琴弦
琴弦是三弦发音的主体部件,其质料对于三弦的音质音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三弦使用的是丝弦,一是不耐用,二是音色不够纯净。近年来,大多采用尼龙钢丝或尼龙钢绳弦。其音色清亮、圆润、音质与灵敏度都较好。
9、琴冠
琴冠,一般是用红木、花梨木等上好木料制作的,它是固定三根弦的挂钩或绳套,也是非常重要的部位。
10、指甲
假指甲或拨子是弹三弦的主要工具。其质料的好坏、制作的是否合适,对发音影响很大。拨子在我国各地的民间说则和戏曲伴奏中,流行比较普遍。拨子的种类很多,有硬塑料板、骨片、牛角背或其它骨料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