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原为流传于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间乐曲,旋律热情、欢快,展现了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以声音的模仿为主要表现手法,曲中依次模拟了布谷鸟、斑鸠、鹁鸪、燕子、猫头鹰、鹌鹑、柳莺、道沟鸟、山麻雀、画眉、黄雀、秋蝉等虫鸣鸟叫声,堪称“仿声作品”的典范。
原来在民间流传的《百鸟朝凤》结构松散,长短自由,演奏随意性较强,只是一个大概固定的演奏顺序,没有严格固定的旋律。其演奏顺序基本是由一段欢快的旋律后接若干模仿百鸟呜叫的段落相互交替循环;其随意性则表现在模仿鸟鸣时,只有背景伴奏相对固定,而主奏的唢呐则根据演奏者个人的技术特点和演奏现场的需要随意发挥,可能即兴模仿各种鸟鸣之声,长短自由,模仿的鸟叫顺序也自由;也可能即兴模仿一些生活中的音响,如公鸡、母鸡的叫声或娃娃的啼哭声,场面极为活泼、融洽。
当作品被选为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曲目后,经过民间乐手任同祥加工、陈家齐整理,压缩了鸟叫声,删去了鸡叫声,设计了一个运用特殊循环换气法的长音技巧的华彩乐句,扩充了结尾的快板段落,使之更适合展示唢呐独具特色的魅力。
作品欣赏
唢呐曲《百鸟朝凤》以民族风格浓郁的五声征调式为主。第一部分是散板的,笛子一唱一答,短倚音的出现使乐曲欢快、热情,诙谐风趣;颤音的运用使音乐生动、活泼,富有朝气。在百鸟的呜叫声中使我们仿佛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已悄悄来临,新的一天即将开始:
第二部分为主题旋律,结构层次鲜明清晰、富有变化;旋律线条婉转优美,平稳的情绪体现了一副悠然自得的农家情趣;而曲调同样有着北方民间音乐所特有的粗犷、爽朗、奔放的典型特征,突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这部分旋律借用了广泛流传于鲁西南和河南等地的民间器乐曲牌《抬花轿》的曲调,在此后不断发展的旋律中采用了各种变奏手法,如移调、加花、改变节拍强弱关系等,从而使乐曲显得更加的轻松与活泼。主题旋律的每句结尾都通过级进下行或上行的二度关系结束于调式主音上,稳健、淳朴、完满:
伴随着行板的节奏,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这样的一幅画面:清晨,勤劳的人们拿着各种农具,嘴里哼着小曲大步流星地朝田间走去。路旁的小鸟也飞到人们的肩上,唧唧喳喳“说”个不停,绘成了人与百鸟其乐融融的温馨画面。
第三部分充分展示了唢呐特有的吹奏技巧和音响特色,以模拟手法吹奏出各种鸟叫声,与伴奏声部一唱一和,生动地幻化出百鸟齐鸣的情景,栩栩如生地描绘了“百鸟朝凤”的热闹场面。
当吹奏大段模仿的旋律之后,一段运用特殊循环换气法的长音技巧让我们领略了唢呐特殊吹奏方法:把口腔内的余气通过两腮快速加压送出,鼻孔快速吸气,给肺部补充气息,以不间断地演奏。音乐在要结束时进入快板,速度突然加快,乐句中的华彩部分运用忽弱忽强的力度变化使情绪越来越欢快、热烈,高音区停留长达十几秒的长音奏法,充分发挥了唢呐的表现性能,把乐曲推向了最高潮,在欢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