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自己的唢呐得心应手,演奏者最好能自己进行唢呐修理。如八度关系不准或高音不稳定等,有几个原因:
1、芯子细,容易偏低;芯子粗,容易偏高。偏低,换粗的芯子;偏高,换细的芯子……
可是有时偏高也不都是芯子的问题。
2、偏高,唢呐的膛太大了。而偏低也许是膛子小了,要用细木锉将膛锉大些,一定要注意不要锉过了。不过一般不宜动膛,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动膛。
3、如果只是一两个音不准,这是由于孔的距离不准确造成的。发音高的音孔,可在音孔的上方堵上少许的蜂蜡;发音低的音孔,可用挖到在音孔的上方挖掉少许。
通过上述方法应该学会一些简单修理唢呐的方法,当然,最好不要凭直觉判断。
唢呐(意大利语:suona),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也是中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由波斯传入,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成圆椎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称作碗),所以俗称喇叭。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广东地区亦将之称为“八音”。
唢呐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
定调方法
唢呐在传统的定调方法里,是以使用的乐器为依据的。不论尺寸长短或木管粗细,一律以全按(把所有的音孔都按上,也就是筒音)称为“本调”。这是所有演奏唢呐的同志所共同熟悉的一种基本调名。更由于它是初学者必用的调子,所以在民间艺人的术语里叫做“本学”。
关于这种“本调”的命名,是各地所习惯的通称。以“七寸”小唢呐为例,它的“本调”音高相当于键盘乐器的中央“C”即“1“。它的音阶排列为“1 2 5 4 5 6 7 1 2”,然后,以这个音阶的1234567七个音为“CDEFGAB”七调的调名,就得出了“1=e,1=D、i=E、1:F,1:G、1:A、1=B”各调的音位指法。
注意事项
吹奏唢呐,也需要一些技巧,要用手指把音孔完全按满。倘若音孔按不严,往往发出的声音就不准。
唢呐的演奏技巧极为丰富,大致可分为口内技巧和手指技巧,在演奏中常常两者结合运用,其中有连奏、单吐、双吐、三吐、弹音、花舌、萧音、滑音、颤音、叠音和垫音等,还可以模仿飞禽和昆虫的鸣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