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菏泽,深感乡风之淳朴,文化之深幽。戏剧如曹州高调、郓城枣梆。工艺如鲁西织锦、单县河灯等。久为世人称道,也为专家注目。然而最能感人的,莫过于菏泽的唢呐了。踏上鲁西南平原,随处可闻唢呐之声。唢呐在村民心中的位置,比锣、鼓、琴、笛、胡,更加根深蒂固。如果从人群中叫过几个孩子,让他们点上几首唢呐曲,孩子们会如数家珍,让你惊叹不已。
提起唢呐,人们自然会想起白羊肚儿手巾花裹兜的陕北汉子昂头吹奏信天游的形象。这多见诸于书刊、画报、影视中,而菏泽唢呐却名不见经传,鲜为国人所知。其实,菏泽唢呐和陕北唢呐一脉相承。菏泽唢呐源干明代中叶,一直泛流民间,经过长期的演变,逐渐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风格流派。
菏泽唢呐是菏泽农村百姓文化生活、民俗家事中的忠实伙伴。逢年过节、娶媳嫁女、丧葬祭奠或是乡村庙会,请上一班唢呐吹吹打打,热闹非凡。那情趣妙不可言,那气氛直勾得你情绪昂扬,甚或热泪欲洒。
五花八门的菏泽唢呐曲牌,世代流传,名目繁多,约有二百多个。内容丰富多样,意境深邃美妙,且渊出典故颇多。《九连环》伴随着《状元游街》、超度的《祭灵》……悲的、喜的,亦有中和之曲。《雁落沙滩》、《诸葛亮吊孝》、《小寡妇上坟》,只看曲名,便知此曲为白事所用。而《女望娘》、《抬花轿》、《双台凤》等,又为红事所用。那《艳阳天》、《驻云飞》、《百鸟朝凤》等,红、白兼而用之。
每逢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初一、五月初五端阳节等等,以及国家节典,必要来一番庆祝活动。虽各地习俗不一、规模不等,但唢呐欢奏一番,却是一统天下。唢呐艺术之所以能够长期在民间广泛流传,倍受村民青睐,想必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艺术形式与田野上红高梁似的菏泽人一样淳朴、敦厚、粗犷所致。
唢呐艺人俗称“吹鼓手”。此种行当,过去一直被认为是最下贱、最低级、最不屑一顾的。某些地方唢呐艺人死后竞不准葬入祖坟。然而,也们是世上最不屈不挠的一群人。千百年来,把一腔哀怨、追求与期望,全溶进凄凉甚或温婉的旋律中,一代传一代。八十年代,唢呐作为独奏和重奏的形式,首次正式登上了全国民间音乐、舞蹈调演大会的舞台,引起巨大反响。
吹唢呐,功夫全在嘴上。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技巧纯熟则更难。它要求吹奏者十指并用,运气匀称,换气滴水不漏,方能达到音正腔圆。菏泽市王浩屯镇有一唢呐班子,领班老者不知其名,人称老刘,老刘口噙唢呐一边吹奏,一边手舞足蹈,十分有趣。然而更有趣者,菏泽市牡丹区文化馆的李广福先生一口叼上两杆唢呐,竞能同时进行吹奏。功底之深厚,技巧之纯熟,由此可见一斑。
前不久,一位远在广州打工的菏泽游子给我来信说:”离家日久,家乡的风土人情新渐淡漠了,惟有那唢呐,却时时揪扯起一种浓浓的、酽酽的思乡之情……”
或许,这就是菏泽唢呐的真正魅力吧!
(原载《金穗文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