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SAX.爱好者感觉到台湾市面上中国产品越来越多,这其中许多是世界知名厂牌在中国设厂制造或采购,有些则是以其他国家品牌或制品名义蒙混,当然也有用中国厂牌。姑且不论什么牌子,台湾市面上大多是中国制造的萨克斯风已经是事实,世界各地更不用说了。
在此客观形势下,还留在台湾的SAX.产业职人处境之艰困可想而知!前任执政者曾拨下大笔经费,不但替后里地区SAX.产业打开知名度,更在台湾各地大大提高了萨克斯风的学习风气,给台中地区整体业者带来许多工作机会。
20世纪50年代日本萨克斯风产业崛起,影响到欧美产业的稳定,尤其是美国产业萎缩更严重。70年代后期日本也深受新崛起的台湾产业影响,由全盛时期30多厂萎缩到80年代只剩下2家厂─山叶、柳泽,现在连柳泽也都被Conn Selmer合资并购。90年代初期中国产业崛起,台湾大型萨克斯风制造厂迅速外移到海外,留在台湾的只剩下小型化、家庭式的工厂,在市场规模、资金和技术的限制下很难和在中国制造的产品作有效率的竞争。前几年政府拨下数以千万元的经费来辅导国内后里萨克斯风产业,只可惜辅导错对象,因为中部萨克斯风制造过程中,主要的制造过程都不是在后里!
今天小型厂家如何生存?这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在媒体夸大自己,在网路攻奸否定同业都不能解决问题!需要站在更高的点来解决,也就是产品的品质和音色。而以厂家的立场来看待成本也不能解决问题!需要以客户和消费者立场来考虑,今天我们价格卖得比中国制贵,产品一定要比中国制的好,不是嘴巴说而已,更是要实实在在的相互比较。消费者的爱国心是有限度的,更需要厂商的尊重和珍惜!
法国
法国的萨克斯制造业
译自Klaus Dapper “das Saxophon ---- Saxophonbau in Frankreich und Italien” 有删节
除了阿道夫 萨克斯在比利时制造的少数原型外,法国可以称得上是萨克斯的发源地,所以我们的介绍先从法国开始。这里介绍最著名的两家公司Selmer和Buffet-Crampon.
Selmer Paris
“Selmer Paris”公司从1921年开始制造萨克斯。通过收购阿道夫 萨克斯的工厂使其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1842年。20世纪40年代起Selmer就赢得很高的声誉,它成为世界上在半专业和专业领域被使用得最多的萨克斯。Selmer从40年代到70年代发展的大多数技术革新也被世界上其他的萨克斯制造厂纷纷采用。其中包括右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个键音孔位置的变化,Selmer独有的将音提高八度的技术,塑胶材料的右手拇指扣等等。
即使从整支乐器的角度来看Selmer也无可争议的是世界上被拷贝最多的萨克斯。60年代日本生产的第一支萨克斯就与Selmer Mark 6非常相像,后来充斥世界市场的台湾产萨克斯甚至毫无顾忌地,几乎百分之百地拷贝Selmer的产品。
Selmer依传统只生产同一型号系列的萨克斯,而且与其他厂商不同的是它从不生产价格低廉的,供初学者使用的乐器。
Selmer生产包括几乎已不再被使用的贝司萨克斯在内的所有型号萨克斯:降E调的Sopranino,降B调的Soprano,降E调的Alto,降B调的Tenor,降E调的Baritone和降B调的Bass. Sopranino和Soprano由于发声原理的原因被做成直管,Baritone近三十年来开始加上了低音A,Mark 6作为最后一款只有低音降B的Baritone已经从市场上绝迹。
Selmer的最新型号系列是80 Super Action,1981年开始生产,1986年推出了改进型的80 Super Action Serie II。目前最新的型号是80 Super Action Serie III,最早推出的是一款带有可取下的管脖和高G键的Soprano.在同一年的乐器博览会上亮相的Serie III Tenor管身减少了30%的焊接面积。
几十年来Selmer在所有型号上只生产漆金和镀银的萨克斯,特殊订货也可以镀金,90年代以来又增加了一种黑漆的品种。
Buffet Crampon
Buffet Crampon公司的历史更为悠久,它早在1868年就开始制造萨克斯。1887至1912年之间Buffet独自申请了12项与萨克斯制造有关的专利。30年代Buffet甚至生产了极为罕见的Kontrabass Sax(比Baritone低八度)。
Buffet不能也不愿站在以不可阻挡之势发展的Selmer的对立面。Selmer的大多数产品都是机器制造,Buffet更多的是为一个小范围的顾客圈子生产手工制作的乐器。当40年代起爵士音乐家们热衷于Selmer,而Selmer甚至开始排挤美国的萨克斯制造业时,Buffet更倾向于生产诠释古典音乐的萨克斯。由于对这种萨克斯的需求量不大,太少的销售量导致工厂差点倒闭。
70到80年代Buffet推出了著名的Prestige系列,管身由纯铜制成,型号从Soprano到Baritone.另外还有一个由黄铜制成,其他制造技术相同的S-1系列。
1981年Buffet-Crampon被Boosey & Hawkes公司兼并。90年代初由于需求量太少在一段时间内只根据订货生产纯铜的Prestige系列,到了1994年连Prestige也停产了。1995年开始生产黄铜制的S-3系列,管身在法国制造,机械部分由在1989年同样被Boosey & Hawkes收购的德国厂商Julius Keilwerth制造。
现在市场上的Buffet萨克斯有分别为纯铜和黄铜制的S-3系列,两种都有清漆和镀银两种选择。近年来还出现了一种较便宜的Evette系列,由台湾为Buffet制造。
一支S-3 Alto(清漆)售价4646德国马克(97年2月价格)。
中国
早在19世纪后半欧洲人就陆续在中国的租界区设立西式乐器制造工厂,其中,法国人也在上海设厂制造萨克斯风和其他管乐器。随著各殖民地国家陆续将本国企业和文化移入,尤其是美国百老汇和爵士乐在上海的发展,使得上海在20世纪初期成为亚洲萨克斯风制造和音乐中心。时至今日,漫步在外滩和衡山路上心中彷佛听到老上海醉人的音乐!
至于现在,萨克斯风产业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早期是属于轻工业部的国营企业,由于民族主义高涨而一度停顿,改革开放后各产业陆续民营化,外资、个体、民营的萨克斯风产业陆续出现,国际知名厂商如:Selmer、山叶(YAMAHA)、功学社(JUPITER)陆续设厂或者合资。而国际买主的蜂拥而至,更带动全中国乐器产业技术大幅进步!目前全世界有九成以上的萨克斯风是在中国制造的。
之前有位著名厂家的老总到本公司,也携带一支他们的产品前来,在组装技术、表面处理以及操作手感上,和台制品相差无几。在发音上用小声吹奏则低音的两音和高音的三音较难吹奏,必须要大声吹奏,当然很多台制的也有这毛病。最重要的是即使大声吹奏,音色还是不够亮,也较重吹,这毛病在我接触过的大陆厂商黄铜产品中几乎都是如此的。客自远方来,我们立刻将这一支ALTO调音加工,在他离台前夕送到桃园还给他带回大陆,回去之后他大为讶异,乐器变得轻吹流畅,音色也很亮利、均匀稳定,很小声即可穿透最低音,在吹奏功能表现上并不输给YAMAHA浙江萧山厂的产品!其实以中国的厂房、设备和技术人工,配合上台湾的调音和经验,是可以为台湾的小型厂家开创新的契机,也就是大陆制造完成的萨克斯风来台湾调音、加工整理后再出口,具有很好的国际竞争力的,不一定要花几亿甚至几十亿资金到海外设厂。两岸从殊死竞争到彼此互补,也是一条直得考虑的路,尤其是黄铜材质的!会有这个观点最主要是2006年8月,眼见政府花了数以千万计的经费辅导的后里萨克克斯风产业,即使在自己封闭型的场子内还无法抵抗中国萨克斯风的竞争!更不用说国内市场,甚至国际市场上作竞争。
日本
19世纪末期日本也开始发展西式乐器,当时山叶寅楠先生曾在上海聘请有经验的华工到日本工作,但是随著军国主义高涨,乐器产业并未充分发展。直到美军占领期结束后随著经济起飞,萨克斯风产业也百家争鸣,以后因为工资高涨,到了80年代末期只剩下山叶和柳泽两家工厂了。最近柳泽走专业路线;山叶则到印尼、中国等海外设厂制造萨克斯风,目前已经是全世界最大萨克斯风和各种管乐器制造公司。日本之所以会有比台湾长久的产业生命期,最主要是有较优越的工业技术基础之外,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也都竞竞业业,尤其是传统冶金、机械技术和高科技的结合以及全球布局的企业雄心,使得日本得以称霸世界乐器产业。
台湾
最早在台湾制造萨克斯风是从上海来台的一位李姓技术员和几位空军弟兄在冈山制造小号,后来到台中市制造萨克斯风,是台湾萨克斯风产业的始祖!他的一位黄姓徒弟开了一家“美声乐器厂”是台湾人最早制造萨克斯风的厂商,也是“美声派”的创始者。
在黄师傅创立美声期间,有位后里的张姓乐师前辈也开始在台中市平等街制造萨克斯风,是所谓的“台管派”也是后里萨克斯风产业的先驱。早期因为市场规模太小,不久台管和美声都结束营业。张姓前辈则专心在乐师工作上,并且培训很多后里当地的乐师,对后来的电视业和演艺界演奏人才贡献非常大,这也是老一辈的乐师很多都是后里人的原因。
黄师傅的两个儿子和几个徒弟到功学社开发管乐器制造,使功学社从口琴制造跨进管乐器制造业,目前是台湾最大的萨克斯风工厂,也是世界前三大的萨克斯风厂牌,目前台湾制造的萨克斯风有98%以上由泛美声派制造。而功学社谢老板丰富的学识和宽广的国际观,积极引进国外制造技术,对台湾萨克斯风制造技术和品质贡献非常大,也才有今天台湾萨克斯风在国际的国际地位!
而台管结束后,也有一些人回后里制作萨克斯风,其中一位王姓师傅较具眼光,积极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只可惜英年早逝,接替的3个弟弟后来改为发展节奏乐器,目前是后里最大的乐器工厂,近二十多年来产值一直占后里地区乐器产业一半以上。而后里其他制造萨克斯风者因为作风上较保守因循,所以和美声派产品和规模差距一年比一年扩大,尤其这20年来后里地区已经停止生产萨克斯风管身,只能向其他地区同业购买来拉孔加工!
后里无法制造萨克斯风管最主要是没有焊接技术,0.7mm厚度的黄铜板焊接确实不容易,不是烧破洞就是气孔太多。30多年前王师傅有一位林姓徒弟到功学社工作,并且学会了铜焊技术,是后里唯一的焊管技师,以前大家身管都给他焊接,年纪大了也就没加工。至于身管银焊技术,后里并没有像欧美一样的先打钩钉技术,二次加热过程焊接线容易发生酥化现象,所以品质并无法符合现在的客户需要。
管身无法制造,要进步就不容易,只能永远跟随其他同业的背后走,本公司有鉴于此才从源头(吹口→吹管→调音管→U型管→扩音管)陆续自行开发,目前已经开发自制完成高音、中音、次中音的吹口,自制的高音吹管模具也完工,音质上改进很多。
早期因为工资低廉、市场资讯闭塞、价格蛮好,在毫无竞争压力下产品和技术并未有多大进步。直到功学社谢氏兄弟,尤其是谢敬礼先生以其制造口琴、铜管乐器和长期国际市场磨练的经验来制造萨克斯风,在激烈竞争下产品品质和制造技术大幅成长,才受到国际知名乐器厂商的重视,陆续带来新的观念、材料和技术,使得台湾制造的萨克斯风品质在国际市场逐渐被肯定!
萨克斯风制造过程很耗人工,十几年来的工资高涨,使得竞争力衰退,近几年来整体产业规模已经大幅萎缩,步入日本后尘,像功学社规模大、资金雄厚的陆续将制造工厂迁往中国、越南,规模小的只能不断创新和对客户提供直接、亲切的服务!
目前我们研发的方向从吹奏功能、共鸣效应以及音质、音色两个方向来开发,前者是以日系后者则以欧系为翘楚,也是我们努力和作比较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