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手风琴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普及教育发展之基石
教师是手风琴普及教育框架的核心,没有众多教师的直接参与,发展手风琴事业就是纸上谈兵。构建手风琴普及教育框架,教师首先应该是引导者。他们在与学生的零距离接触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思想认识都具有强烈的导向性。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是搞好教学的基础,那么教师对普及教育的理解,就直接关系到普及教育的成功与否。推广普及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明确音乐的真谛在于学习过程,在于音乐的能力的培养,在于一种思维方式的建立。其次,教师是普及教育的执行者,是他们在传递普及教育的信息。在此过程中,任何的偏差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会像星星之火,燎原之势锐不可挡,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再次,教师肩负着宣传、推动手风琴事业发展的责任。事实上,每个教师都在关心着整个手风琴事业的未来,这也是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存在价值问题,没有学习手风琴的人群,教师就面临行业萎缩的尴尬。手风琴普及教育的发展,教师作用举足轻重。
教师队伍建设的自我深化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手风琴教学开展的普及程度和广度不尽相同,主要原因在于各地师资水平有较大差异,师资力量的悬殊导致手风琴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因此手风琴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未来手风琴普及教育的开展。加强手风琴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发展手风琴事业的基石。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要改变以往的受教育观念,完成由“终结性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化过程。在学习专业知识外,多接触一些音乐以外的知识层面;给自己开一扇窗口,不断接纳、融会新的知识点,才能跟上时代和学科的变化;不断自我充电才能做到教学“心中有底”,要摒弃那种“一朝学成,终身受用”的陈旧观念,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完善自我发展。其次,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艺术教育很难用唯一的尺度来衡量,所以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是永无止境的。在教学中认真对待每一个细小环节,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潜心找出解决的方法,逐渐积累教学经验。用心、用脑才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到提高。再次,提升个人人格魅力,具有高尚的品格和人格魅力才能称得上是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师的个性化行为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进程;教师责任心,敬业精神往往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教师的人品、人格魅力也会潜移默化地渗入到学生的心目中。从学生身上能折射教师身影,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名好教师能带出一批好的学生并影响他们的一生。“教琴育人”育人为重。教师是“心灵的工程师”,所以首先要自己高尚起来。
五、手风琴普及教育与社会之融合
手风琴的发展史以它的便于携带、灵活多样的演出形式走过了辉煌的昨天,也因缺少变化经历了远离大众的暗淡历程。反思走过的道路,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手风琴普及教育要根植于大众文化的土壤。在发展迅速的社会中,手风琴普及教育工作者应有敏锐的眼光,捕捉大众对时代音乐的需求,引导大众对音乐欣赏趋向提高鉴赏力、审美品位,从而演绎大众喜闻乐见、愿意接纳的表演形式,让更多的人关注手风琴,还要创作大众喜爱的音乐作品,让手风琴更加贴近百姓生活。大众的欣赏、喜爱才是手风琴艺术生存的土壤,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才能在与社会大众的融合中寻求手风琴事业的发展空间,才能让手风琴艺术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