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go.Noth(雨果。诺特)教授上课笔记
柳 珊 珊
德国是世界公认的音乐发达国家,在这个国家里有一所令世界手风琴学子们向往的音乐学院——德国特罗辛跟国立音乐学院。而这所学校拥有著名的手风琴演奏大师、音乐教育家雨果。诺特教授而闻名于世界手风琴界。作为德国手风琴学派的代表人物,诺特教授培养出了胡松、御喜美江等多名世界级的手风琴演奏大师。这里名副其实地成为了手风琴艺术家的摇篮。我国著名的手风琴演奏家张国平先生多次在国内手风琴界推崇诺特教授并呼吁邀请他到中国来讲学。
2004年7月我有幸在德国特罗辛根国立音乐学院与著名的诺特教授见面,并荣幸地被教授同意为我上课,聆听大师的指导。这节课的地点就在教授的琴房,时间也是在大师一天中唯一有空的时候——下午六时。此时,窗外正是明媚的阳光而毫无傍晚的暗淡。在这短短的一个小时中,教授对我的许多教导,我认为对我们都极有价值。比如对键盘琴的琴体上加一木块以便让琴紧贴身体,演奏时能更加轻松自如的建议,我作为一个键盘学生来说,是深有体会的。教授的父亲是德国人,他在讲解理论时,语言精练而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但母亲是法国人,所以他的语调是优雅,轻柔的。教授的个子不高,表情不时有点MOZART式的顽皮,而他说话时那从镜片后的眼睛总是透出一种老者的深邃、智慧,以及一丝对名利的淡漠。教授上课时讲的很多理论,都是他多年长期钻研、总结的个人的宝贵经验。
本人因德语水平的有限,只能将上课的笔记从录象中进行粗略的整理,现呈现给国内的同行以及所有的手风琴爱好者,望能及时带给大家一些有用的信息。当然,在理论的研究方面自己还所知甚少,如果在某些理论叙述上有错误的地方,还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教。
Hugo.Noth(雨果。诺特)教授上课笔记
柳 珊 珊
时间:2004年7月5日 6—7 pm
地点:德国特罗辛根国立音乐学院 120琴房
我首先为教授演奏了自己准备的几首不同风格的作品:
1、J.S.Bach 法国组曲第五 G 大调 阿列曼得 库郎特
2、D.Scarlatti 奏鸣曲 K 212, L 135 A 大调
3、Franck.Angelis 音乐会组曲
1) B.B.BREL-BACH 2) SOLILOQUE 3)ASIA-FLASHES
在听完我的演奏之后,教授说:“你会成为一个很棒的音乐家的,你在中国一定有个很好的老师,我很喜欢你的演奏。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们可以下来再对每首曲目做具体分析,为什么这里要这样而为什么那里还可以有另一种解释,这就是对音乐的学习。现在你需要的是理论依据的支撑,比如关于技巧的理论,个人想法的融入,音乐本身的客观表达等。”
他问我对Bach与Scarlatti哪个更有兴趣,我说是BACH,因为Scarlatti的作品我学习过的很有限,而对BACH的了解稍微要多些。他说,对他而言,他对我演奏的Scarlatti比BACH的兴趣更大。BACH的音乐在指导上是很复杂的,可以从各个领域来说,也可以只是一点。他很喜欢我的演奏,但不是很理解我对BACH的诠释,比如是想将其演奏得优美或是什么?他认为我最大的问题在于对BACH音乐的表达,理论的理解也不够清楚,而且每天练琴时会受到感性的影响而发挥不同,但你却不知道为什么。当然,用手风琴来准确表达BACH是不太容易。对手风琴演奏BACH ,有很多一致性的东西,比如特定的力度,特定的风箱变化等等,只有对这些作全面了解与研究之后,才能不受感性的影响而稳定的发挥与表达。
在演奏姿势上,很多键盘学生都比较容易出的一个问题:即右手在低音区回风箱时,因右肩用力抵住琴角而使右肩、背部非常紧张,致使声音出不来,并且在短时间内练习就会感到很累。原因是当你回风箱时没有依托,右臂就会主动去扣住琴角,琴体会向你身上倾斜,于是当手腕在低音区时就会自动抬高,当手腕抬高后手指也需要随之抬高。从生理学上讲,手指抬高往往比放下更费劲。而我们右手的演奏应该像钢琴一样,在键盘向上向下的跑动变换中,手腕始终保持水平!这可以避免在低音区时右手因痉挛使速度突然加快而产生的速度不均匀以及声音出不来的现象。同样,在高音区,手腕保持水平状态才能很好的演奏连音、断音。
分析:我们的演奏姿势主要由风箱的开合变化组成。风箱拉出去的用力点是在左背区域与腰部;回风箱时关键用力点是在颈部与腰椎,在这开合的过程中,用力能够左右交替转换,这与小提琴运弓时的发力点是一样的。
开风箱时我们的右肩基本没有发力,而当回风箱时,几乎所有的力都集中在我们的右肩上了,于是我们会主动用右肩去抵住琴角,这样会使右肩紧张并妨碍我们的发音,所以诺特教授建议演奏键盘琴的学生,在琴靠身体的右肩窝处钉或粘上一块约8(长)×6(宽)×2.5(厚)厘米的长方形木块(具体数据以个人情况而定),有如小提琴演奏时使用的泡沫垫肩一样。要记住一点,“是要乐器贴身体而不是身体去扣乐器”。在回风箱时如果右肩有个支撑点,那么琴键不会向后倒,这样我们的控制与发音更容易,音色会更好。
我实际体验了一下,顿时感觉音色效果大不相同,我终于明白了自己演奏时为什么用了很大力而声音效果不理想的原因,这使我非常激动。
我个人认为,这一方法如果在国内学习键盘琴的学生中推广的话,大家演奏时会感到更轻松,音响效果也会更好。同时,对习琴的青少年的肩部发育会更有益。(我也与曹晓青老师交换此意见,他说会与P厂提出建议)。
关于左手(自由低音):教授说他很喜欢我左手的演奏,可是对我来说,问题最多的也是在左手。对于左手的问题,教授认为是需要用一个多钟头专门来讲的。具体严格奏法,连音或是断音,取决于你演奏的什么曲子。大师问我,是否学过钢琴,因为我的左手在演奏BACH等自由低音曲目时触键太重,原因是小臂力量过多导致左手力度过大。他建议,当在练习时,第一个小时,将手指尽量贴键,用最小的力,最慢的速度,极其连的方式去练习,另一小时,用较断的方式去练习,直到你能较好的驾驭自己的左手,使其歌唱。这种非连音也是最难的一种奏法,因为上课时教授不会告诉你说:“请稍微演奏连一点”而这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慢慢练习。
左手的演奏控制是在手掌,而发力点是在左背的那块三角区域,当你的主要力量通过那快三角区域发力时,一点也不会使你劳累。而我的发力点只有小臂,没有通过大臂,这样就造成左手的触键力度过大,这样的奏法是永远不会漂亮的,永远只能拉断音不能拉连音。钢琴的演奏一般左手总是要比右手轻,而最难的演奏技巧是“Forte und Leggero”(大意是:音量大,同时音色透明轻巧)这个标准跟手风琴是一样的。
教授还指出,当对自己的演奏不是很满意时,一定要花时间去找到问题的关键,只有准确地发现问题,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正如你有病需求医,如果你说你头痛,然后他说那我给你开点头痛药,OK。那这个不是个好医生,也许你的病是在其他地方,这需要谈话了解,才能准确找到病根。我们演奏一样,当遇到问题时要多花时间去思考,直至让它解决。另外,我们的演奏应该给人以各种不同的信息,现在看我演奏仿佛就只是一枝玫瑰,感觉太单一了。如果像春天的花园里,有各种不同的花,不同的颜色,气味和形态,给人以很多感官的联想,这样的演奏就完美了。
临别前,诺特教授还不忘地补充说:我们应该经常思考,力是从哪里来的,哪里关节是必须用力的。这不是靠感觉,而是我知道我必须做什么和我能做什么……
后记:诺特教授今年已经62岁了,还有三年即将退休。在德国,学音乐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里是音乐的故乡,能学到最纯正的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在跟Noth教授的接触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音乐,作为一种最高标准,已经没有乐器与演奏方式等的限制。在特罗辛根国立音乐学院里,每个学生都要求学习室内乐,而同学们也都希望找到一个好的合作伙伴。所以这里的手风琴课不是单调的,它包括手风琴与声乐,手风琴与大提琴,小提琴,钢琴,打击乐甚至与韵律体操等等的合作形式。手风琴这种乐器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也有了其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篇短短的上课笔记是我按自己的理解整理出来的,希望能带给大家或多或少的信息。
柳珊珊,女,1982年10月生于四川崇州,出国时就读于四川音乐学院,曾师从吴守智教授、张晓波副教授。2002年获四川省第二届手风琴艺术节,专业重奏与独奏组第一名。2003年获昆明“春城杯”全国手风琴邀请赛专业组第二名。2004年5月赴德国留学。现就读于汉诺威戏剧与音乐大学,手风琴演奏专业。
照片附注: Hugo.Noth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