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音乐学院创建于1949年,前身为1948年贺龙元帅在晋绥边区创建的“西北艺术学校音乐部”。次年5月,学校随军西渡黄河迁至西安,定名为“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音乐部”。1950年改称“西北艺术学院音乐系”,1953年改称“西北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增设3年制附属中等艺术学校),1956年音乐、美术两系分别建校,音乐系改建为“西安音乐专科学校”,1960年成立“西安音乐学院”。1980年由国务院批准,恢复“西安音乐学院”建制。
西安音乐学院是西北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高等音乐院校。学院现有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舞蹈编导、录音艺术五个专业,设作曲、音乐学、声乐、民乐、管弦、钢琴、音乐教育、舞蹈、电子音乐工程9个系和视唱练耳教研室、基础部等教学单位,在校本科生4000人。设附属中等音乐学校,在校学生400人。除舞蹈专业外,其余均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在校研究生300人。学院业余音乐培训中心注册学生4000人。业余音乐考级每年2万人。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80人,其中,教授36人、副教授84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120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4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重点学科3门,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研究基地3个。
学院现有教学用房60000多平方米,专业琴房1000多间,多媒体教室24间、计算机专业教室2间,语音实验室3间、舞蹈专业教室7个,有学术厅、排练厅5个。图书馆完全实现网络化、数字化,馆藏图书35万册,电子图书2万册。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层次的不断提高,学院在教学科研、学术研究、创作实践、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以刘大冬、鲁日融、饶余燕、高士杰、王光耀、刘畅标、冯亚兰、陶立玲等为代表的老一代专家、学者,构建了中国西北音乐艺术的制高点。院长赵季平教授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作曲家,创作了大量在世界乐坛极具影响、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先后为60多部电影和数百部电视剧作曲,曾获法国“南特”国际电影节最佳音乐奖;两度获得电影“金鸡奖”最佳作曲;四度获得电视“金鹰奖”最佳音乐奖;荣获“当代中国电影音乐特别成就奖”;“中国金唱片奖—评委会艺术成就奖”。音乐学家罗艺峰教授所著《音乐人类学大视野》获省人文社科一等奖。作曲家韩兰魁教授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获中国“金唱片”奖,交响乐《丝路断想》获中国“文华音乐”创作奖。歌唱家安金玉教授曾先后荣获第五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美声唱法金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戏剧“文华奖”。声乐系教授和慧在2002年4月意大利“第42届威尔弟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得金奖,是活跃在世界歌剧舞台上的著名歌唱家。青年教师陈勇、蔡占科、鲜于越歌近年来多次在国内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奖。学院在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学院注重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近五年来,完成重点科研项目23项,出版CD作品40套,完成学术专著33部,专业论文400多篇。学院民族交响乐团训练与表演课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美声教学课和音乐美学基础课为省级精品课程,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被确立为省级一类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教学团队和视唱练耳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学院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下设《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研究室》、《汉唐乐史及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研究室》、《中国民族音乐创作研究》、《中国民族乐器研发室》、《秦派二胡研究室》、《秦派古筝研究室》、《唐乐舞研究室》。中心以地域性文化、国际性学术、世界性眼光为宗旨,挖掘整理、继承创新西北传统民族音乐,开展国际国内音乐学术交流,致力于研究成果向教学的转化,其中,中国民族拉弦乐器—系列秦胡的研制与应用项目荣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学报《交响》创刊于1982年,是面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音乐学术季刊,现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学院十分重视对外音乐文化交流,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出国学习、深造,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并先后与美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意大利、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音乐艺术院校建立了友好关系。
学院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先后被陕西省评为“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城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重点学科建设先进单位”、“依法治校示范校”、“省级文明校园”。
学院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把西安音乐学院初步建成学科结构合理,教学质量优秀,办学特色明显,在国内发挥重要影响的一流音乐学院。
办学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准确地把握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和音乐艺术教育的特殊规律,按照“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努力建设一流音乐学院”的方针,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人才建设为根本,以制度建设为保证,努力创建一流学科专业,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研学术水平和办学效益。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统筹兼顾,推动学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办学定位
1、目标定位:创办一流音乐学院
将西安音乐学院建设成为我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特色鲜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引领文化发展功能较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地方音乐学院。
2、类型定位:
以教学型为基本定位,以教学研究型为努力方向。
3、层次定位:
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成人教育,兼顾社会音乐艺术教育。
4、人才培养定位:
以培养音乐艺术应用型人才为基本定位,以适应社会需求培养音乐艺术复合型人才为努力方向,以遵循音乐艺术教育特殊规律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特色。
5、学科专业定位:
根据地方社会文化发展需要搞好学科专业建设,调整学科专业结构,重点扶持与西部地区社会文化发展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专业,大力发展应用学科专业,积极发展新兴、边缘和交叉学科,着力夯实基础学科专业,构建协调发展的学科群体。
6、服务面向定位:
立足陕西,侧重西北,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培养德艺双馨、全面发展的音乐艺术专门人才。
办学理念
1、特色发展,高地建设,国际视野。
2、依托四大传统,(周秦汉唐音乐文化传统、延安红色音乐文化传统、西部民间音乐文化传统、秦派音乐文化传统)强化四大基础。(视唱练耳课程、中外音乐史课程、西部民间音乐文化认知课程、演奏演唱基本技能课程)
3、本科生教育理念:加强基础,强化应用,提高素质。在此基础上,鼓励创新,激励个性,体现特色。
4、研究生教育理念:注重内涵,创新能力,突出特色。以科学研究为导向,以学术创新为核心,积极推行双导师制。
办学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音乐艺术教育特殊规律,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努力创建一流音乐学院。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推行“人才强校”战略。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调整专业学科结构,创新教学内容与形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德艺双馨、全面发展的音乐艺术专门人才。
——坚持特色发展。继承传统学科优势,挖掘历史、地域音乐文化资源,鼓励科研创新,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注重艺术实践,不断推出特色鲜明的标志性成果,构建教学、科研、创作、艺术实践协调发展的办学体系。
——坚持科学发展。注重制度创新,规范办学行为,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分级分类培训教师干部,统筹兼顾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不断提高办学效益,保持学院可持续发展
——坚持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师德教风养成,尊重艺术创新,包容多元文化,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奋发向上,兼容并蓄,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