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70后马头琴琴友的文字。这位琴友希望能将自己的学习马头琴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分享给更多的朋友。这位琴友认为,马头琴是乐器中的一种,在音乐中乐器是平等的(虽然马头琴是自己喜欢和最接近的一种)。学习马头琴,很多朋友都比较急于求成,而标题上这个“延迟满足”的理念更是值得大家好好思考。我们觉得,这种细腻的、日常的表达往往比起第三视角的记录更加真实,也能引发更多琴友最朴实无华的共鸣。—— 「广州马头琴部落」
学马头琴大概有六年的时间,仍然不能从自己的指间出现好听的声音,这是我的烦恼。
图|马头琴(来自网络)
曾经的我,是传说中那种“兴奋起来能连好几个小时、颓下去一周也不碰一下琴”的人。
我想,如果六年平均每天练琴一小时,一年365天,总共就是两千小时,尽管这两千小时可能会打折扣,距离定律中说的“一万小时”也差得远,但至少应该有点眉目了。
然而,事实就是:听自己练琴的录音就是一种折磨。
一万小时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1.1415525年),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后来,有一次看二胡演奏家陈军老师直播,他认为“一万小时”指的是“有效表演的一万小时”,是“能够得到经验的一万小时”。
我想,这样的“一万小时”,自己估计永远也达不到了。
而马头琴启蒙老师说我对自己的要求太高,说“要啥自行车呀?”(出自赵本山经典小品《卖拐》,表示劝阻别人不要不知足、不要非分之想的意思)。
我转念一想,也对,可能学习马头琴的过程应该是最开心的。若对结果过分强烈要求,反而会影响自己的学习过程,增添无效的焦虑。真正爱琴的人,在这个漫长的学习过程中才是享受的。
图|马头琴(来自网络)
从年龄上来看,我是马头琴的中老年学习者,手指的灵活、大脑的记忆都不如人意。有些段落即使反反复复折腾很长时间,也不能达到要求,更不要说能从乐器和手指之间内心想要的那种动人的音色。
在我的记忆中,与我有师长感觉的总共有三位。他们是我的中学语文左老师、诗人徐江和如今的马头琴演奏家朝克老师。这种学习让人有所得,受益余生。
我不知道什么是大师,也从来不随便用大师称呼人。我认为滥用这个词更多表现的是一种迎合。
作为一个外围的马头琴爱好者,我说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开始学琴的。之所以用“外围”这个词,是因为我在学习之前除了印象中飘过的马头琴的声音和外形,对这个乐器的其他一无所知。
跟马头琴启蒙老师学习六年以后,由于各种原因我仍然在琴艺上进步不大。我所谓的“进步不大”应该是和我对音乐的粗糙感觉是相匹配的。我差不多要耗尽自己的耐性,只是舍不得放弃。这种“舍不得”里包含更多的是一种惯性和内心的“相信”:成为一位音乐家是难事,但是成为一个能演奏出好听声音的普通人还是有可能的。
老师说,其实“声音好听”就是很高的要求了。我不懂,但觉得:没有好听的声音,怎么会是音乐呢?
图|马头琴(来自网络)
春节的时候,很偶然的情况下,我从网上找到了朝克老师。除了因为疫情我和启蒙老师上过几次网课以外,从来没上过这种形式的课。但是我想自己有启蒙老师的面授基础,所以应该能够完成这种学习。
朝克老师在网上的演奏视频里都是那种“很不屑一顾的表情”,在没有接触时,我觉得这样的演奏家应该挺傲慢的吧。我想,音乐好,“傲慢”一点也没有问题。
但上课以后,我发现朝克老师是一个热情风趣的老师。
图|朝克老师(本文作者提供)
我跟朝克老师说过我曾经这种内心的“第一印象”,他回答说在演奏音乐的时候那样没问题的,但是在生活中就不行。他经常给小孩上启蒙课,也跟孩子们接触得多,他觉得和成人相比跟小孩打交道简直像在天堂一样快乐,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当时,我记得朝克老师问我找他学琴的目的是什么。我说要改善音色,拉出好听的声音,然后唠唠叨叨地说了我对自己水平的评价。
他说,得激发对学习的热情。
从基础的手型调整入手,我开始学习。
每天,我会经历3-4个小时的练琴。除了上班和必要的其他事情,我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练琴上。
我知道,自己对这件事情投入了很大的努力以及抱着很大的希望。如果这次学琴不做出彻底的改变,可能和之前没什么区别。在完成第一首短小的曲子《高山》的时候,我自己都惊讶在高音区的音色上竟然会有这么大的改善。这真是一件开心的事!
我是一个“唠叨型”的问题很多的学生,朝克老师真的是不厌其烦。除非有脱不开身的事情,他都会尽快给我答复。他也许会发一个正确手型的小视频过来,偶尔也会提一下自己的对人之道:因为美好的童年让他把一切都往好的地方想。
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这么一句话:学习乐器是一种延迟满足。我觉得,这大概在说对一种“必定到来的美好”的期待,也是给正在漫长过程中学习者的鼓励。
这种“迟来的满足”可以把尖锐的急躁磨平。
如果把音乐比作一朵花的话,它怎么会还没准备好就匆忙开放呢?
图|马头琴(来自网络)
稳定的音色和旋律来源于演奏者内心的稳定,心乱了琴就乱了。这是我在学习马头琴过程中最大的体会,也是朝克老师最开始教课的时候说过的话。
稳重,是把持音色和人生的基础。
虽然我还在学习的过程中,但是我觉得以后肯定会演奏出让我自己满意的马头琴声。这种声音和其他乐器本质上没有区别,应该都是来自内心的音乐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