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琴是中国少数民族—蒙古族的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马头琴的历史悠久,从唐宋时期拉弦乐器奚琴发展演变而来。
独特造型

马头琴的共鸣箱是正梯形的,琴杆上端雕刻着马头。这是马头琴的基本造型也是马头琴名称的来历。马头琴的琴弦很特别,它是用几十根长马尾合成的,两端用丝弦结住,系在琴上。用马尾弓摩擦马尾弦,发出的声音甘美、浑厚、特别动听,这在中外拉弦乐器中都是极为独特的。

早期的马头琴,是由马头琴乐手自制自用的,由于音量比较小,因此只适合于在蒙古包和室内演奏。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乐器制作者们对传统马头琴进行了改造,这种经过改造的马头琴,音域得到扩大,用尼龙弦代替马尾弦,使音量增大,并将定弦提高了四度。既保持了传统马头琴原油的柔和、深厚的音色,又增加了清晰、明亮的特点。

改良后的马头琴已经完全适用于舞台上和室外演奏;它不仅能够拉奏,而且还可以拨弦弹奏,成为蒙古族最主要的独奏乐器之一。传统多用四度定弦,可奏双音。音色圆润、深沉。常用于独奏和民歌、说唱的伴奏。
系列完整

乐器制作者还研制出了中型马头琴和大型马头琴,这两种马头琴的演奏方法相当于西洋拉弦乐器当中的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这样一来,马头琴“家族”就形成了一个高、中、低音俱全的完整乐器组,充实了中国民族乐队。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蒙古族马头琴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