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斯·克里斯蒂安·伦拜(丹麦语:Hans Christian Lumbye,1810年5月2日-1874年3月20日),又译卢姆比,丹麦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以创作圆舞曲、波尔卡、加洛普等舞曲著名,被誉为“北国的施特劳斯”,主要作品一直是丹麦皇家芭蕾舞团的保留节目。
童年
伦拜的父亲是一名来自丹麦南部欧登塞附近农村的士兵,伦拜出生时驻扎在哥本哈根。而在伦拜6岁时的1816年冬,其父的部队迁驻兰讷斯,在西兰岛到菲英岛的渡轮上,伦拜据说病得很厉害,更损害了听力,更有指因此导致伦拜老年的听力问题。
军乐队
伦拜在兰讷斯学会了拉小提琴,并在11岁那年,即1821年,随父回到欧登塞,学会了吹小号,并在14岁那年加入当地的龙骑兵乐团,而另一位丹麦作曲家卡尔·尼尔森正正在50年后重复了伦拜的这一经历。而欧登塞城内的乐师很快发现了伦拜的天才,并传授了乐理给他,他也很快开始作起小调和进行曲。1829年,伦拜获调往哥本哈根,并在首都的龙骑兵部队担当小号手。
伦拜乐团
伦拜在无须在龙骑兵团当值之时,就会在哥本哈根首席舞会指挥福塞(Füssel)的乐团为舞会伴奏。伦拜借此继续作曲,并开始写很多舞曲。伦拜逐渐成为哥本哈根上流社会炙手可热的舞会和嘉年华的指挥。
而此时一支来自施蒂利亚的奥地利乐队,将约瑟夫·兰纳和老约翰·施特劳斯的音乐带到哥本哈根,并立即大受欢迎。伦拜很快就参考他们的风格作曲,大获公众好评,伦拜的流行程度再上一层楼。
趣伏里公园
1843年,哥本哈根的趣伏里公园开幕,伦拜和其乐队获邀,每年的春天到早秋,在公园里的音乐厅举办音乐会。在冬天公园停业的时候,伦拜乐团的乐团就会在哥本哈根的其他剧院和上流社会的派对中演奏,或到国外巡演。
而在1847年,福塞将伦拜和趣伏里公园的管理层告上法庭,指自己此前垄断了哥本哈根的舞会音乐事业,被告侵害了他的利益。福塞的兴讼被驳回,伦拜的事业继续蓬勃,而他的乐队可谓齐集哥本哈根最好的乐手,很快就可以将新的轻音乐作品上手而著名,因此成为了哥本哈根音乐协会乐团 (丹麦语:Musikforeningens orkester)的骨干成员。
而在1844至1846年见的冬天,伦拜带着自己的乐团访问了巴黎、维也纳和柏林,1850年在圣彼得堡呆了五个月,其后再次访问了巴黎、柏林和汉堡,还有丹麦各大城市。
作品风格
伦拜写下了700多首音乐作品,并且是为数极少的丹麦作曲家,为外国人所知,并为外国乐团所奏。而相对于施特劳斯家族和兰纳的圆舞曲,伦拜创作了很多加洛普、马祖卡、波尔卡和进行曲,还有写过些消遣小品(或“嬉游曲”,Divertissements)和幻想曲。他还为皇家剧院(丹麦语:Det kongelige Teater)谱写过芭蕾舞剧和戏剧音乐,尤其是为安徒生的戏剧,和芭蕾编舞大师奥古斯特·布农维尔 (August Bournonville)的芭蕾舞剧《拿波利》和《亚马格的守卫 (丹麦语:Livjægerne on Amager)》提供音乐。
而伦拜的音乐勤快而富节奏感,他往往在城市有节庆时谱写音乐,并往往题献给皇室人员和地方权贵。
而其作品的乐队配置和今天管弦乐队的配置稍有不同,弦乐队的人数甚至比木管部的为少,伦拜也很喜欢使用铃铛和木琴等奇特的敲击乐器,制作特别声效。
而他的《香槟加洛普》今天依然流行,以开始时敲击乐手模拟开香槟瓶时的响声而著名。而另一首著名的舞曲,《哥本哈根铁路公司加洛普》,则是以模拟蒸汽火车起动到下一次停站的完整过程的响声而著名。法国著名作曲家,也是著名乐评人白辽士曾盛赞伦拜:“他的圆舞曲不单美丽而吸引人,而且章法工整,配器完美,一点也不庸俗。”
家族、晚年和传奇
伦拜于1832年娶妻成家,并育有二子三女。两个儿子都成为了音乐家,都有为在趣伏里家族乐团作曲或担当指挥,女儿凯洛琳也懂作曲。其孙盖奥尔·格霍伯格(George Høeberg)曾担任丹麦皇家乐团的指挥,提平·伦拜(Tipping Lumbye)也在趣伏里担当指挥。
1872年伦拜自趣伏里退休,他因为听力问题,已经无力再指挥,1873年5月,他坐在椅子上,最后一次指挥《香槟加洛普》,1874年卒于哥本哈根。
而他当年成立的乐队依然存延至今,夏天继续以趣伏里交响乐团 (丹麦语:Tivolis Symfoniorkester)继续在趣伏里的音乐厅演奏,冬天则改称西兰交响乐团 (Sjællands Symfoniorke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