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一夜成名,颇为传奇,也很幸运。次年,BSO聘他接任斯坦伯格的职位,但他竟然拒绝,实怪杰一名。1944年12月21日,托玛斯生于美国洛杉矶好莱坞,父辈是电影人,自幼在艺术环境中成长,从小学钢琴。托玛斯早年在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接受正式的音乐教育,随克劳(J.Crown)学钢琴,跟达尔(I.Dahi)学指挥和作曲。年仅19岁就被委任为青年音乐家基金会首演乐团的音乐总监,与斯特拉文斯基、布莱兹、施托克豪森(J.Stockhausen)、科普兰等大师合作,在洛杉矶的周一晚音乐会上首演他们的作品。
期间,他还担任大提琴家皮亚蒂戈斯基(G.Piatigorsky)和小提琴家海菲兹的钢琴伴奏和乐队指挥。作为瓦格纳的后人弗里德兰(Friedelind)的学生,托玛斯还出任拜罗伊特音乐节的助理指挥。托玛斯毕业后在奥雅伊音乐节中担任布莱兹的助理指挥,并随这位大师学习。24岁出任伯克郡音乐节指挥,并荣获库塞维茨基指挥奖,即荣升为BSO首席客席指挥,从此以青年指挥家的身份活跃于欧洲乐坛。
1971年,他就任布法罗(水牛城)爱乐团音乐总监兼常任指挥,1979年辞职。两年后,在指挥大师朱利尼的推荐下,托玛斯1981年回到美国出任洛杉矶爱乐乐团首席客席指挥,直到1985年才离任。阿巴多完成指挥伦敦交响乐团(LSO)1987-1988年乐季演出之后不再续约,LSO物色指挥家接任,最后还是选聘了最年轻的托玛斯,于是托玛斯就成为LSO第十一任首席指挥。他对LSO雄心勃勃,企图创出"托玛斯之声"。
1988年2月,托玛斯创建了新世界交响乐团,自任音乐总监兼指挥,乐团以美国为基地。1991年,他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委约创作了《安妮·法兰克日记》(Diary of Anne Frank),并带领新世界交响乐团在美国举行了一连串的慈善音乐会。1990年,他与伯恩斯坦在日本札幌合力创办了太平洋音乐节,1995年8月,他指挥太平洋音乐节乐团首演他创作的《昭和》,纪念广岛原子弹爆炸50周年。
自1995年9月起托玛斯接替布隆斯达特出任旧金山交响乐团(SFSO)第十一任音乐总监,改任LSO首席客席指挥。
集指挥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和作曲家于一身的托玛斯,为发展美国音乐文化不遗余力,贡献很大。为此,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他狄逊奖(1993年),时年49岁的托玛斯能获此殊荣,不同凡响。1995年又获得《音乐美国》颁发的"最佳指挥家年奖"以及法国政府颁授的"艺术与文学勋章"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