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去世以后,随着奏鸣曲、交响曲以及协奏曲的兴起,组曲渐趋衰微。19世纪后半叶,组曲再次兴起,称为现代组曲。巴赫在克滕时期创作了一系列古钢琴组曲,其中著名的有《法国组曲》六首、《英国组曲》六首。这些作品都是世俗性作品。巴赫广泛吸取同时代作曲家的组曲模式,创造性地处理这种体裁,不仅像 17 世纪中叶以来组曲那样在节奏、节拍、进行上求得对此,而且将不同感情内容的乐曲并置形成内在的对比、形象的对比,将组曲这一体裁提高到当时的一个新的境界。
《英国组曲》这个标题并不是巴赫自己命名的,而是在十八世纪末,被他人称为的。事实上,《英国组曲》与“英国”还是有一定的关联的。比如,巴赫依照英国样式,将前奏曲列于组曲之首。另外,在他儿子的抄本里记载着《英国组曲》是受英国人之托而作的。
与《法国组曲》相比,《英国组曲》的规模较大,表情更为丰富。巴赫的《第二英国组曲》华丽并且具有女性般温柔与优美,它包括前奏曲与五个舞曲共六个部分:前奏曲大致可分为三个段落,非常巧妙地处理两个主题,中间的发展段落使用这两个主题的材料,并将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阿勒芒德是起源于德国的一种慢速的二拍子舞曲,到了巴赫时代,实际舞蹈已经不存在,而成为一种程式化的舞曲,中等速度,4/4 拍子、具有短小的弱拍。巴赫的这首阿勒芒德轻妙、稳定又不失流动,从弱拍的第四个十六分音符开始,并继以连续不断的十六分音符进行,这些都是阿勒芒德舞曲的典型特征,只是在此曲中节奏上已经失去了原来舞曲的特性。
库朗特的原意为“流动”,这是一种法国舞曲,后来传入意大利,据此而产生的音乐有两种,一为法国式的,一为意大利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单三拍子和复二拍子混合在一起使用,后者使用单三拍子。在这里,巴赫采用的是后者,在保持原舞曲轻快流动的三拍子的基础上,使用丰富的装饰音,将主题以对位的方式推进。
萨拉班德舞曲的特征是采用徐缓的三拍子,表情庄重,旋律往往为分节奏,巴赫的这首乐曲包含两个主题几乎完全相同的萨拉班德舞曲,在演奏时经常选用其中一个。
布列舞曲原来是 17 世纪的法国民间舞曲,一般为快速的 2/2 或 2/4 拍子,从小节最后一个四分音符开始。这里也包括两个布列舞曲,布列Ⅰ由两 个声部构成,小调,表情哀愁;布列Ⅱ由三个声部构成,具有丰富的和声。此舞曲按布列Ⅰ→布列Ⅱ→布列Ⅰ的顺序演奏。
吉格舞曲原来是 16 世纪在英国流行的一种舞曲,3/8 或 6/8、9/8、3/4、6/4、12/8 等拍子,有时也有四拍子或八拍子,常用模仿复调手法展开,第 二段的主题常为第一段的主题的反行。巴赫的这首吉格就是用这种手法展开 的、以 A-A-B-B-A-B 的顺序演奏。